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2020-05-21 00:00:00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研究论文集,从文化角度探讨当前的“一带一路”话题,旨在发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渊源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助力“一带一路”新发展。本书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凝聚力、“一带一路”专题论述和观念想象与文学认同三大板块,论及丝绸之路与跨民族文化交流与保护、《格萨尔王》、中国化爵士乐等多方面内容,传统与创新结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目录

笔谈:"一带一路"与多民族文化凝聚
"一带一路":开创国际国内关系新格局的重大战略
喀什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为
文化人类学与"一带一路"
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
丝绸之路的精神之维
专论:"一带一路"的专题论述
从"西方"想象看"一带一路"的文化向度
丝绸为媒:跨民族文化交流与保护
丝绸之路:西方视域下的"丝路表述"
"一带一路":"表述"再认识
——从西部话语到区域研究
《格萨尔王传》创作方法的经典性
——基于与荷马史诗的比较
丝路非遗:《格萨尔》文化的多样性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节选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风沙雕刻着古韵丝绸,在缓缓流淌的时光中,丝绸之路上跨区域的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汇合凝结成丝绸之路民族文化血脉。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首次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境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列人世界遗产,是丝绸之路多年积蓄的结晶。早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1990年至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开展了五次国际性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威尼斯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亚草原丝绸之路、蒙古游牧丝绸之路,以及尼泊尔的佛教丝绸之路。  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吐鲁番召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通过了丝绸之路概念文件。2009年成立了丝绸之路系列世界遗产申报政府间协调委员会。  2011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针对丝绸之路提出“廊道”概念,确认了丝绸之路上的54个“廊道”,认为这些廊道现存的遗产系统数量多、质量高。如果这一系列廊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反映并代表丝绸之路沿线定居地和遗迹的范围、兴盛和衰落。2条申遗条件成熟的廊道作为首批跨国申遗项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廊道;另一条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国廊道。  2012年,国家人社部、国家文物局在吐鲁番举办“丝绸之路申遗高级研修班”,并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要求,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2013年,三国确定申遗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并将申遗文本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申请丝绸之路项目。2014年,该项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辑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24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