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2020-05-14 00:00:00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沉重记忆,博物馆走过的红色与灰色的岁月,收藏热与民间博物馆,博物馆讲述北京的故事。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内容简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目录

引言 
**章 百年钩沉
 一、博物馆称谓的由来
 二、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沉重记忆
 三、北京博物馆事业的开端 
 四、凄凉的北平博物馆
 五、“大内档案”的遭遇
 六、紫禁城里的阴谋
第二章 与新中国同行
 一、旧物逢春
 二、文博场馆建设高潮中的建筑业创业史
 三、从“梁上君子”的下场看世事变化
 四、走过红色与灰色岁月的博物馆
第三章 新时期的北京博物馆
 一、北京文博的京味时代
 二、疑是故人来
 三、北京文博的1985
 四、科学的春天
 五、和平年代的呼唤
 六、新时期的北京文博
 七、公益性与市场的博弈
第四章 收藏热·多元化·区域文化
 一、收藏热中的博物馆
 二、民营博物馆的出现
 三、博物馆带动特色文化区域的发展
 四、企业文化与博物馆
第五章 大博物馆概念中的北京记忆
 一、永定门重建的争议
 二、中轴线的完全记忆
 三、点燃南城文化亮点
 四、唤起的城南记忆
 五、延伸的南中轴线
 六、再现明清时代北京城池
第六章 博物馆——讲述北京自己的故事
 一、故居、墓碑、植物园与陈氏五杰
 二、北京博物馆中的衣、食、住、行
第七章 挑战、阵痛与机遇
 一、走出资金瓶颈
 二、探寻北京博物馆的出路
 三、盛世中的国宝
 四、“我的博物馆我参与”
 五、人们并不熟悉的北京博物馆
 六、博物馆通票与老年观众
 七、博物馆免费引爆社会热议
第八章 奥运脚步声中的北京博物馆
 一、当代奥运举办地与博物馆
 二、人文城市
 三、博物馆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四、与奥运同生共长的北京文博
后记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节选

**章 百年钩沉
  一、博物馆称谓的由来
对于博物馆一词的来源,在中国的博物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缪斯,一说源于《山海经》。
来自缪斯的说法,其原因是“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一百年前,我们借助日语对上述英文单词意译的“博物”一词与“馆”连在一起的方式,来表示一种新兴的文化事物。
另外的一种说法认为,“博物”作为一个词,早在《山海经》里就已经出现,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也有“博物君子”一词,是指见识广博之人,《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
上述两种对于博物馆一词及这一文化事物来源的解释,是出自不同角度并根据不同的史实、依据得出的结论,而20世纪初在北京出现的博物馆则是中西方两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中国自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商殷时代,皇家王室收藏珍宝贵器的风气便已兴起,并被列入国家规制,擅自越规违制收藏文物的宫室、宗庙、园陵的人,会要受到严厉惩处。到宋、明、清时收藏主体已有变化,文物收藏者已延伸至王侯将相、宗庙府库,且呈滥觞之势。收藏的种类包括名器重宝、图书经卷、艺术珍品、极品书画。汉代时的天禄、石渠、兰台,宋代的秘阁、龙图阁、天章阁等都属于类似今天博物馆的收藏机构。
明末清初,民间收藏逐渐开始兴起,前朝章典古籍、碑帖珍版、书画名作,成为贵戚名门显示门庭气派、昭彰家族文脉、涵养自身底蕴和传续私家财富的手段与形式。这一时期,非宫廷皇室的收藏者,多为大户人家,反之,一方地面上的豪富乡绅也往往是名震一方的收藏家。
当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出现之前,只有“公私”秘藏的现象存在。无论是宫廷“公”的秘藏,还是民间“私”的秘藏,都不具有藏品的公共性,这样的情形正如王国维所说:“三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美富者。”
一旦私人有了较多的收藏品,譬如家中收藏了大量书画以后,为了达到当初花费银两投入此道的目的,便将自家藏品描摹仿制并施以雕刻制版、手工印刷的方式后集结成册,以方便馈赠宾朋、流传后世。这样得来的书籍,便是至今还指导着人们用以佐证书画真伪的叫做著录书的一类古籍。制作著录书当然要投人不菲的费用,财大气粗的人家,要用*好的刻版原料、*好的刻工、*好的纸张,而对那些没有太大底气的收藏者来讲,就需要在各道环节上减少费用,将就从事。用一般的纸、稍差些的刻工,刻版原料也只用价格较低的枣木,这样得来的著录书,无论在印制精细程度还是与原作差距等方面都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从前的文人有种戏谑的笑谈,当一人要蔑视另一人的书画水平低下时,便会说其作品有“枣木气”。其表面是指他人的研习范本拙劣,意下则是指书画水准糟糕的程度。这种当年以中国文人雅士特有的方式奚落他人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私人博物馆在民间大量存在的事实。
西方的博物馆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统治者将搜集和掠夺来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研究者整理,并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研究、传播知识。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早的“博物馆”。18世纪,英国收藏家、内科医生汉斯·斯隆,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保存下去,把自己将近8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二、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沉重记忆
当回顾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时,首先留给人们的是酸楚的记忆,它所走过百年的道路,恰恰就是会聚了中国近一个世纪喜怒哀乐的一座装在时间里的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首先看到的是使人们倍感凄凉的段落。
1912年,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开始由法国传教士闵宣化进行考古调查。
1913年,英国人马克·奥里尔·斯坦因第三次到中国西北活动,开始对敦煌、酒泉等地的古墓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并以研究的名义,掠夺走了大批古物。
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与军阀合谋,企图把唐昭陵六骏,即飒露紫、拳手以騧(音瓜,黑嘴的黄马,作者注)什伐赤、青骓、白蹄乌、特勒镖盗运到美国,在遭遇到有识之士的强烈反抗之后,只将“飒露紫”、“拳手騧”运往国外。但所有六骏还是在盗运过程中,完整性还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同年,还是那位曾到中国酒泉、敦煌盗掠国文物的英国人斯坦因,又到敦煌莫高窟掠去藏经写本经卷5箱。
又是同年,俄国人奥尔登堡从敦煌莫高窟掠走一批经卷写本,并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还是同年,易县泰陵八佛洼的唐三彩罗汉8尊被盗运美国。
如果说明火执仗的掠夺是一种强盗行径,那么还有一种以文明的名义的渗透也同样值得中国人记忆。
1868年,法国耶稣会士厄德在上海创办徐家汇建立了一家博物院,藏品以主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动植物标本为主,此馆后改名为震旦博物院。
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另外一家博物馆——建亚洲文会博物院,藏品以动物为主,另有少量书画艺术品。馆内的藏品的来源地同样为中国,兼有少量来自亚洲其他地区的物品。
1904年英国教会在天津及济南分别建立博物院,藏品以矿物、植物等为主。
此外,外国还陆续在20世纪初于中国其他一些地区,如天津、台北、旅顺、成都设立了几家博物馆。
中国的**家博物馆是建于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
中国的**座现代博物馆是由清代状元张謇一手创立,距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极大地刺伤了中国人民,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深层次探寻唤醒国民、拯救国家之道。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西方列强觊觎中国疆土,首先将文化渗透作为登陆的**步。为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在中国沿海及口岸城市,以中国原有的建筑设施、本地的资源物产为藏品,兴办了几家博物馆。
1894年,一位名为张謇的南通人中了状元。而《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就在张謇金榜题名的第二年,倍感屈辱的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毋论矣”的词句。痛定思痛之后,张謇决意走实业救国之路,即在《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
在创办大生纱厂实业的同时,张謇也致力于教育、医疗。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校师生观摩研究、直观研习,张謇决定筹办一所博物馆。1905年1月14日,“南通博物苑”破土动工。从那一天起,张謇自己尚未意识到,他的这一举动,开启了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的百年之旅。从现有的资料看,南通博物苑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早创办的博物馆。
这所中国*早的博物馆,占地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71800平方米,按区域划为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开问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1912年定名为“南通博物苑”。
苑内陈列文物,大多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并没有形成有序的文物收集方法与渠道。陈列文物种类共划分为历史、美术、教学教具、教件模型等。
1914年,《南通博物苑品目》编集成册,收录文物、标本序号编至3605号,每号包括数件不等文物存品。
三、北京博物馆事业的开端
北京的博物馆事业起步于20世纪初。
五四运动前后,出于对国民教育的目的,当年在北京一些极具远见的文化名流、学者、教育家和博物馆热心之士,开始奔走、呼吁兴建博物馆。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开始筹组一系列旨在完善教育体制的机构,其中就包括设立与博物馆建设相关行政部门。在中央教育部,设有社会教育司,在该司下设有一个专门的科,负责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动植物园及搜集文物等工作。当年的8月,鲁迅任该科科长。
 ……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作者简介

刘宝明,196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从事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书法创作之余有许多涉及北京传统文化著述问世,如《当代北京书画史话》、《永定门回望》、《一个人串起的满语传奇》、《北京酒文化博物馆碑文》等,并著有多篇绘画、书法、摄影等评述文章。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587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