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寂寞的背影(图文珍藏版)

  2020-05-14 00:00:00  

寂寞的背影(图文珍藏版) 节选

的背影与大师的重量
    时间如水一样流去。   
    如水一样流去的时间投有皱纹。
    但是,没有皱纹的时间不仅催生了历史的苍老,而且催生了
人类自身的皱纹。   
    各个时代的文化大师就是这种苍老的镜像;
  各个时代的文化大师就是这种皱纹的缩影。
    时间是有背影的,但时间的背影被许多人所忽略。
    大师是有重量的,但大师的重量被许多人所遗忘。
    -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一个不要崇高只要低
俗的时代。看看大街小巷那些眼花缭乱的广告吧,那些张牙舞爪
 的嘴唇和碎片化的喧嚣带来了集体失语的无意识。每个人都在歇
斯底里,每个人都要发言。真是大狗叫,小狗也叫,人人争当言
语的主宰。正是这种没有中心、没有焦点、没有方向、没有理想
的嚎叫,虽然满足了个人的言说欲望,却因为没有认真的倾听者
而使所有的言说失去意义,也使得许多言说者因为“言说”而变
成“不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的话语系统撕碎了传统的游
戏序列。时间可以任意地插入进来,正义的故事可以突然夭折,生
活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沉默的语言可以在任何时刻被激活。
    这不是人在言说,而是语言在说人。
    换句话说,言说的主体再不是所指的“我”,而是能指的“他
者”。语言在说我,昔日那些能写出“真理”、“信仰”和“终极意
义”的心灵冲动至今只能化作无序的语言碎片,以自言自语或自
言他语的方式泡沫一样流向四方。这样一来,昔日的“我说语言”,
变成了“语言说我”,甚至无奈地退化成喧哗的“无言”。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双重挤兑,每
个人的体力消耗殆尽,每个人的精力也消耗一空,大家麻木地生
存着,处于非我的“耗尽”状态,人成了非中心化的空壳主体。在
此情境下,自我与现实并不联系,历史与未来也并无依托,英雄
与小丑同时出场。自我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像没有根的浮萍,或
没有肉体的游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无序的漂流。没有热情,也
无所谓感动。芸芸众生变成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却又从没有想
过为什么如此忙碌。结果,这些蚂蚁就是个人的文化身份,就是
碎片化的符号宿命。因为碎片化的文化可以拼贴、复制、放射、重
叠,形成镜像和暗喻,与精神无关,与思想无关。
    然而,在时间的背影深处,有一种力量在喊叫,那是大师们
曾经有过的挣扎、呼号、奔走、追求.是大师们的理想、信仰和
血肉,是传统、信念和执着。一句话,是大师们的重量。这重量
使轻飘的碎片有了定力,使迷茫的文化有了方向,使麻木的人们
有了火热的灼痛。
     我们轻轻触摸,像古老的樱树找到了春天,满手芬芳。
    “走进大师心灵”丛书的构思
    
    如上所述,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日趋浅薄的社会。
    浮躁的时代需要沉实的精神食粮;  
    浅薄的社会需要深刻的思想火种。
    质而言之,在商业因子无孔不入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
们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丽正在不知不觉地
丧失,我们有一种紧迫感。亟需捍卫知识的尊严,捍卫平面“阅
读”传统带来的心灵愉悦,捍卫根植于血液中的诗意和单纯。而
“这种捍卫需要一种强力,一种定力,一种带有后启蒙性质的激励
情怀和精神光芒。
    为此,我们把目光瞄准了文化大师,这是因为——
    文化大师永远具有号召力;
    文化大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文化大师的生活是时代的缩影;
    文化大师是一个隐喻:他们的成功是人们效仿的榜样;他们
的失败也给人们带来警醒和启迪。
    文化大师是怎样成为大师的?。
    文化大师的性格特征和心路历程是什么?
    文化大师也是凡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哪里?
    等等。  

寂寞的背影(图文珍藏版) 作者简介

p>李蒲星,湖南湘潭人,现居长沙,曾获史学
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大学美术史教授,讲授
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写作策略,力求学术研究
和文学语言之间的相互妥协。主要著作有:
《人体艺术》、《西方美术文化发展史》、

寂寞的背影(图文珍藏版)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0016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