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古文字研究论稿 本书特色
作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從事《古文字詁林》排印過程中古文字集外字檢索工作,沒有料到的是,*終不得不靠著數據庫來“救命”。這樣一個具體個案,給了作者深刻的觸動和啟示,促使他從自己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學術評估:做成一個有意義的數據庫,比寫一篇論文更重要。這個集子就是劉志基教授二十年來從事古文字數據庫建設工作的一些記錄和總結。按照內容大類,分為四篇:其一曰“理論方法”,大抵討論基於數據庫的古文字研究理念、思路乃至操作方式;其二曰“字體研究”,主要彙集基於數據庫的古文字字體研究方面的若干專題文章;三曰“偏旁分析”,收錄基於數據庫的偏旁分析實踐性專論;四曰“異形探索”,主要依據數據庫的定量數據來發現古文字構形中某些特異現象乃至其認識價值。
数据库古文字研究论稿 内容简介
此稿论题比较前沿,谈古文字“数据库化”。作者来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这个中心即是以建构古文字数据库而闻名全国的,领军人物就是臧克和、刘志基教授。以往不管是石刻还是钟鼎,都是以摹写为主,容易失真,古文字数据库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容易想象,会面临各种难题。这部论稿是在建设数据库过程中作者的一些思考,不乏宏观的思考,当然更充满了细节。
数据库古文字研究论稿 目录
前言(1)
凡例(3)
一、理論方法篇(6)
數據庫文字學芻議(7)
數字化與古文字研究新材料(15)
簡說古文字數據庫的改善——以新版“文字網”古文字數據庫為例(27)
古文字數據庫的集外字問題(37)
二、字體研究篇(50)
微族同文器字體研究(51)
同銘重見字異寫與金文字體研究(90)
西周金文“貝”之字體再研究(104)
三、偏旁分析篇(114)
古文字偏旁數字平臺與數字化環境下的古文字偏旁分析法(115)
包山簡文偏旁類纂簡說(124)
說楚簡文字中的 “ ”及其相關字(131)
也說“噩”字兼論“禸”式飾筆之來由(141)
四、異形探索篇(171)
殷商文字朝向不定與同辭同字鏡像式避複異寫(161)
楚簡文字缺邊現象芻議(176)
上古文字填實構形成分的表敬意義——以“王”字的分析為中心(181)
楚簡文字“心”字符的寫法分類與同篇異寫研究(208)
数据库古文字研究论稿 作者简介
刘志基,男,1955年4月生于上海。“文革”期间下乡六年。1978年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RG)古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文字学;古文字的数字化开发研究;先秦汉字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