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解读史记

  2020-05-14 00:00:00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解读史记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他们的死并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他们的死同时也牵动着时代的脉搏,与王朝的兴衰更替紧密相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力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名火起,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无奈。
综观中国历史,能够善始善终、全身而退的功臣少之又少。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便你是功勋卓著的肱股重臣,被主子视为“国家栋梁”,倚为“国之长城”,但如果不知进退,或让主子不爽,或让小人妒火中烧,那么离掉脑袋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解读史记 目录

**章 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
 一、出使越国,饱受磨难
 二、越国战败,谋求媾和
 三、孤身入吴,达成议和
 四、韬光养晦,兴越灭吴
 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六、劳苦功高,后人评说
第二章 千古奇冤,忠臣死节——伍子胥之死
 一、国仇家恨,怀志出逃
 二、韬光养晦,静待吋变
 三、振兴吴国,能力尽显
 四、大仇得报,鞭尸疑云
 五、谏不能用,含恨而终
 六、千古冤案,死亡真相
 七、性格剖析,成败有凭
 八、“叛国”疑案,正说英雄
第三章 车裂以殉——改革先驱商鞅之死
 一、少好刑名之学
 二、因势出人,因人成事
 三、西行人秦
 四、觐见秦孝公
 五、舌战群臣勇者胜
 六、立木变法,诚信震天下
 七、开疆辟土,迫使魏王丧权辱国
 八、心狠手辣,用酷刑维护改革
 九、固执己见,不听忠告
 十、变法功高
 十一、身遭车裂
 十二、司马迁说商鞅
 十三、商鞅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功名利禄的牺牲品——吴起之死
 一、名德有亏,被曾子逐
 二、杀妻求将,为鲁王用
 三、威镇河西,国内改革
 四、公叔算计,无奈奔楚
 五、变法强楚,征战诸国
 六、悼王驾崩,乱箭穿身
 七、治军有方,赏罚分明
 八、暴戾还是仁德
第五章 汨罗江畔的悲歌——屈原之死
 一、出生昇乎常人
 二、美政理想
 三、尝试变法,锋芒初露惹众议
 四、遇谗
 五、遏制朋党比周之害
 六、怀王挥手又何如
 七、从灵魂深处与社会关系中透析屈原冤案
第六章 法术大家——韩非之死
 一、韩非的权术
 二、师事荀卿
 三、秦王兴师三十万,只为韩非
 四、韩非失民众
 五、必死无疑的法家鼻祖
第七章 范雎进谗杀白起——白起之死
 一、白起为将,范雎力相
 二、长平大捷,坑杀赵卒四十万.
 三、范雎的个人战争
 四、诬杀白起
 五、冤死的灵魂不服输
第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秦相李斯之死
 一、走上从政之路
 二、心胸狭隘的小人
 三、秦王朝的搭建人
 四、焚书坑儒的帮凶
 五、*丑陋的人生一幕
 六、丞相的宿命:腰斩咸阳
 七、寂寞身后事,有人要评说
第九章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之死
 一、承胯下之辱,临寄人之羞
 二、从怀才不遇到登坛拜将
 三、好虚名,封齐王留下隐患
 四、功高震主
 五、谋反证据不足信
 六、韩信一命归钟室
 七、韩信之死冤还是不冤
 八、不能把兔死狗烹视为历史规律
第十章 不成熟的政治家——“智囊”晁错之死
 一、年轻有为、功勋卓著的晁错
 二、从“削弱诸侯”到“七国之乱”
 三、“七国之乱”的起因
 四、晁错性格的分析
 五、虽是忠心耿耿,但却血洒东市
 六、晁错并非对皇帝尽愚忠
 七、后人从“七国之乱”的结局中汲取的教训
第十一章 平乱四方,功盖其位——周亚夫之死
 一、将门之后,治军极严
 二、平定七国之乱
 三、功盖其位
 四、饿死在狱中
 五、是非功过周亚夫
第十二章 名门之后,国之风士——李广之死
 一、地灵人杰,将门家风
 二、军事奇才,机智勇猛
 三、伐吴楚受命平叛,夺军旗威震昌邑
 四、战雁门重伤被俘,假昏迷夺马归营
 五、以狠对外,以爱对内
 六、摆圆阵智勇杀敌,射大黄塞上扬威
 七、悲情将军,受辱自刎
 八、忠尽爱国,廉洁奉公
 九、汉武帝为何不重用李广
 十、李广之死的历史评判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解读史记 节选


非正常死亡,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正常死亡来说
的在我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正常死亡”与“非”
正常死亡,基本可以对应酾为“善终之死,和“横
死”善终之死,指的是自然而死没有灾难,更不是
他杀'而是因为身体的衰老而死,是人们认可的并不
突兀死亡方式。而横死,则指的是自杀、他杀或意
外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
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
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
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飞”或是横死的‘‘横气
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疋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
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
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
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
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的
 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
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i的政治
权谋当中去。他们的死并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
它们的死同时也牵动着时代的脉搏,与王朝的兴衰更
替紧密相连。
历史具有多个侧面,仅看某个功臣之死,当然无
法看清其全貌,但不可否认,“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
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
各尽职务,,的功臣的非正常死亡,对于历史全景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而且这个细节可以让普通大
众细致而详细地了解历史辉煌而凝重的一个场面。从
这个角度来看'身为功臣,他们或残死'或冤死,或
自杀'或受刑,或他杀,都是对历史很好的解读。剖
析他们凄惨下场的深层原因,不仅对我们透析历史的
深层规则大有裨益’还可使我们从中破解灵魂深处的
人性密码。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总是为世人所惋惜,这是因为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对历史的另一种诠释,由于他们的
存在,历史不再乏味,因此他们可谓是凝固在历史上
的美丽瞬间。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为'自己对死亡的认识相当
丰富和深刻,而且认为死生之事‘‘一而二,二而一,
知生可以知死,那么'反过来讲,知死亦可以为健在
的朋]提供一个人生的告诫。所以'从古至今,人们
对死亡投以极大、极深的关注,无非是由死观生、由
死向生的需要。而功臣的死亡则更具有代表意义,人
们可以从中体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并且感悟出人世…
百态和i做人为官之理。
为了避免断章取义、随意发挥带来的理解错误,
 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非常重视这些古人生平的解读,
并且从他们的成长和成功以及为人处事上的细节中,
解读出他们非正常死亡的深刻含义口此外,作者还注
意到了死亡事件的因果分析,并且给读者留出了思考
的空间。熟悉历史的读者可以觉察到书中的某些文字
和场景有些似曾相识,这是因为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史
料,并且引用了这些史料的关键段落,以更有力的史
证来解读这些功臣的人生百态和非距常死亡的深层
原因。
书中还很仔细地选用了这些人物的代表作品,有
些采用白话,有些使用原文,力求达意而已。通过阅
读他们的这些作品,读者可以品味其中或深或浅的历
史意义,体察出隐藏在历史当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同
时,作者也希望利用这些可贵又可靠的文字材料,尽
可能完整地勾勒出这些人物的生死历程。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王彦陈璋、吕静霞等人对
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向他们表示
感谢。
虽然本书在创作过程之中’态度是严肃而认真的,
但是囿于资料收集所限,书中难免有些纰漏’不足之
处,恳请读者批二评指正。
——一编者

第五章
汨罗江畔的悲歌——屈原之死
    公元前278年暮春时节,在今属湖南省汨罗市境内的汨罗江畔,屈原满怀奇冤投
江而死。    
    屈原前半段人生颇为平坦,年少得志的时候,他满怀热情、慷慨激昂;当他建设
国家的满腔热忱被君主所浇灭的时候,他深感悲愤;当他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化为乌有
的时候,他深感绝望。被流放的屈原只得将自己的遭遇和满腔悲愤寄托于他的文章。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他才高八斗,而又自命不凡;他追求理想,
而又愤世嫉俗。
    纵观屈原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都没有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抱负。
屈原仕途后半段的经历是坎坷的,他的才能不被君主赏识,受尽小人谗言的陷害,甚
至于顷襄王时被放逐,他长期流浪在沅湘流域,满腔悲愤,郁郁寡欢,无力挽救楚国
的衰败之势。屈原的性格与宫廷之中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格格不入,他“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君主的昏庸导致屈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终自沉
汨罗江。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是一个爱国者的悲剧,是一个改革家的悲剧,是一个正
义毁于邪恶的悲剧,也是一个千古冤案。然而这个冤案恰恰是他坚贞不屈、志行高洁、
勇于追求真理的真实体现。
  一、出生异乎常人
  屈原名平,字原,今湖北省秭归县人。楚威王元年,他出生在
楚国一个没落的旧贵族家庭。屈原的家族是楚国的王族,他的先人
大多都曾担任过楚国的重要官职,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如屈
重、屈完、屈建等。据史书记载,他的先人们或是善于辞令的外交
家,或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都曾给屈氏家族带来过极大的荣耀。
战国时期,屈氏家族开始衰落下来,虽然在政治上还能够保持贵族
 的身分和地位,但是在经济上却已经十分贫寒。屈原的家世、出身
影响了他后来自身气质的形成,影响了他终生志向的树立。屈原之
所以能在日后成名,依靠的不是祖辈的荣耀和家庭的庇荫,而是他
自己的才华、正直和勇气。
    当初,他的父亲对屈原的未来寄予了殷切期望。屈原的童年家
境贫寒,粗食薄衣,这反而使屈原从小养成了甘守清贫、不畏困苦
的个性。幼年的屈原时常看着窗外不远处浩荡的江水,让思绪随着
江水滚滚东去,并以远大的目标来激励自己敢于面对严酷的社会现
实。屈原父亲和亲友们发现了屈原非凡的潜力,尽管家境贫寒,仍
然不惜精力、财力在经济上慷慨地予以支持,全力培养屈原各方面
的才能,希望他成才,希望他出人头地后能为楚国的稳定和强大作
出贡献,为屈氏家族的振兴出力。就这样,屈原从小就接受了系统
而全面的教育。
    屈原曾经做过“三闾大夫”,管理着当时楚国三个*大的家族
昭、屈、景。楚怀王因为赏识屈原的才能,而让他做“左徒”。据记
载:“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
甚任之。”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原在政治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后,屈
原因为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于是,上官大夫等人向楚王进谗言,
于是怀王疏远了他。屈原在位的时候,楚国正强盛,他宣扬美政和
他的思想,他主张联合六国共摈强秦以保持均势;在被怀王疏远之
后,他还做过齐国公使。可惜怀王太没有主见,时而抗秦,时而联
秦,*终导致了楚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败。
    屈原的出生时间也曾被历史上众多学者研究考证,不少人认为
屈原应该是虎年出生的。
    摄提,古人有说是二十八宿中“亢宿”中的六颗星,有说是岁
星,有说是指“寅年”,就是“虎年”;孟陬,是指夏历的正月,就
是“寅月”,也有“虎月”的叫法。屈原出生之日是“庚寅”,即是
“虎日”。也就是说,屈原出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这是一种很不
寻常的现象,这也许就是屈原异乎常人的出身。
 二、美政理想
  屈原的思想中,有着许多与政治家不同的理想目标。在这里我
们不说什么暴政和苛捐杂税等那些已经被一些政治家所实行过的法
令,我们要说的是许多政治家所梦寐以求的政治模式。自古以来有
善政、惠政、宽政之说,而孔子主张德政,他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
都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孟子和屈原则在提倡德政的基础上又进一
步提出了仁政思想。仁政所说的就是王道,这一时期孟子的仁政有
比较具体的内容;而屈原在以往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美政,即美好
无瑕的政治。
    中国自古以来基本上都是以政治为核心,朝廷之间、国家之间
总围绕着政治而展开。人们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提出的政治方
案,有的主张用德、用仁,有的主张用刑、用法,有的主张用术、
用势。为了让自己的政治方案能够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不少政治
家都提出了自己所推崇的治国关键——重用“术”。但由于“术”的
运用政治被玷污了,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因此,屈原提出了“美政”的观点。
    屈原所讲求的美政,是追求政治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同
时也希望与政治相关的一切全都是美的。屈原当仁不让地将自己视
为实施美政的重要角色,他认为“内美"是上天赐予的先天之美、
内在之美,所以应以“内美”来净化自己。屈原还认为应具有“修
能”,也就是说体现外部的美,要有修饰的能力,要善于把自己修饰
得很美。然后,屈原还要做的工作就是担负起帮别人学会“内美”
和“修能”的责任,他所推崇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当然,屈原的
责任也包括去修饰君主,辅佐贤明的君主用美政来治理国家。他培
育学生,劝告君主“抚壮而弃秽”,都是为了修饰他人。屈原修饰自
己、修饰他人,目标是使自己、使他人都成为有美德的人。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解读史记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004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