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本书特色
究竟是什么让董辅礽终成—代经济学大师?“经济预测大师”萧灼基,到底是什么促使他频频勇闯“禁区”?“市场经济信徒”吴敬琏为何时而被誉为“经济学家的良心”,时而被干夫所指?厉以宁缘何如此钟情“股份制”,以至于被冠以“厉股份”之名?林毅夫是怎样从中国台湾走向内地、又从内地登上世界舞台的?作为“把经济学讲得*清楚的人”,茅于轼为什么既为穷人办事又替富人说话?被誉为“平民经济学家”的樊纲,为什么被西方社会广泛认可?从农民的儿子到“*受争议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坚守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周其仁”被称为“周奇人”,在他身上,究竟何处与众不同?从普通学者到学术明星,郎成平如何在舆论的浪尖上翩翩起舞? ……阅读本书,让我们来一次经济学人的探索之旅。
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内容简介
他们头顶光环,也同样背负争论甚至诘难。本书选取10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展示其追寻真理、艰辛探索的执著和思想的光辉,讲述其不平凡的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悟良知的捍卫、时代的变迁与改革的力量。
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前言
**章 一代经济学大师——董辅扔
初出茅庐
敢为天下先,提出“两个分开”
中国民营经济的辩护人
关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守身为大
第二章 中国经济的预测大师——萧灼基
勇闯“禁区”
50载撰写革命导师传记
理论先锋,纵论“股”“金”
中国经济的预测大师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旗手——吴敬琏
一生的市场经济信徒
“吴法治”审视改革
“是非”吴敬琏
第四章 经邦济民的股份制巨擘——厉以宁
代报志愿,成全才子效国赤情
把脉中国,“非均衡发展”切中改革内核
拨云撩雾,“厉股份”力推所有制改革
力挺民企,“厉民营”首倡“非公经济36条”
情系民生,“三农”“医保”常放心头
诗化人生,“厉吴之争”殊途同归
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
弃武从文,金门马山连长神秘“失踪”
师从舒尔茨,“海归”精英钟情本土研究
出入庙堂,政府智囊把脉中国经济
搭台架桥,“和而不同”打造改革智库
任职世行,带“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第六章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茅于轼
半路出家,从火车司机到经济学家
随笔论经济,语不惊人死不休
赤心做实事,心系苍生情悠悠
同舟共济,携手贤妻共筑“乐”园
第七章 平民经济学家——樊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专注十年磨剑,厚积一朝薄发
号脉中国问题,预警中国经济
立创经济言论,不避他方争议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第八章 饱受争议的经济学家——张维迎
勤学善思,脱颖而出
首次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
牛津求学,知难而进
天下兴亡,知识分子更有责任
长达25年的争议
第九章 学者态度,猎人风采——周其仁
初出茅庐,风云际会
治学独特,举重若轻
穷追猛打,敢问敢言
笑面危机,势“逼”新路
第十章 特立独行,坚持自我——郎咸平
首战德隆,声名鹊起
一人谔谔,勇掀论争
傲对千夫,旋风依旧
参考文献
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节选
他们头顶光环,也同样背负争论甚至诘难。《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选取10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展示其追寻真理、艰辛探索的执著和思想的光辉,讲述其不平凡的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悟良知的捍卫、时代的变迁与改革的力量。
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相关资料
勇闯“禁区”1933年12月4日,萧灼基出生于广东汕头市,1953年,20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大三时更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攻读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1959年8月,萧灼基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同年9月被分配到北京大学,成为燕园经济系的助教。此后,萧灼基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79年6月晋升为讲师,198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9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7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的日子里,萧灼基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苏星教授、张朝尊教授以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说史权威卡拉达耶夫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潜心钻研《资本论》,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从那时起,萧灼基就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终生任务,并且从此踏上了毕生追随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旅程。1978年,恰逢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试验,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重新认识。而萧灼基有幸参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多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1981年,萧灼基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改革经济体制的主要方向,就是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两权分离后,必须“给企业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商品经营者的地位”。这在今天虽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因为这一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萧灼基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以及全国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萧灼基自己认为,这一思想是来源于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借贷资本两权分离的理论。商品经济在我国长期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异己力量”,价值规律则是“洪水猛兽”,许多人对发展商品经济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在改革开放这一场实际上是市场取向的革命中,萧灼基又勇闯禁区,早在1986年,他就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特征就是商品经济,市场调节是主要机制,国家对经济宏观控制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1989年,萧灼基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提
10位经济学人的探索旅程 作者简介
刘世英,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财经畅销图书出版策划人,北大国际(BiMBA)2008级EMBA学员。曾任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赢在中国》推广策划顾问、亚洲资本论坛副秘书长,现任北京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赢智汇财经出版中心总编辑。长期致力于财经人物和企业案例研究,采访过包括阿里巴巴、分众传媒、IDGVC、尚德电力、汇源、伊利、蒙牛、皇明太阳能、华西集团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和企业领导人,著有《分众的蓝海》、《马云创业思维》、《汇源内幕》、《赢在华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