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人生-中国黄酒泰斗王阿牛回忆录 本书特色
今年九十高龄的王阿牛先生 ,是一位从绍兴东埔乡间酒坊走出来的酿酒大家,中国黄酒界一代宗师,是一位从事绍兴酒酿造及研究七十余年,把毕生心血溶于国酒的“泰斗”。我们撰编此书力图以回忆录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王老不平凡的漫漫人生,集中再现他历经艰辛从端茶倒水的弱冠少年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唯一传承人的蹉跎岁月。
酒香人生-中国黄酒泰斗王阿牛回忆录 目录
简况
家谱片段
工作简历
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主要著述
媒体报道
载入典籍
大事记略
往事
一 家乡家庭
家乡环境
老家旧事
兄弟姐妹
名字由来
私塾生活
田里劳作
我与妻子
二 黄酒故事
黄酒起源
黄酒名称
酒的谚语
典故佳话
绍兴酒俗
酒业会市
东浦酒乡
三、结缘酿酒
年少梦想
绍兴老酒酿制工艺
学徒生涯
开耙技术
学做白酒
以身作则
一天工作
改革工艺
操作规程
质量把关
送酒轶事
名人喜爱绍兴酒
工作单位
四、评酒出彩
平生戒酒
评酒考核
数度评酒
省政协委员提案
当上劳模
非遗传承人
品酒饮酒
五、浩瀚笔记
勤记缘由
笔记内容
笔记摘录
六、传授技艺
“文”传身教
严师高徒
七、情系“塔牌”
受聘“塔牌”
手工酿酒
天时地利人和
倡导开酿文化
传赠“秘笈”
本酒开发
八、人生感悟
“王阿牛”商标
酿酒感悟
体悟人生
评说
一、他人评说
我和王阿牛的缘分
写回忆录非常重要
他是我们绍兴的酒仙大师
王书记是个无私的人
老王的几个特点
王书记是一面旗帜
王书记虚心好学
这位老领导让人敬佩
王师傅的努力与执着
希望绍兴黄酒能越做越好
王书记是我们的榜样
我的伯父
二、媒体评论
阿牛让工资风格实可敬
绍兴酒与酒博士
“活酒仙”王阿牛
“活酒仙”王阿牛
王阿牛:乐当酒厂把关人
王阿牛:一生“爱”酒
绍兴黄酒业泰斗王阿牛老人
绍兴黄酒,“流淌”闪亮人生
绍兴酒神仙——王阿牛
鉴湖水与绍兴酒
一个传承人就是一座博物馆
(上)
绍兴的“黄酒博士”
为了忘却的纪念
2012塔牌手工冬酿出口原酒“火
热出炉”
后记
酒香人生-中国黄酒泰斗王阿牛回忆录 相关资料
家乡环境我出生在绍兴东浦赏祊大池头村。清代、民国时,东浦赏枋有时分为两个乡,有时合成一个乡。现今是东浦镇,光相是其中一个村,离镇三里地。
东浦镇位于绍兴的西北部,离绍兴市城区约8公里,地处鉴湖之畔。鉴湖三山为陆游故里,镇上有徐锡麟故居及热诚学堂等古迹,是绍兴老酒的主要产地之一,有“绍兴老酒出东浦”之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和名士之乡。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登山观海,留有“会稽刻石”。
当时的会稽、山阴平原还处于汪洋大海之中。到了西汉,东浦依然是一片沼泽之地,常受北面大海和钱塘江潮汐泛滥的浸入,荒无人烟。
东汉时,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塘,始建鉴湖。我们这里,积水之区,小者为浦,位于山阴东部,故名东浦。随着沧海桑田之变,东浦成为河网交织、河湖纵横的鱼米之乡。
东浦地处山(阴)会(稽)平原,稻谷丰盛,有独特的利于酿酒的鉴湖之水。因此,这里的人都会做酒,且善于做酒,有“酿酒师傅出东浦”之说。东浦酿酒历史悠久,大的酒坊很多,像汤源源酒坊、王宝和酒坊、周云集酒坊、余孝贞酒坊等。走在东浦赏枋一带,随处都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大的酒坊生产出来的酒都是拿去卖的,卖给酒商或者直接卖给消费者。
东浦赏枋一带除了大酒坊以外,家家户户都做酒,这种自家做的酒我们称之为“家酿酒”。这种“家酿酒”以自己喝为主,很少拿出去卖。正可谓“村醪处处熟,无处不酒家”,“东浦十里闻酒香”。
东浦赏枋境内河流纵横交织,河水澄清碧绿。酒坊林立,处处酒香,这里是酒的世界。东浦有一座名日“新桥”的三孔石拱桥,桥上有一幅对联:“浦北中心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形象地描绘了东浦的特色。新桥东面是热闹的街市,一幢幢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街河纵横,两岸酒店、茶馆、米行、南北货店、肉店、鱼摊等,店铺林立,酒旗招展,酒香袭人。人们戴着乌毡帽,,穿着对襟布衣,在酒店里喝老酒,茶馆里喝茶,谈论天下大事,/交流酿酒经验,有的与客商洽谈黄酒买卖交易,好一幅丰富多彩的东浦酿酒“王国”的图画。东浦镇素有七十二个漤,如东周漤、西周溇、陆家漤等,这些溇都是为酒坊运输货物之用;七十二条弄,这些弄均为酒坊与酒坊之间的狭长弄堂;七十二座桥,这些桥都有各自的特色:要看酒乡是新桥,要闻酒香越甫桥,要想喝酒走洞桥,要想发财上大桥,出门上城马院桥,吹吹打打薛家桥,哭哭啼啼走庙桥,求医看病西巷桥,买鱼买虾大木桥,等等;七十二条蛇,这些蛇是贬指大酒坊的恶坊主、不法资本家以及大地主,他们剥削老百姓,大鱼吃小鱼,是躲藏在阴暗角落的大蛇。
老家旧事我们姓王的,大多是从东浦林头搬迁到赏枋的。
林头村里大多数是姓王的,那里最有名的一家酒坊是王宝和酒坊。王宝和酒坊创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是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大型酒坊之一,它在上海小东门开设了王宝和酒店,自产自销,十分兴旺。那时候赏枋有十八家酒作坊,林头有一家大的王宝和酒坊。因此东浦赏祊有民谣:“赏枋酒坊十八家,不如林头王宝和。灶前灶后都藏酒,栈店糯米十车箩”。
我家大概是在我太爷爷的时候,从林头搬到赏枋来的,住在大池头村,世代以酿酒与务农为业。我家房屋的弄堂口就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就是大池头。池塘里总是浮着一层绿萍,当地人喜欢养鸭养鹅,绿萍是很好的饲料,池塘里常见成群的鸭、鹅。村子附近就是鉴湖,水面宽阔,过往船只很多。
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过世,因此对爷爷没有印象,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奶奶。我奶奶是守孤孀的,她一个人把几个子女拉扯大,极不容易。记得赏枋有一座郡伯第台门,这户人家是当官的,家里比较有钱,我奶奶就在这户人家做嬷嬷。很早,父亲王福生和我堂伯王福林、堂叔王小兔便分开居住,父亲独自一人在家里烧火土灶(俗称“缸灶头”)煮饭。
我家祖上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租种他人的田地。我父亲租种的是赊租田。赊租田就是不用付现钱的租田,等到粮食收获了,把田里收来的稻谷拿一大部分给地主,我们叫“缴租”,一石(150斤)米一亩。我们家租了三亩赊租田,而且还是土质差的那种沙性田,易漏水,粮食收成不高,称之为“破三亩”。这“破三亩”种出来的粮食交完三石米租子后,家里剩下的粮食就不多了。因此,我父亲上半年田里做农活,下半年在酒作坊做酿酒工。父亲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开耙也一直没学会,只能做做洗坛、浸米、落作等简单的工作,因此收入很少。
兄弟姐妹我父亲王福生靠租种地主田地和酒坊打工度日。
我母亲单阿大。
也非“出自名门”,只是一般农户家庭出身。那时候不讲究计划生育,我父母其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个,五男三女。外面看看人丁兴旺。屋里头却是穷得叮当响。
旧社会里,妇女一般不下地干活,我母亲也不出去做生活(工作),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我们几个孩子就已经很辛苦了。父亲一边种田,一边在酒坊打工,收入微薄,吃饭的人多,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们那一带的人都很穷,没粮食的时候也找不到可以借的地方。小时候吃的菜是自家种的,有多余的就晒成霉干菜。村里流传着一首谚语:穷佬,穷佬,三餐蹩勿到,灶上出青草,灶下斗鸡叫。铫镬生铁锈,烟囱蹲麻鸟(diao)。
……p19-23
酒香人生-中国黄酒泰斗王阿牛回忆录 作者简介
王阿牛,汉族,1925年9月1日出生,绍兴人。第三、四届全国评酒会黄酒评酒委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