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内容简介
铜鼓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等8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除菲律宾以外的其他国家。对铜鼓的考察,不但对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探讨整个人类的早期文明观念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是奥地利的弗朗茨·黑格尔(FranzHeger)于1902年在莱比锡以德文出版的划时代巨著,是20世纪初西方学者铜鼓研究的集大成。本书对165面弥足珍贵的铜鼓按形制、纹饰的演化,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3个过渡类型,并分别对这些鼓的重量、大小及图案进行了描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各面铜鼓的花纹图饰进行了极其细致并富有开拓性的研究,是研究纹饰学不可或缺的案头**。该书还探讨了这165面铜鼓的分布地区、铸作年代及其反映的文化内容,对人类学、神话学、民族学、冶金铸造史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目录
译序 序言 **章 导论 第二章 对已知金属鼓的说明 第三章 形态分类 基本型:Ⅰ型(HⅠ) 过渡荆:ⅠⅣ型 过渡荆:ⅠⅡ型 基本型:Ⅱ型(HⅡ) 过渡荆:ⅡⅣ型 基本型:Ⅲ型(HⅢ) 基本型:Ⅳ型(HⅣ) 第四章 地理分布 第五章 纹饰资料的描述 基本型Ⅰ型鼓 1.东京(茂利)(72) 2.东京(盖列特1号)(82) 3.萨拉亚鼓(1) 4.罗梯(2) 5.维也纳皇家博物馆XV号(广东242)(64) 6.广东40号(122) 7.威尔切克Ⅰ号(13) 8.威尔切克Ⅱ号(12) 9.广东19号(102) 10.广东20号(103) 11.伦敦南肯兴顿博物馆Ⅰ号(73) 12.克里斯蒂安娜大学博物馆(76) 13.德累斯顿9532(11) 14.德累斯顿12348号(53) 15.《西清古鉴》Ⅰ号(128) 16.维也纳皇家博物馆III号(哈斯Ⅱ)(55) 17.广东11号(99) 18.莱顿帝国民族学博物馆Ⅲ号(广东7号)(89) 19.维也纳皇家博物馆XIII号(广东204)(62) 20.广东37号(120) 21.广东25号(108) 22.《西清古鉴》号(131) 23.广东17号(100) 24.桑邓朗鼓(4) 25.德萨·梅尔斯鼓(86) 26.巴厘鼓(87) 27.班珠梅宁郊外的鼓面(8) 28.一个残缺的鼓面(迪延鼓)(9) 29.莱梯(5) 30.卢昂(3) 31.天津100号(123) …… 第六章 观察与比较 第七章 金属鼓的起源及其意义 第八章 参考文献 补遗 译后记 编后记 插图目录 补遗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