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内容简介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易竹贤教授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胡适传 目录
题辞[3] 三版序[4] 修订版序[8] 初版前记[10] **章 少年时代(1891--1904) l 家乡口家庭[1] 2 年轻守寡的母亲[9] 3 入家塾,拜孔夫子[15] 4 "□先生"讲故事[20] 5 从拜神到打菩萨[24] 第二章 上海求"新学"(1904--1910) 6 乡巴佬变成"新人物"[29] 7 读《天演论》、《新民说》[34] 8 作者、编者、记者[40] 9 脚气病与做诗[46] 10 浪荡子痛改前非[51] 第三章 西乞医国术(1910--1917) 11 弃农学文[58] 12 几乎做了基督徒[63] 13 对美国生活和政治的兴趣[68] 14 共和与帝制问题[73] 15 从杜威攻实用主义哲学[78] 16 真博士,还是假博士?[83] 第四章 在新文化运动洪流中(1917--1921) 17 《新青年》、北大、陈胡[91] 18 娶了一位小脚夫人[99] 19 打孔家店[112] 20 教"中国哲学史"[119] 2l 赞扬毛泽东和孙中山[126] 22 林纾笔下的"狄莫"与"秦二世"[132] 第五章 文学革命(1917--1922) 23 首举义旗[137] 24 文学观念的革新 [143] 25 *先"尝试?"白话新诗[149] 26 翻译有功,创作无力[158] 27 造一个中国的"娜B拉"[162] 28 为无名青年立传作序 [167] 第六章 整理国故与考证小说 29 "国粹"与"国渣"[173] 30 疑古精神[179] 31 用历史演进法考证小说[183] 32 对金圣叹"一分为二"[187] 33 开创""新红学"[193] 34 与鲁迅的交往[204] 35 "考据癖"的乐趣[208] 第七章 在歧路上(1919--1926) 36 "问题与主义"之争[212] 37 《努力》谈"好政府主义"[218] 38 "不想替帝国主义辩护"?[223] 39 二进宫[227] 40 在孙、陈、段之间[233] 41 女师大风潮前后[239] 第八章 欧美之行(1926--1930) 42 在莫斯科[246] 43 海外读敦煌卷子[250] 44 往西去![255] 45 经日本返国途中 [259] 第九章 《新月》、人权及其他(1927--1930) 46 在上海重整新月社[262] 47 中公校长偶作冰人[267] 48 "人权运动"始末[274] 49 "五鬼乱中华"[285] 50 "传记热"与《四十自述》[289] 第十章 "独立"的诤臣(1930--1937) 51 "人权"余波[294] 52 《独立评论》的"独立精神"[300] 53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分歧[306] 54 他所希望的蒋介石[3 11] 55 唱对日不抵抗低调[316] 56 大青山抗日战死将士公墓碑的遭遇[323] 第十一章 新文化余晖 57 白话文与"大众语"[327] 58 孔子的再评价[331] 59 南游的风波一[336] 60 "全盘西化"与"充分世界化"[342] 6l "一二·九"运动[348] 62 与苏雪林论鲁迅[352] 第十二章 过河卒子(1937--1949) 63 由低调到抗战[356] 64 赴美欧作国民外交[361] 65 书生大使[365] 66 旧金山--伦敦--北平[374] 67 北大、"国大"两副乱摊子(379) 第十三章 飘零的晚年(1949--1962) 68 纽约寓公[389] 69 《自由中国》的风波[398] 70 热闹背后的孤寂[406] 71 学者与小贩[415] 72 在"围剿"与欢会中倒下[418] 第十四章 传余 73 丧葬[427] 74 遗著[431] 跋[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