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简明通史

  2020-05-14 00:00:00  

中国简明通史 节选

nbsp;   言
    为了纪念父亲白寿彝诞辰一百周年(一九零九年——二零零
九年),我们出版了《中国通史》(简明版)。
    《中国通史》(简明版)是在父亲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的基础
上进行修订的。一九九八年,父亲在十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
总主编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又将已出版的《中国通史纲要》进行了
认真地修改,遗憾的是父亲生前未能将其出版。近来,江苏文艺出
版社要求出版父亲修改后的书稿,这的确使我们高兴。“文革”十
年动乱的一九七二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提出
了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父亲深受鼓舞,并决心响应周总理
的提议,一定要完成编写《中国通史二》的重大任务。父亲当年已是
六十三岁的老人了,但正像父亲的挚友、著名诗人臧克家诗中所
述,父亲是“晚晴白发迎春风,浩荡壮志冲云霄”!
    一九七五年,父亲再次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学工作。
同年九月,父亲经过三年来的筹划和潜心探讨,又经过“文革”中的
种种政治险阻,终于组成了以他牵头的《中国通史》编写组。当时,
这一重大举措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赞同和支持,受到了国家出
版局领导同志的赞许。当时正处在“文革”后期,《中国通史》编写
组的成立乃为中国史学界及中外媒体称之为“惊雷”二称之为“闪
电”!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二日,父亲亲自动手,开始草拟《中国通
史纲要》的大纲,然后开始编著工作。《中国通史纲要》可以讲是十
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的纲要,是总构思、总架构。父亲主编的
 《中国通史纲要》和总主编的十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在内容
上悬殊很大,在表述上也风格各异,但都是在中国通史的“通”字上
下功夫,则完全是一致的。
    本书是一部通俗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著作,为的是便于中外
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此书的“通”突出地贯穿在它的体系和脉
络方面。本书在体系上的特点,是对每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做了综合的叙述。本书在勾画历史轮廓时,是采用“粗线条”
的手法。这是因为惟有用“粗线条”,才能使轮廓清晰、醒目。本书
中的“远古的遗存”跟“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两章,概括了奴隶社会
以前的全部历史。而关于奴隶社会,本书径自商代说起,对于夏朝
是不是奴隶社会这个目前尚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则不去深究。根
据同样的道理,父亲把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作为奴隶制向封建制
过渡的时期,而不勉强论证奴隶制究竟亡于何时,封建制究竟兴于
何时。至于封建社会,父亲明确提出了“成长”(秦汉时期)、“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继续发展”(五代宋元时期)和“衰
老’’(明清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从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五四”运动把它划分为前期和后期。
父亲在《中国通史纲要》的“题记”中指出:
    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
    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
    作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读者的论定。
    本书同时也反映了父亲生前的要求,“这本《中国通史纲要续
编》,实际上就是《中国通史纲要》的第十一章。因为要单独刊行,
就没有标明章次,以后如有机会印合订本,那时,将对章次另作处
理”。我们已经按照父亲的遗嘱去做了。
    父亲曾经明确指出:
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或研究历史很不够,这不是民族的光
 荣。我们现在正处在过渡时期,更应该看重自己的历史,看到
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的成绩。
父亲生前经常讲到:
    总结历史的经验,彰往而知来。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
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
来。了解、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
前看。
    中国的历史纵贯古今,横溢中外,体现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成
果。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认清
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焕发历
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培育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即将出版发行。在此,我要特别向曾经参加编写《中国通
史纲要》的全体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由于你们同我的父亲,
几经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地辛勤工作,不断讨论并修改书稿,一九
八零年五月二十六日终于成书。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张华,从筹
划、校订到《中国通史》(简明版)的成书,同样也付出了极大的努
力。我要再一次地向他们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
有关同志的耐心工作。谢谢大家!
    现在我们已经跨人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
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快,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
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加快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第八章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
    继续发展
一、五代十国
    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是又一次从
封建割据到全国统一的时期。五代,包含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共十三帝,五十三年,约当于公
元九零七至九六零年。宋,有北宋,南宋。北宋,传七代,九帝,一
百六十八年,约当于公元九六零至一一二七年。南宋,传七代,七
帝,一百五十年,约当于公元一一二七至一二七六年。元,传六代,
十一帝,九十八年,约当于公元一二七一至一三六八年。五代时
期,还有另外的十个小国和契丹人建立的辽。两宋时期,在北方,
先后有辽、西夏、金和蒙古等政权,在西方和西南方有高昌、西辽、
吐蕃和大理等政权。南宋首都于一二七六年陷落后,残余的抗元
斗争还延续到一二七九年。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长的一个朝代,也只有十七
年(九零七至九二三年)。李存晶建立的后唐,有十四年(九二三至
九三六年)。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有十一年(九三六至九四七年)。
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只有四年(九四七至九五零年),是*短命的一
个朝代。郭威建立的后周,有九年(九五一至九六零年)。后唐、后
晋、后汉的开国皇帝都是沙陀人,后梁和后周的开国皇帝是汉人。
后唐共有五个皇帝,其中的两个皇帝是以养子的身分即位的。后
 周的柴荣,也是郭威的养子。
    后梁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今河南省,陕西、山东、湖北三省的
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北、山西、甘肃、安徽、江西等省的一部
分。后唐、后晋、后汉控制的地区有所扩展。后周的地域*广,南
境直达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境内的长江北岸。这五个朝廷所直
接控制的地区虽广狭不同,但当时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都向它
们表示屈服,所以它们在政治上都居于重要地位。后唐的都城在
洛阳,后梁等四朝的都城在开封。
    五代时期的十国,有杨行密建立的吴,钱缪建立的吴越,刘隐
建立的南汉,马殷建立的楚,王建建立的前蜀,王审知建立的闽,都
是在后梁开国前后建立起来的。它们的创建者,都是唐末的方镇。
还有高季兴,他是后梁的一个方镇,他在后梁亡后建立的荆南,也
称南平,是十国中*小的一国。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徐知诰建立的
南唐,刘崇建立的北汉,是十国中后起的三个小国,是在后唐末年、
后晋初年和后周初年分别建立的。
    后梁等五个朝代变换的频繁,反映了当时政局的混乱。五代开
国之君,都是以前朝方镇的身分夺取了帝位。在一个朝代的内部,
政权的争夺也很尖锐。后梁的朱温,是被他的一个儿子杀死的,而
这个儿子又被弟弟杀死,*后由这个弟弟当了皇帝。后唐的第二个
和第四个皇帝,也都是以兵力取得了帝位。为了争夺政权,各个军事
力量之问经常发生战争。战争、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的灾难,破坏了中
原地区的社会经济,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起义。九二零年,母乙、董乙
在陈州发动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f后梁政权,使其不得不使用禁
军和几个地区的兵力进行镇压。这是五代时期*有名的一次起义。
    在南方的几个小国,不像中原地区那样频繁地更换朝代和进
行战争,社会经济没有遭到破坏,并且还有发展。像前蜀、后蜀、吴
越、南唐、南汉等国,或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没有战争,这是中原
地区所不易得到的比较安定的环境。有不少中原人来这些地方逃
避战乱,他们带来了一些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学术文化。
    五代时期的文坛以词为盛,而以前蜀、后蜀和南唐为主。南唐
的末代君主李煜(九三七至九七八年),也是有名的词人。
    五代时期,在北方的契丹,后来改称为辽,日益强大起来。在
朱温建立后梁的同年,耶律阿保机完成了契丹族内部的统一。九
一六年,阿保机即皇帝位。在后梁、后唐时期,契丹屡次出入今河
北、山西省境内,掠夺人口、财物。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支持了
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自称“儿皇帝”,跟契丹建立了臣属关系,
并割让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十六个州的地方作为报答。石敬瑭
死后,侄子石重贵继位,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德光以此为借口,兴
兵南下,于九四六年占领开封,灭了后晋,并四出抄掠,造成中原地
区很大的破坏。各地人民纷起抗击,“多者数万人,少者不减千
百”,终于把契丹军赶走。
    五代时期的晚年,后周的郭威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改革。
他减轻了赋敛和刑罚,惩办了一些贪官污吏,使农民有一个比较安
心的生产条件。他的改革曾吸引了数十万人迁入后周统治区内
来。九五四年,据有今山西省的北汉主刘崇,趁郭威新丧的机会,
勾结契丹,向后周进攻。柴荣亲自率军抵抗,在高平大败北汉军,
迫使刘崇带了一百多个骑兵仓卒逃走。柴荣在这一战役后,开始
有了统一全国的愿望。他着手整顿军纪,注意从平均租税、兴修水
利等方面恢复中原的农业经济。他向南发展到长江的北岸,在北
方收复了契丹所占据的宁州(今河北省青县)、益津关和淤口关(今
河北省霸县)、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县)、瀛
州(今河北省河问县)、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等军事要地。柴荣的
事业,为后来北宋在一定规模内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代时期的历史,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也是藩镇割据的转
变。在社会经济上,它开始了经济重心向南方的转移。



中国简明通史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5886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