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1971-赫鲁晓夫 内容简介
赫鲁晓夫,这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眼里是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修正主义头子”、“资产阶级代理人”、“斯大林的掘墓人”“中国人民的敌人”等等,是中国人给他定的调子,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那么这们统治苏联10年之久的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书将全面、客观地展示赫鲁晓夫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一生事迹,揭示他参与其中鲜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内幕,带您走进他的真实生活。
1894-1971-赫鲁晓夫 目录
01 从矿山到克里姆林宫
02 肃反年代
03 主政乌克兰
04 卫国战争
05 重返乌克兰
06 伴君如伴虎
07 处决贝利亚
08 排挤马林科夫
09 向斯大林下手
10 挫败宫廷政变
11 政治生涯的终结
12 *后的时光
1894-1971-赫鲁晓夫 节选
从矿山到克里姆林宫
1个世纪前的俄国,处在革命大风暴的前夜,一切都是那么腐朽,那么死气沉沉。几百年来,农村没有多大变化,贫困、愚昧是广大俄国农村的特征。
在远离莫斯科的库尔斯克省的农村,到处可见用长圆木搭成的简陋小屋。那是农民住的黑木屋。房屋低矮昏暗,屋内空气混浊,为使屋内白天进些阳光,就在屋顶上开三四个天窗,没有玻璃,没有电灯,一切都是暗色的。
农民在这个小天地里做饭、纺纱、织布、缝制衣服、修理农具。冬天,小牛甚至还要在这里过冬……俄罗斯的农民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着。
1894年4N 17日(俄历4月3日),一个男婴诞生在该省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的小村庄一间毫无特色的小木屋中。孩子的母亲叫克萨尼娅·伊万诺芙娜,父亲是谢尔盖·尼卡诺维奇,他们俩都是农民。孩子被起名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就是这个出生在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的孩子,日后竞成为俄国乃至世界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赫鲁晓夫自记事起,就跟着大人上教堂,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神像面前祷告。俄罗斯的农民从基辅罗斯时代起就信奉东正教,信教对于世世代代的农民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赫鲁晓夫家的小木屋里,张贴着圣像,由于没钱买新的替换,圣像总是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就在这小黑木屋中,他度过了平稳快乐的少年时代,渐渐长大成人。
夏天,远山、田野一片碧绿,小河、小溪纵横遍布,他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放牛牧羊,牛羊自由自在地吃草休息,不时一头牛或羊跑远了,引来孩子们的大声吆喝。冬天,他便和其他孩子在学堂里读书,教他的是一位女教师,名叫莉季娅·谢夫钦科。老师清脆的读书声深深打动了年幼的赫鲁晓夫,他和伙伴们一起人情人景地朗读着。虽然他们读的是《圣经》,但这位乡村女教师却给予其无神论的解释,使他从那时起对东正教就有了不同于他曾是农奴后裔的父母的看法。在他小小的心灵里也萌发了初步的政治意识,懂得了穷、富的差别,知道了普加乔夫。因而经常发呆,思想跑得很远很远,直到被老师点名才醒过来。但是,正当他求知欲旺盛的时候,却中断了学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