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人生-王羲之 目录
序 楔子 孝河白莲 少年坎坷形状 骨鲠郎君婚宦情 王友郡守帅府掾 偶赋凌云偶倦飞 千秋神笔写兰亭 尾声 书圣口碑万代传
翰墨人生-王羲之 节选
《翰墨人生 王羲之 齐鲁人杰丛书 文学传记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口袋书》: 少年坎坷形状 一 人们好说,欢乐的日子过得快,其实身在动乱之中,日子过得更快。因为时势多变,一番变化接着一番变化,不知不觉间,韶光似水般地流逝了。眨眼之间,小羲之四岁了,他一生中能记得的*早的事就在这一年,因为父亲回来了。但他能记住的事实在也不太多,先是比他大五岁的哥哥籍之,几次对他说:“阿爷要回来了,说要带咱到开阳城去住呢。”听得多了,他问妈妈:“阿爷要回来了吗?阿爷什么样啊?”他母亲诸葛夫人①总是满怀慈爱地对他说:“你见了就知道了。”他又问:“开阳城是什么样子啊?”母亲还是笑笑说:“你见了就知道了。” 他所要知道的,终于也都见到了。首先,他和哥哥是随着母亲坐牛车去开阳的,不久以前,经常抱他、逗着他玩的慈爱的祖母也是这样坐着牛车走的。母亲说:“那是跟着二叔到六百多里地之外一个叫濮阳的地方去住。”濮阳这个地名他所以能够记住,乃是几年之后二叔和祖母(还有一个三叔)到建邺与他们同住,又亲自教他书法时多次提起在濮阳时曾见过什么胡孔明②写的碑碣时,才和幼年时已经忘却的一件事联系起来的。就在他一直想念祖母、闷闷不乐时,开阳之行打开了他的心扉,使他又快乐起来。 牛车走得很慢,哥哥有时不耐烦了,干脆跳下车去步行,羲之总是偎坐在母亲身旁,恣意观看春天的田野。田野里的景物似乎是他熟悉的,蓝天、绿绿的麦苗儿,刚挂满了绿色叶子的树,这些都在南仁里的那个小天地中见过。然而,他又似乎到了一个新天地之中。天这么高,大地这么宽广,无论向那个方向望去,都望不到边。而且,他也是**次见到这么多的人。开春有一阵子了,在清明、谷雨之间,正是大兴农工的时候,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小羲之似乎由于人的本能感受到了这一些。他带着幼稚的好奇指着田里的人,路上一些从未见过的事物问这问那,使得诸葛夫人一时放松了急于见到丈夫的情绪,不厌其烦地解释给小儿子听。她早已感到这个孩儿有不同于常儿的地方,那就是遇着他不明白的事和没见过的东西,便缠着大人一遍又一遍地问、直到问得他自己满意了才停下来。 小羲之对于这一次去见父亲,其他的事,和怎样在南仁里生活的一段时间一样,以后总也想不起来了。他所能记得的只有他们过了一条大河,河上有一条好长好长的桥。后来牛车进了城门,又进了一座大宅院,爹爹便已在大门外迎接他们了。母亲指着一个人让他叫阿爷,他迟迟疑疑地没有叫,哥哥籍之却飞跑着扑到那人怀中去了。 以后母亲曾经嗔着他不叫阿爷,但阿爷不在乎这件事,以后常常抱他坐在腿上给他讲些有趣的故事,还带着他(当然有母亲和阿哥)去一个大宅院去拜见两个人,一个让他称作姨奶奶,母亲却叫太妃;一个是个和阿爷年纪差不多的,这人没有跟他说话,他分明听得阿爷称那人为大王③。以后,他长到十几岁时,这位姨奶奶已经死了,这位大王忽然做了皇帝,阿哥还在皇帝手下为官。一他也知道了当他头一次进入开阳的琅琊王府第时,原来可以称这人为表叔的。 他走过的那条大河叫作沂河。到了他晚年,每次想起沦陷了的北方故乡时,这条河便首先进入脑际,成为故乡和北方山河的代表,而一再被人们提起的北伐中原,他以为不能专指河洛中州,至少应该包括临沂和开阳在内。 可从他一家搬进开阳城里以后,父亲似乎不常见面了,总是隔多少天在家中出现一次,一次也住不了三五天。母亲说,那是因为琅琊大王被封了个什么将军,住到了下邳,阿爷常去那里和大王商议大事。什么大事,他自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这时母亲做了个木盘,里面盛了平平的湿沙,教他用小树枝划字,同时教给他这个字的读音。好像出于天性,才四岁的小羲之对此很感兴趣,他常常划上一阵,用小手抹平了盘中的沙,然后再划。诸葛夫人在旁边看着,见他神情极为专注,便暗自点头微笑。当然,她也关心大儿子籍之,籍之本来早已伏案学书,如今却有了固定的窗课,同时也开始读书,读的并非启蒙的文字书《凡将篇》什么的,而是奉伯祖父遗训,王氏子孙必读的书——《孝经》。教两个儿子学书法,是王旷与诸葛夫人商议以后定下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