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2020-05-14 00:00:00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内容简介

《中国史纲》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郊;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中国史纲》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作。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目录

自序
**章 三代以上
(一)殷商文化
(二)夏商大事附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三)周人的兴起与周朝的建立
(四)周代诸夏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一)封建制释义王室与封君
(二)奴隶
(三)庶民
(四)都邑与商业
(五)家庭
(六)武士
(七)宗教与巫祝
(八)大夫与世室
(九)封建帝国的分裂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一)楚人的兴起
(二)争霸的局面
(三)齐桓公与宋襄公
(四)晋楚争霸
(五)吴的兴亡和越的兴起及全盛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一)孔子的先世及孔子的少壮年
(二)孔子的时世
(三)孔子的政治活动
(四)孔子的周游
(五)教育家的孔子
(六)孔子的晚年及身后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一)三晋与田齐
(二)三晋田齐的新局面及楚的变法
(三)秦的变法
(四)工商业与都市
(五)战争
(六)魏的盛衰及合从连衡中楚齐的创弱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一)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二)墨子与墨家
(三)孟子附许行
(四)邹衍荀卿及法家与韩非
第七章 秦的兴亡
(一)吕不韦与赢政
(二)秦的统一中国
(三)郡县帝国的新局面
(四)帝国的向外发展
(五)始皇的抱负
(六)秦的苛政
(七)扶苏与胡亥
(八)豪杰亡秦与刘邦的帝国
第八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一)汉初七十年
(二)秦汉之际的外族
(三)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期
(四)武帝朝的建设及财政
第九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一)汉朝黄老学说的盛行
(二)黄老学说与经济的发展
(三)儒家的代兴与思想的统一
(四)儒家与武帝朝的政治
第十章 改制与易代
(一)王莽的兴起
(二)哀帝朝的大事
(三)王莽的专政与篡位
(四)王莽的改革事业
(五)新朝的倾覆与刘秀的帝业
附录:我所认识的荫麟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节选

《老清华讲义:中国史纲》内容简介: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正处于中国有史以来*大的转交关头,正处于朱子所谓“一齐打烂,重新造起”的局面;旧的一切瑕垢腐秽,正遭受彻底的涤荡剜割,旧的一切光晶健实,正遭受天捶海淬的锻炼,以臻于极度的精纯;**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以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若把读史比于登山,我们正达到分水岭的顶峰,无论回顾与前瞻,都可以得到*广阔的眼界。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相关资料

插图:班患难相从的文武老臣筹商了以后,便把晋国旧有二军更扩充为三军,练兵选将,预备“报施救患,定威取霸”。他的第一着表现谋略:他不肯劳师远入宋环,去抵挡已占上风的楚师,却先向楚的与国曹、卫进攻,占据了他们的都城,把他们的田土分给宋国;一面叫宋人赂取齐、秦的救援。虽是著名的“刚而无礼”的楚帅子玉,也知道文公是不好惹的,先派人向晋国说和,情愿退出宋境,只要晋军也同时退出曹、卫。晋方的将帅那肯!于是的谋臣想出一条妙计,一面私许恢复曹、卫,让他们宣告与楚国绝交,一面把楚国的来使拘留。这一来把子玉的怒点着了。于是从632年晋和楚、陈、蔡的联军大战于城濮(卫地)。就在这一战中,楚人北指的凶锋初次被挫,文公成就了凌驾齐桓的威名,晋国肇始他和楚国八十二年乍断乍续的争斗。这八十多年的国际政治史表面虽很混乱,却有它井然的条理,是一种格局的循环。首先晋楚两强来一场大战;甲胜,则以前附乙的小国大抵陆续转而附甲。乙不肯干休,又和它们算账;这种账越算越不清,终于惹起两强作直接的总清算,反来一场大战。这可以叫做“晋楚争霸的公式”。在这公式的复演中,战争的频数和剧烈迥非齐桓宋襄的时代可比,而且与日俱甚。晋楚两强在城濮之战后三十五年有邲(郑地)之战,楚胜,又二十二年而有鄢陵(郑地)之战,晋胜;又十八年而有湛阪(楚地)之战,晋胜。但这四次的大战只是连绵的兵祸的点逗。郑国在这八十二年问,为自卫,为霸业的命令及为侵略而参加的战争在七十二次以上;宋国同项的次数在四十六次以上,其他小国可以类推。兵祸的惨酷可以从两例概见:(1)前597年,正当邺战之前,楚人在讨叛的名目下,围攻郑都。被围了十七天后,郑人不支,想求和,龟兆却不赞成;只有集众向太庙哀哭,并且每巷备定一辆车等候迁徙,这一着却是龟兆所赞成的。当民众在太庙哀哭时,守着城头的兵士也应声大哭。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作者简介

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和社会学,获博士学位。

中国史纲-老清华讲义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572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