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本书特色
王光美生前作序隆重推荐。根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开国共产党人的亲情家事》,山东电视台百集电视纪录片同期采访录音整理。
党史专家高度认可,历时五年,山东电视台倾力制作,首次大规模近距离采访,领袖先辈家人深情诉说往事。
从平凡走向伟大,从伟大回归平凡。目睹过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见证了领袖人物的悲欢离合。他们与伟人共同演绎着非同寻常的骨肉亲情。让我们,听他们说……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内容简介
2001年,山东电视台开播了一档栏目《数风流人物》,先后摄制了300多部领袖、将帅、学者的人物系列片,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儿子刘源,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朱德的女儿朱敏,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志、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刘伯承、陈毅、贺龙等领袖、将帅的家人。这部系列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获得了中宣部授予的“五个一工程”奖。
许多观众看后说,他们之所以被打动,不仅是由于该片真实、细腻、生动、鲜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是因为片中故事和人物展现了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民族气节和高尚人格。
任何传媒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们愿意将民族责任和国家大义放在自己肩头。山东电视台秉承“情深似海,义重如山”的文化理念,用情来传达我们对观众的态度,以义来显示我们对民族的责任。
今天,我们将这笔珍贵资料加以整理,以文字的形式再一次与更大范围的读者分享,以践行我们重情重义的诺言。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目录
追寻父亲的足迹——采访毛泽东的儿媳邵华
童年:悲苦的记忆碎片
岸英哥哥叫我“拖尾巴虫”
舐犊情深论风雅,谆谆教诲引航人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父亲的重阳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采访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儿子刘源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家有份成长时间表
生死相依的世纪经典爱情
从共担风雨到生死诀别
与父亲*后的日子
“我的心像狼一样冰冷”
全国*年轻的副省长
刘少奇的儿女们
砥砺中成长的“爱儿”——采访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
烈士何宝珍一刘少奇的**位妻子
一份寻人启事帮刘少奇找到了做童养媳的女儿
“父亲不同意我的异国婚姻”
“我要活下来,也不能疯掉”
劫后余生的幸福大家庭
我的西花厅生活——采访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
“我一直叫伯母亲妈”
“毛伯伯给我题字‘好好学习’”
乡村女教师情结
自己拉嫁妆的新娘子
“她不可能是周恩来的侄女”
周恩来把弟弟由拘留改为拘捕
“我从没想过伯父会回不来”
朱敏的故事——采访朱德的女婿刘铮
纳粹集中营:不堪回首的记忆
和普通人家的儿子相爱
**次见岳丈
老人家本来活100岁没问题
遗产
负重前行的“人民的骆驼”——采访任弼时的长女任远志
先进的革命者、旧式的婚姻
“党内的妈妈、人民的骆驼”
“15年没叫过爸爸妈妈”
长辈们共同的大女儿
毛主席给我题词“光明在前”
这一生我*爱的就是父亲
风雨过后归于平淡
小院的记忆——采访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妹妹邓先群、妹夫栗前明
“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吗?”
惜字如金
比儿子大5岁的继母
“82+1”
照片上的邓小平
“1922—1989—永远”
不下马的将军——采访李先念的女儿李紫阳
毛泽东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
不认识钱的财政部长
“小李木匠”被下放到木材厂劳动
1976年10月,玉泉山,“四人帮”的末日
从未穿过西服的国家主席
“我是80多岁的人啦,想老娘……”
我们的“布头”爸爸…——采访董必武的长子董良羽、长女董良晕、次子董良翮
清朝的“拔贡”、同盟会会员、共产党的创始人
父子情深
较早提出“依法治国”的观点
严格的教育简朴的晚年
父母相差25岁的爱情
学识渊博的父亲
两进两出中南海
从监狱到农村到商海
温暖一生的“好爸爸”——采访瞿秋白与杨之华的女儿瞿独伊
人爱自己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
秋之白华
“他每次签名都是好爸爸”
“不能枪毙瞿秋白,他是中华民族难得的一个人才”
与鲁迅先生完美的友谊
“此地甚好”
“在我脑海里,他就永久地像照片里这样子的年轻”
破译父亲生命的密码——采访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
离散沉浮,父子短暂的6年相守
从文学新秀到献身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
“洛甫”的来历与一个无人回应的寻人启事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执著的真理追随者
三个病号与一次改变历史的会议
“洛毛”的亲密合作
毛泽东亲自撮合,邓小平慨然“让位”,成就了一对革命爱侣
“他也不给我游泳圈,让警卫员一下把我扔到水里去了”
庐山会议:张闻天人格的另一个华彩乐章
“我被勒令退学,我跟校长说,我们30年以后见分晓,到底谁对谁错”
“父亲的经济思想不是凭空来的”
相伴40年,“不像夫妻”的爱侣
父亲留下的是一种精神
从“红色教授”到“红色大使”——采访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
从厚岸村走出的“红色教授”
和毛主席一见如故
没有麻药的开腹手术
遵义会议:一票见胆识
“让我们同甘共苦吧”
出访苏联的**任大使
不老的青春——采访徐特立的孙女徐禹强
“抽刀断指”的血性青年
教育界鼎鼎大名的“长沙王”
25年的相思和等待
写给去世16年的儿子的信
不老的青春
我想有个家——采访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
“奇志可嘉”的外婆
白色恐怖环境下的生活
“我感觉自己像个孤儿”
回国后的风雨岁月
健笔春秋百万刀——采访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小儿子谢亚旭
“我母亲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青春之歌——采访李大钊长子李葆华、次子李光华
记忆中的高大身影
难忘“三一八”
父亲之死
他的葬礼,要走繁华街道
燃烧吧,青春——采访恽代英的儿子恽希仲
出身名门望族的恽代英
寻求光明之路
被蒋介石欣赏的共产党员
囹圄铁牢内的铮铮铁骨
囹圄铁牢外的侠骨柔肠
在别人的讲述中追溯父亲的身影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采访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
少年求学时
投笔从戎
我曾祖父拉着我母亲的手说:“就要这个小的了。”
转战西北
毛主席说:“哪怕刘志丹只有一万人,我们也去找他。”
不归的东征
父亲的家书——采访左权的女儿左太北
“刘伯承的儿子叫太行,你的孩子叫太北吧!”
三个月11封信一生追思
彭德怀泣不成声:“左权!左权!你不能死喽……”
孙毅说:“你爸爸这次不牺牲,以后也会牺牲。”
陈赓说:“你是左太北,必须收你!”
重回太行,重回左权县
关山度若飞——采访王若飞的儿子王兴、儿媳张延忠
舅甥两代革命者
战斗在敌人心脏
“人才都出在共产党里!”
寸步不让的雄辩家
英雄化作火中的凤凰
编后感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节选
追寻父亲的足迹——采访毛泽东的儿媳邵华
邵华,毛泽东的二儿媳,少年时便常常伴在毛泽东的左右。2001年,她出版了散文集《毛泽东之路——追寻父亲的足迹》,60篇文字记述着她对父亲的回忆和怀念。2004年4月,邵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毛泽东,当他在中国革命中艰难前行时,他的家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6个小儿女或夭折或失散,6位至亲的人献出了生命。邵华讲述着关于这个伟人家庭的风雨往事,带我们走入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童年:悲苦的记忆碎片
邵华,并不姓邵。光环之下众所周知她是毛泽东的儿媳,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的另一个儿媳刘思齐却是她同母异父的姐姐,更鲜为人知的是她与众不同的传奇身世。
记者:众所周知,您是毛泽东的儿媳。听说您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您母亲张文秋是1924年的老党员,您父亲陈振亚是平江起义跟着彭德怀上过井冈山的老红军,走过长征路,曾经被敌人炸断过一条腿……听说您在刚刚咿呀学语时,就和父母一起辗转奔波,被投进监狱,还经历了亲人离散、父亲被杀等种种刻骨铭心的痛楚……能具体谈谈您的身世吗?
邵华:我母亲参加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来在董必武、陈潭秋,还有恽代英这几位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且也找到了革命和爱情的伴侣,生了一个女儿,就是我的同母异父的姐姐刘思齐,后来改名刘松林。但不幸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我姐姐的父亲和我母亲被捕入狱,我母亲没承认是共产党员,后来被营救,而我姐姐的父亲就被杀了。
以后好几年我母亲都在上海做地下党的工作,后来1937年组织安排她回延安,我母亲和我的亲生父亲陈振亚就是在去延安的途中相遇认识的。一路上他对我母亲和姐姐非常照顾,后来他们就相爱结婚了,所以我就出生在延安。当时我爸爸看到大人小孩双双平安,就给我取了个乳名——安安。后来我母亲对我爸爸说:“咱们改改传统吧,让安安随母姓,怎么样?”我爸爸说:“姓名不过是个符号,安安姓陈,或姓张,都是我陈振亚的女儿!就姓张吧,取名少华。”
我父亲在长征中负伤后,当时中央军委决定,我父亲和其他几个同志一起,经过新疆到苏联去休养、学习。结果这次新疆之行,却成了我童年*为痛苦的回忆……
一个在新疆,一个在上海,虽然天各一方,但邵华的童年与毛岸青的童年同样地悲惨。那阴暗可怖的森森高墙,那段浸透血和泪的苦难岁月,也许正是相同的体验,在冥冥中让两个饱经磨难失去亲人的革命后代走到了一起……
记者:听说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的童年特别苦,他们曾经在上海滩流浪过一段时间,靠自己在外头帮人家推黄包车,卖报纸,捡香烟头然后去卖,这样勉强度过生活。他们跟街上的流浪儿童没有什么区别。流浪中,岸青遭人毒打,头部受伤,留下了终身的病痛。岸英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坚强地面对这一切磨难……您和毛岸青同志的童年都是相当悲惨的,我们不忍心触动您*脆弱的神经,但这个话题又难以回避……
邵华:岸青的童年是很苦的。母亲牺牲后,毛泽东委托弟弟毛泽民将岸英、岸青、岸龙三个孩子送到上海,进入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开办的大同幼稚园。当时,毛岸英9岁,岸青8岁,岸龙4岁。后来,这个幼稚园由于国民党、的种种迫害,*终被解散。那些孩子们也就被疏散了,他们当时被疏散到一个叫董牧师的地下党员家里。*后由于种种原因,岸英和岸青离开了董牧师家,到街上去流浪。
开慧妈妈和毛主席原来有三个孩子——岸青、岸英和岸龙。在大同幼稚园的时候,岸龙得病死了,这事岸英、岸青都给我讲过的。兄弟两个人当时发现弟弟的床空了,就问阿姨弟弟去哪了,她们说病了,送医院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因为那个时候岸英也才8岁,*多9岁,岸青呢也才7岁。但是解放以后,贺怡同志还有主席身边的同志都调查过,寻找这个孩子,有很多在大同幼稚园工作的地下党的阿姨们还健在,*后证实岸龙得了中毒性痢疾,因为他又瘦又小,到医院里没有抢救过来,所以就夭折了。这是被我们家庭、主席认可的情况。
岸英、岸青兄弟俩虽然活了下来,但是特别悲惨,他们在上海滩流浪,受的苦真是难以言说……我印象*深的是岸英哥哥给我讲过,他们过的那种生活就跟《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漂泊生活一样,岸英哥哥说我除了没给资本家去做干儿子,其他的生活跟三毛是一样的。去给人家帮工啊,挨打啊,就算是去卖报,那些报童里面还有他们的小头头,也还有他们后面的老板,卖了报要分多少钱给人家,给你一点点的卖报钱。捡烟头等也都是这样。*后地下党找到了他们,通过李渡将军把他们带到了法国,后来又去了苏联。所以我觉得他们在上海非常悲惨、非常凄凉,没有得到一点点爱护,得到父母的一点点怜爱。
记者:岸英、岸青在上海整整流浪了4年。在这4年中,毛泽东与红军在江西瑞金抗击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后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时候,毛泽东和他的孩子有联系吗?他知道他们的这种生活吗?
邵华:他并不知道,但他肯定惦记,是不是?五次反“围剿”以后被迫长征,他哪顾得上还想着自己的儿女,还去寻找自己的儿女。那时候他一心一意为革命。
记者:那孩子们有没有想过去找父亲?
邵华:岸英他们何尝不想去找他们的爸爸,但是在那种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那报纸上公开登着啊,悬赏多少大洋,要杀头的啊,他们怎么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呢?说出来能有命吗?(情绪激动)
1935年10月,红军结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想念着自己的孩子,他再次委托弟弟毛泽民帮助寻找。一年以后,党组织终于在上海的流浪儿中找到岸英和岸青,并将他们辗转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一位在苏联的同志曾这样描述这对兄弟:他们在国内养成了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的习惯,谈到毛泽东时,他们也直呼其名,以示他们和他没有关系。
毛岸英1945年回国,毛岸青1947年回国,父子再见已是20年后。
记者:听说您在新疆的时候,您和母亲、姐姐不幸落入当地的军阀盛世才的魔爪。您刚去的时候很小,才一岁多一点,从1939年到1943年,一下子度过了4年多软禁的生活。到1943年的时候盛世才正式投靠蒋介石,把你们正式抓到监狱里,又过了4年的铁窗生活。所以前前后后您在新疆8年的时间,也等于蹲了8年的监狱。您父亲是什么时候被杀害的?听说在监狱中,有一次为了和敌人作斗争,你们这些孩子们也和大人一样参与了绝食,是吗?能说说您在新疆时具体的状况和情形吗?
邵华:我父亲是在正式被抓到监狱之前,被杀害的。所以我和我姐姐第二次又失去了父亲。我母亲就带着我和我姐姐,还有在监狱里出生的妹妹又坐了4年的牢,一直到国共的重庆谈判。
我小的时候在监狱里真是苦不堪言啊,没有学习,没有自由,吃不饱穿不暖,冬天又冻又饿,夏天又被蚊子咬,平时都是吃的沙子馒头……
有一次敌人为了分化我们,准备将一部分阿姨关到别的地方去,他们的皮鞭、棍棒打在阿姨们的头上,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把手指能及的所有石子、断棍、鞋子,掷向敌人,皮鞭声、咒骂声、抗议声、孩子们的哭喊声响成一片……
那次我妈妈和别的阿姨们被抓走后,我们20多个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也和大人一起参与了绝食。到了晚上10点左右,已经有两顿没有吃饭的小弟弟、小妹妹,看着面前的面条不能吃,自己的妈妈又找不到,已经饿得受不了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一个地哭了起来。20多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在牢房里回荡……后来,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被抓走的妈妈和阿姨们回来了……
岸英哥哥叫我“拖尾巴虫”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8年的囚禁生活终于迎来了日出雪融。在回到延安的接见会上,聪明的小邵华就曾经和毛泽东握过两次手,而日后为了常见到毛主席,她有了“拖尾巴虫”的外号。虽然被约法三章,但这成为了摄影家邵华的启蒙动力,而毛主席那双温暖的大手也一直牵引着她走向幸福的彼岸……
记者:1946年7月,听说您被营救回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和回来的每个同志握手。握完一次手之后,觉得还不够,然后您就赶快跑到队尾,再一次等待着和主席握手,所以那一天您和主席握了两次手,是真的吗?
邵华:是。一直知道延安是我们的老家,接近延安城的时候,我们一看漫山遍野的人都迎接到十里铺、二十里铺,大人孩子都非常激动,心里荡漾着一种幸福的感觉。车上已经有人禁不住流出了眼泪,妈妈也哭了。
我出监狱的时候8岁,是孩子们之中比较大的一个,还有一些是比我小1岁、2岁、3岁,甚至小4岁的,监狱不是4年吗,都是这样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们被欢迎的人抱着,手牵手回到了延安。
后来知道主席要接见我们的时候,我们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泪流满面。我**次和主席握手,觉得这双手是那么温暖,那么巨大,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我就又跑到队尾,有些大孩子看着我往后,也跟着我往后跑排在队尾。当时场面特别感人,那时候我们就把主席看成是心目中*伟大的人、*亲切的人。
我后来再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就是岸英哥哥和我姐姐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的时候,那时我就跟着他们,每一次他们去我都要缠着他们,所以岸英哥哥就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拖尾巴虫”。
记者:“拖尾巴虫”?是因为您老跟着岸英和您姐姐去看主席吧,但是您不仅拖住了哥哥姐姐的尾巴,也为我们留下了主席许多珍贵的照片,这其中是不是有许多故事?听说后来主席看您喜欢给他照相,就给您“约法三章”:**,胶卷不能拿到外面去冲洗;第二,不能发表;第三,不允许送人。他说您要是遵守这三条,就可以拍,要不然就不让您拍,是吗?
邵华:是。当时去看主席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因为在我心目中,主席是非常崇高、非常伟大的,但是我也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我意识到,我和主席见面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应该把它留下来。用什么方式留下来呢,所以我就想到照相机。后来,在主席的“约法三章”下,我拿着岸英哥哥从苏联带回来的一架老式相机,给毛主席照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