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 本书特色
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汽车产量居世界**。汽车工业也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生产涉及到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人体工效学和职业紧张等职业有害性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点多、面广。与其他发达汽车生产国家相比,我国在汽车行业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健康危害评价、危害关键点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评价等技术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异。
张敏编著的《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采用国际领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理论,应用笔者多年现场工作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的创建和自律防治模式(CISCOD modeI)”,提出了不同岗位职业危害的分析和控制技术。推广和应用《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提出的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和控制技术,有助于全面提高职业安全卫生在汽车生产企业一级的系统管理水平,改善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预防职业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一线工人工作效率,降低汽车行业生产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是解决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工人健康和安全问题的一本操作性强、适用面广的实用工具书。
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 内容简介
《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分为十二部分。**部分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职业卫生法律框架、用人单位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指南、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评估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将国家的法规、标准要求融人到企业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中,并提供职业病防治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技术工具。第二部分至第十一部分按铸造、锻造、热处理、冲压、电镀、焊接、涂装、无损探伤、发动机试验、装配作业等汽车生产行业主要工艺划分章节。每部分内容按工艺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控制技术,主要工艺的重点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十二部分介绍了汽车制造业常见的有毒有害原材料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 目录
第1部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一、职业卫生法律框架
(一)职业卫生法律制度的组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
(三)主要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
(四)地方性职业卫生法规
(五)其他相关的文件
(六)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条约、公约
二、用人单位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议
(二)企业社会责任(SA8000)的内涵与我国相关规定的比较
(三)正视我国企业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四)严格遵守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三、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和防治模式第1部分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一、职业卫生法律框架
(一)职业卫生法律制度的组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
(三)主要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
(四)地方性职业卫生法规
(五)其他相关的文件
(六)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条约、公约
二、用人单位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议
(二)企业社会责任(SA8000)的内涵与我国相关规定的比较
(三)正视我国企业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四)严格遵守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三、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和防治模式
(一)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和防治模式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研究
(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
四、国际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具包
(一)工作场所风险评估
(二)工作环境监测
(三)职业健康监护
(四)事故预防和管理
(五)急救准备
(六)化学品分类控制技术
(七)中小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
第2部分 铸造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铸造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损害的队列研究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五)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铸造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铸造作业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二)生产工艺和装备的革新
(三)防尘防毒措施
(四)噪声控制
(五)振动的控制
(六)职业健康监护
(七)个人防护用品
三、铸造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3部分 锻造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锻造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锻造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振动控制
(二)噪声控制
(三)高温及热辐射控制
(四)防尘防毒
(五)职业健康监护
(六)个人防护用品
三、锻造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4部分 热处理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热处理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热处理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生产工艺和装备的革新
(二)工程控制措施
(三)职业健康监护
(四)个人防护用品
三、热处理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5部分 冲压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冲压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冲压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冲压作业职业卫生标准
(二)消减噪声源
(三)控制噪声的传播
(四)职业健康监护
(五)个人防护用品
三、冲压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6部分 电镀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电镀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电镀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生产工艺和装备的革新
(二)防尘防毒
(三)职业健康监护
(四)个人防护用品
三、电镀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7部分 焊接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焊接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与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焊接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生产工艺、材料革新
(二)防尘防毒
(三)职业健康监护
(四)个人防护用品
三、焊接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8部分 涂装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涂装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不同类型涂装车间的适用性评价
(五)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涂装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改善工艺和原材料
(二)遵循喷漆室的卫生要求和设计要求
(三)遵循涂料供给装置的卫生要求和设计要求
(四)遵循烘干室的卫生要求和设计要求
(五)遵循自动涂装机的卫生要求和设计要求
(六)遵循自动擦净机的卫生要求和设计要求
(七)采用先进的涂装方法
(八)职业健康监护
(九)个人防护用品
三、涂装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9部分 无损检测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无损检测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无损检测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电离辐射防护
(二)超声波的防护
(三)职业健康监护
(四)个人防护用品
三、荧光磁粉探伤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10部分 发动机试验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一、发动机试验作业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一)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二)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三)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分析
(四)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小结
二、发动机试验作业职业危害关键点控制技术
(一)噪声控制
(二)发动机尾气控制
(三)喷漆室有害气体
(四)职业健康监护
(五)个人防护用品
三、发动机试验作业主要岗位职业危害识别与预防控制指南
第11部分 装配作业职业危害识别、分析与控制
第12部分 汽车制造业有毒有害原材料
一、橡胶
二、塑料
三、涂料
四、纤维
五、粘接密封材料
六、型砂
附录 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信息
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 作者简介
张敏,女,研究员,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士、环境与职业医学专业医学硕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专业医学博士。从事职业病企业现场防治、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国家职业卫生政策和标准研究工作20余年。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信息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第二届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顾问组顾问,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编委,《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常务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职业卫生政策、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监测预警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主持和负责了多项科技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世界卫生组织、中英艾滋病合作等重大(重点)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如: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研究,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研究,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研究,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自律模式研究,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干预试点,工会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模式研究,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研究,高危职业危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等。承担了国家职业病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国家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技术指南、20多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起草工作。作为国际经合组织纳米制成材料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工作组成员,多次参加工作组国际会议及其相关技术文件的评审工作。作为国际核心专家组成员,参加国际劳工组织2010版国际职业病名单及其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担任国际劳工组织职业病报告国家体系国际指导原则报告草稿撰写人以及作为该组织聘请的国际专家组成员参与国际职业病诊断和接触标准指导原则的制定。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目录第11版(ICC-11)全球职业病工作组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10余部。5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2010年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的创建和自律防治模式(Colporative Initiat:ives on Systematic Pl-evention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model,CISCODmodel)”已在国家六部委支持下在全国一千多家大中型企业推广。两次获得卫生部授予的先进个人称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