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史 本书特色
一本彻底出乎意料的里程碑之作
——戈登·伯恩,《卫报》
迪伦充满思想和迷人魅力的《编年史》让所有人为之惊艳
——尼克·霍恩比
编年史 内容简介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作品重版上市
《编年史》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了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编年史 目录
目录
第1 章 记下得分/1
第2 章 失落之地/25
第3 章 新的早晨/107
第4 章 喔,仁慈/145
第5 章 冰河/223
出版后记 293
编年史 节选
《编年史》:
经常会有些类似乞讨者的人来骚扰弗雷德,要求上台表演。他们中*悲哀的一个家伙叫屠夫比利。这人就像是从噩梦里走出来的。他只唱一首歌:《高跟运动鞋》,他喜欢这首歌就像吸毒上了瘾。弗雷德通常会让他在白天的某个时候表演,都是没有客人的时候。比利每一次唱之前都会说“这是给你们所有妞的”。屠夫总是穿一件小得可怜的外套,扣子紧紧地扣在胸前。他有点神经质,他过去曾在贝尔沃医院穿过约束衣,还在牢房里把被褥给烧了。各种各样不幸的经历都曾找上过比利。他和周围所有的人都处得不好。尽管他唱起那首歌还真挺好的。
另一个出名的家伙总穿着牧师的外套和带铃铛的红皮靴子,讲述歪曲了的圣经故事。“月亮狗”也来这里表演。“月亮狗”是一个盲诗人,大部分时间住在街上。他头戴一顶维京头盔,身披一条毯子,脚蹬一双高筒毛靴。“月亮狗”吟诵独白,吹奏竹笛和口哨。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四十二街表演。
在这里我*喜欢的歌手是凯伦·达尔顿(Karen Dalton)。她是个高个子的白人布鲁斯歌手和吉他手,质朴,瘦削,性感。其实我以前见过她,那是去年夏天在丹佛郊区的一个山道小镇,我在一家民谣俱乐部里遇见了她。卡伦的嗓音像比莉·霍莉黛,弹起吉他则像吉米·李德(Jimmy Reed),几乎一模一样。我和她合唱过几次。
弗雷德总是试图让大多数艺人都能上场表演,所以他也尽量表现得圆滑。有时这地方会不可思议地空荡荡,有时会半满,然后毫无来由的,人一下子就挤满了,连外面都排着队。弗雷德是这里的主角,吸引顾客主要看点,他的名字写在门口的遮檐上,所以也许许多人都是来看他的。我不知道。他弹着一把大号民谣吉他,击打着琴,奏出尖锐激烈的节奏——一支一个人的乐队,一把震撼的嗓音。他唱着凶猛的囚歌并把观众的情绪刺激到疯狂。我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故事,说他曾是个游荡的水手,在佛罗里达藏着一艘小艇,还说他是一个地下警察,与娼妓交友,并有一段黑暗的过去。他曾去过纳什维尔,留下一些他写的歌,然后来到纽约避风头,等待着一些事被人淡忘并挣个盆满钵盈。无论如何,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故事。他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渴望。我们俩很合拍,从不谈私事。他跟我很像,礼貌但不过分友好,每一天结束时会给我些零钱,说“拿着……能躲开麻烦”。
但是,跟他一起工作*好的部分还是跟吃有关——就是所有那些我吃过的炸薯条和汉堡。一天的某个时候,我和小蒂姆会到厨房里晃悠。厨师诺伯特通常会有一个油腻腻的汉堡等着我们。或者他会让我们消灭一罐猪肉、豆子或一盘意大利面。诺伯特是个结巴。他围一条沾着番茄汁的围裙,有一张满脸横肉、饱经风霜的脸,肉鼓鼓的脸颊,脸上的疤像被爪子抓过留下的痕迹。他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男人,存钱就为了能有天去意大利的维罗纳瞻仰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墓。这厨房就像一个在悬崖峭壁里凿出的洞穴。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里,将牛奶壶里的可乐倒进杯子,听见收音机里传出一个很酷的声音。里奇·纳尔逊(Ricky Nelson)在唱他的新歌,《人在旅途》(Travelin’Man)。里奇有一种温柔的气质,那种伴着快节奏低声哼唱的方式,还有他嗓音的音色。和其他那些十几岁的偶像不同,他有一个出色的吉他手,弹起吉他来就像是小酒馆(honky-tonk)英雄和谷仓舞会提琴手的结合体。纳尔逊从来不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者,不像那些唱起歌来就像是在驾驶燃烧的船的早期歌手。他不会绝望地歌唱,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你绝不会把他错当成一个萨满教徒。感觉上他的耐力从未被推到极限,但这并不重要。他唱起歌来冷静而稳定,就好像站在风暴的中央,任由人们在他的身边飞来飞去。他的嗓音有一种神秘感,能让你陷入某种情绪里。
我曾是里奇的忠实歌迷,现在也仍旧喜欢他,但那种音乐已经在淘汰的边缘。它不再有任何意义。那种东西是没有将来的。那完全是一个错误。没有错的是比利·莱昂斯(BillyLyons)的鬼魂,拔倒大山,在“东开罗”(East Cairo)和“黑贝蒂”(Black Betty)砰哔榔的歌声中徘徊。这不是错误。这就是正在发生的音乐,能让你对惯常接受的现实提出疑问,能够带着破碎的心丢弃美丽的风景,它拥有精神力量。里奇,像往常一样,唱着过时的歌词。那些也许只为他而写的歌词。但我一直觉得同他有某种联系。我们同一年龄,可能喜欢一样的东西,都属于同一时代,虽然我们的生活经历是如此不同,他在西部的家庭电视节目里长大。就好像他在瓦尔登湖出生长大,那儿一切都让人满意,而我则来自恶魔般的黑暗丛林,同样是森林,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物。里奇的才华对我来说是非常接近的。我感觉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几年后,他将录一些我的歌,唱起来像是他自己的歌,像是他自己写的一样。大概十年后,里奇甚至会因为改变了他原有的音乐方向而在台上被嘘。我们俩确实有很多共同点。
我站在Wha?咖啡馆的厨房里听那舒缓单调的演唱时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我只知道里奇还在出唱片,而这是我也想做的事。我想象着自己能为“民谣之路”(Folkways Records)录唱片。那是我渴望的唱片厂牌。那是推出了所有伟大唱片的厂牌。
里奇的歌结束了,我把吃剩下的炸薯条给了小蒂姆,走回外间看看弗雷德在干什么。我有一次问弗雷德有没有出过什么唱片,他说:“那不是我的游戏。”弗雷德把黑暗当作一种有力的音乐武器,但即使他有技巧和力量,作为一个表演者他还缺了点什么。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当我看见戴夫·范·容克的时候我就明白了。
……
编年史 作者简介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美国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并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60年代,迪伦以抗议歌手身份成名,被当时一代青年视为民权和反战的代言人;之后凭借饱含深刻寓意的歌词与突破性的音乐创作,其影响力横跨半个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而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像一块滚石》《在风中飘荡》《手鼓先生》等,至今仍在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