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顶级文臣系列:辽西夏金蒙元顶级文臣 本书特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这些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书虫,不是冬烘先生。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能泯灭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历代顶级文臣系列:辽西夏金蒙元顶级文臣 内容简介
辽西夏金蒙元.这是一段造就英雄的历史,也是这些北方民族崛起、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时期。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便入主中原,为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耶律楚材:认为成吉思汗绝非生性残暴的恶魔,他的那些杀戮破坏是源于对游牧文明的迷信和对农业文明的不理解。在这一点上,耶律楚材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知音。为了减少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耶律楚材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多次巧妙地进谏成吉思汗要顺承天意,爱惜和保全百姓的生命。
韩廷微:给阿保机留下一本怀乡诗之后,偷偷离去,投奔后唐。后唐君主李存勖只爱看戏,还时常粉墨登场,自取艺名“李天下”,为政却是“昏庸无为”。韩在后唐不仅受到宦官排挤,甚至有性命之忧,遂打算重回契丹。友人相劝:“你现在回去,无异于自杀!”韩很自信,笑言:“契丹失去了我,犹如失去左右手再加上双眼,我再回去.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果然,阿保机见他归来,大喜,特赐契丹名“匣列”(意思是“又来”)。
张元:在逃离宋朝、投奔西夏以前,曾是宋朝的一位落魄才子,入试多次不第之后,抱负难施,转而奔走西夏。后受到元昊赏识,为其攻打宋朝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骂他卖国求荣,是危害中原百姓的“害虫”;有人说他在边疆地区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功臣”。是非功过,一句话焉能言尽?
历代顶级文臣系列:辽西夏金蒙元顶级文臣 目录
御封匣列——韩延徽
安邦定国——耶律屋质
国姓汉臣——韩德让
国宝臣——萧孝穆
辅弼重臣——张浦
开国功勋——野利仁荣
一代谋臣——张元
将相之才——完颜希尹
改革栋梁——完颜宗干
定策功臣——李石
大金贤相——纥石烈良弼
胡丞相——失吉忽禿忽
治天下匠——耶律楚材
治世奇才——刘秉忠
佛学大师——八思巴
历代顶级文臣系列:辽西夏金蒙元顶级文臣 节选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这些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书虫,不是冬烘先生。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能泯灭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这些士大夫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呢?这又要说到中国古代士大夫一个传统,就是,他们要忠心辅佐明主,或者把自己辅佐的人培养成明主。他们自己决不坐天下,只做帝师,辅佐明主坐天下,去实现他们的治国理想。我们历数古代的名相、名臣,从先秦的管仲、乐毅,到汉朝的霍光、蜀汉的诸葛亮,从唐朝的魏征、宋代的赵普,到元代的刘秉忠、明朝的刘基,莫不如此。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计,请诸葛亮出山,朱元璋聘请浙东刘基、叶琛、章溢、宋濂到自己的军中,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种种故事,向来脍炙人口。但是,他们并不是什么人的官都做的,孔子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他们认定的“道”不能实行,他们宁可不做官。
那么,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他们心中的“道”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终极关怀又是什么?一言蔽之日:“安民”。
如何安民?扫灭群雄,一统天下是安民;制礼作乐,建立秩序是安民;治水开山,兴农殖货也是安民。为了安民,他们展现出惊人的胆略和智慧;为了安民,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安民,他们呕心沥血,不惜拼死直谏。他们的安民,往往是通过忠君来表现的。忠君是手段,安民才是目的。阿谀逢迎并不是真的忠君,“以道事君”,不惜犯颜直谏,使君归于正道才是真正的忠臣。
靠什么安民?有一个著名的掌故,说到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历仕太祖、太宗两朝,三度为相,他曾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不论是戡乱平叛、统一天下,还是富国裕民、臻于至治,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都只用半部《论语》就够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手中的法宝,他们认为以此治国平天下将无往而不胜。其所以能够取胜,则在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爱民才可以安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爱民就无往而不胜,半部《论语》足矣! 历代文臣治国,也并非纯用儒学,儒、兵、法、道等等,不免杂用。
历代治世能臣,也并非都能够一帆风顺,施展才华。有人有幸遭遇明主,受到信任,柄政握权,一展抱负;有人明珠投暗,受到猜忌,被人嫉恨;有人生居显赫,死蒙哀荣;有人功成身退,百代流芳;也有人作威作福,遭人唾骂。治世能臣也各有七情六欲,甚至并非正人君子。而他们每个人的不同际遇,不同风采,又各留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可供我们品味和咀嚼。他们在治国安邦中展现的高超智慧和精湛谋略,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可供我们继承和借鉴。至于那些品德高尚,心系百姓忧乐的仁人们,借用宋代范仲淹的话说,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堪称读书人的千古风范了。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毛佩琦 2006年10月31日 于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年末岁初,著名明史学者毛佩琦先生找到我,说打算编辑一套讲述历代王朝顶极文臣的通俗读物,希望我能够承担其中辽、西夏、金、蒙元阶段人物的撰写工作,而且要求尽快完稿。说实在话,相对于我多年从事的考古学研究来说,这并不是我所擅长的事情,而且心中还自感有些不务正业。但同事相邀,且各段也都有了撰稿人选,若不应允,似乎又与情理不合,于是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其实,就民族史研究而言,对有史以来北方民族创造的历史文化的发掘与探索,恰恰是我这十几年来倾注精力*多的一项研究。
辽远广袤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地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自然地理单元。这一地域由东向西,有东北一西南向的大、小兴安岭,其南端燕山连绵,阴山横亘,向西是同样东北一西南向的贺兰山,穿过辽阔的阿拉善戈壁,再向西是天山、阿尔泰山至帕米尔山结,其北方是连接欧亚的草原地带。以这条山系为界,这里南方宜农,北方宜牧。同时,也是华夏民族和北方民族聚居的自然分界线。而中国北方的历代长城也基本分布在这条山系的南北。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往来征战,相互融合的一个舞台。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变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自然经济类型,也造就了源远流长,色彩纷呈的灿烂古代民族文化。
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这一地域的古代文明,从其发端便是以农业与畜牧,牧业与狩猎等多种经济形态相互交错的形式孕育和发
历代顶级文臣系列:辽西夏金蒙元顶级文臣 作者简介
魏坚,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编年体系、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的考古学和蒙元时期的考古学等,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出版《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庙子沟与大坝沟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等五本学术专著,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六十余篇,翻译发表了大量的曰文资料。
1996年以来,多次被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邀请做学术讲座。并被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特聘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