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萧红传

  2020-05-14 00:00:00  

萧红传 本书特色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与之相关的出版物往往强调其性别、天才的创作、错综的感情经历和悲剧的命运,从而导致了大众对萧红的刻板印象。而平石淑子通过爬梳史料勾勒其一生,尽量还原萧红的生活环境、交游情况、创作背景,结合萧红的作品,描述其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历程,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回应:萧红是否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萧红是反对封建男权的新女性还是依附男权的受害者?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中,萧红选择哪些往事再现,又对哪些进行艺术虚构,其再现和虚构的动机是什么?萧红的绝笔之作《马伯乐》与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其创作为何发生大的转向?作者在勾稽史实分析作品的过程中,祛除读者对萧红的想象,呈现真实的萧红形象。

萧红传 内容简介

1、日本学者平石淑子作品 2、国内初次引进出版 3、 爬梳史料,还原真实萧红 4、立足当下,回应女性困惑 一、钩稽史料,描摹不一样的萧红形象,呈现现代文坛纷纭往事。 1.用史料呈现萧红的诸多面貌:反抗父权的新女性,天才的作家,抛弃孩子的母亲,恭顺隐忍的妻子…… 2.用史料呈现萧红与三位男性离合的始末。想要远离的人,变成想要依傍的人,萧红为什么会和想要逃离的未婚夫在一起?相爱很炽烈,分离很决绝,是什么导致了萧红与萧军分道扬镳?在一片反对声中与端木蕻良结婚,萧红为什么嫁给与她“没有恋爱史”的人?她为什么屡屡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伴侣? 3.用史料牵出现代文坛关系网。萧红与鲁迅、胡风、茅盾、丁玲、骆宾基等人的交游情谊。 二、萧红的生命历程与创作历程双线并行,透过异国学者的视角理解萧红,理解她的创作。 三、女性视角审视萧红命运,回应现代女性的困惑。母亲,作家,妻子,女儿……现代女性如何在诸多社会角色中找到平衡?

萧红传 目录

序 章 对萧红评价的变迁 1
**章 萧红的童年时代 31
第二章 初期文学活动 63
第三章 中期文学活动 109
第四章 后期文学活动 239
终 章 萧红的作品世界 325
附 章 萧红之死及其后 355
附 录 萧红年谱 365
主要参考文献 374
后 记 380

萧红传 相关资料

1942年1月22日,手术后已经失声的萧红还是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是年,萧红31岁。在今天的许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或许还可算得是个大孩子。然而,从19岁只身前往北京,短短12年中,萧红因为求学、爱情、写作、生计,更因为躲避纷飞的战火,先后到过北京、青岛、上海、西安、武汉、重庆、香港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不再是个孩子。
  我读过一些萧红的著作,也看过一些关于她生平的文章和书籍,包括许鞍华前几年拍摄的那部关于萧红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无论是哪个版本,无论从哪种角度审视,萧红短暂的一生均堪称苦难的一生。在《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萧红传》作者邹经看来,漂泊的萧红就像是流浪的波西米亚人,居无定所,饥寒交迫。
  痴迷萧红40余年、日本*个系统研究萧红并卓有成就的日本女子大学文学系教授平石淑子从爱情、生活和文学三个角度进入萧红的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三个版本的萧红:一个是饥饿的萧红,一个是爱情的萧红,一个是文学的萧红。当然,这三个萧红不可能完全分割独立,反倒相互纠缠,以致萧红都分不清哪个该是她真正的自我。
  自19岁离开老家呼兰县后,萧红短暂的一生都是与“保护者”一同度过的,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表兄陆振舜、未婚夫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都曾经是她的“保护者”。如果说与汪恩甲是“初恋不懂爱情”,那么萧军的出现则彻底点燃了她心底炙热的爱情之火。
  人就是这样,缺什么往往越会变本加厉地渴求什么。萧红说,“贫穷的生活我厌倦了,我将尽量地去追求享乐。”但直到生命终结,她都没能实现这一“宏愿”,常常只能苟且度日,许多时候还得靠朋友接济。饥饿就像她的忠实仆人,始终紧随左右。也正是饥饿,她不得不委身于不太喜欢的未婚夫汪恩甲,爱情成了饥饿的俘虏。
  在与鲁迅结识的那段日子,是萧红人生中*为灿烂的时刻。“每次收到鲁迅来信,他们(萧红与萧军)便把信带着,花六个铜板买两包花生米,一面共同读着信,一面慢慢散着步,吃着花生米。这就是他们当时穷困生活中*的乐趣。”在平石淑子看来,正是《生死场》的成功发表,才确立了萧红在文坛的地位。然而,萧红萧军患难时的携手并肩,却未能在经济压力缓解后延续。文学上小有成就的萧红深陷爱情重负,于是决意出走东瀛,以致她模糊地认为,此时“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
  平石淑子调查发现,在东京,萧红过得也并不惬意。除了遭到日本警察的刁难外,东北同学对鲁迅的成见也令她极为不快。另一方面,虽然与萧军拉开了距离,但萧红在东京的日子仍不如意,一方面生活始终离不开萧军的接济,另一方面创作并未迎来想象中的井喷,更主要的是,仅仅几个月后恩师鲁迅便驾鹤西归。鲁迅既是萧红走出饥饿的救星,也是萧红深耕文学的强大动力。如果鲁迅健在,萧红或许可以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或许不必重陷更大的饥饿之中。
  1936年11月,在东京的萧红给萧军写信:“别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过的,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生活的困顿或者说是饥饿始终是萧红*的“囚笼”,即便是在远离故国故人也远离战火的东京,萧红盼望的“黄金时代”依然如水中月镜中花。虽然萧红哪怕在病重之时依然坚持写作,但如同晚年的张爱龄深陷精神的跳蚤危机,萧红始终无法挣脱饥饿“笼子”的牢牢束缚。
  在萧红逝世五周年的1946年1月22日,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了诗人聂绀弩的《在西安》:“飞吧,萧红!你要像一只大鹏金翅鸟,飞得高,飞得远,在天空翱翔,自在,谁也捉不住你。你不是人间笼子里的食客,而且,你已经飞过了。”斯人已逝,万念成空。直到萧红耗完31年的短暂光阴,她所期望的“黄金时代”依然被紧锁于她的“笼子”之中。大抵可以断定,这个“笼子”制约了萧红的文学造诣,这也成为本书作者,还有诸多研究者备感遗憾之处。

  《萧红传》[日]平石淑子 著崔莉 梁艳萍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萧红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平石淑子
日本东京人,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委员会委员长,是日本知名的萧红研究专家,被誉为“日本第一个系统研究萧红并卓有成就的学者”。大学时代师从“日本鲁迅研究第一人”丸山升教授开始萧红研究,致力于萧红研究近四十年。曾先后十多次赴哈尔滨、重庆、香港、武汉、广州等地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

译者简介
作者简介

平石淑子
日本东京人,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委员会委员长,是日本知名的萧红研究专家,被誉为“日本第一个系统研究萧红并卓有成就的学者”。大学时代师从“日本鲁迅研究第一人”丸山升教授开始萧红研究,致力于萧红研究近四十年。曾先后十多次赴哈尔滨、重庆、香港、武汉、广州等地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

译者简介

崔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日语系讲师,湖北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文学、文艺美学。

梁艳萍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学艺术学研究室、日本国学院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日本美学、东西方文论、文艺美学与文学批评。

萧红传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1845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