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帐铜瓶室文丛照影留痕忆旧游 本书特色
本书为“纸帐铜瓶室文丛”之“人物卷”。“纸帐铜瓶室”和“秋芷室”均为“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之斋名。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纸帐铜瓶室文丛照影留痕忆旧游 内容简介
本书为“纸帐铜瓶室文丛”之“人物卷”。“纸帐铜瓶室”和“秋芷室”均为“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之斋名。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纸帐铜瓶室文丛照影留痕忆旧游 目录
辑一/1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3
姚石子有功乡邦文献/6
章太炎趣事/10
太虚法师喜交诗友/12
南通状元张季直/14
杨味云摭忆/17
关于胡朴安/20
忆戈公振/26
恽铁樵奖掖后进/29
“文坛怪物”张丹斧/33
周瘦鹃生平四件得意事/40
陆士谔行医趣闻/43
张伯驹的《续洪宪纪事诗补注》/46
柳诒徵妙语讽世/50
才媛陈小翠/54
辑二/67
漱六山房主人张春帆/69
多才多艺的陆澹安/72
严独鹤的斋名及其他/75
耿直成性的陆丹林/82
钱化佛的奇怪行径/88
平襟亚趣事纪略/95
沈石友与吴昌硕/98
诗人朱大可友谊可风/105
瞿兑之学有师承/109
丁云亭创办尚古山房/113
书隐楼后人郭俊纶/116
钵水斋头韵事多/120
谢刚主二三事/124
一代艺人冯春航/128
汪优游演戏撰小说/131
辑三/137
邮票大王周今觉/139
海内收藏尺牍的巨擘周作民/143
梅花填词砚藏者徐行恭/145
宝寐阁主人蔡晨笙/147
印谱收藏家张鲁庵/151
鉴赏家钱镜塘/153
老健如虎的朱孔阳/155
丁福保的三种诂林/157
苏曼殊遗墨《莫愁湖图》/161
书家马公愚的伏虎小影/164
蒋吟秋的《载书返棹图》/167
诗才敏捷的邓粪翁/170
刻印巨擘陈巨来/173
辑四/177
写市招的圣手唐驼/179
八法草堂李丁陇/181
萧蜕庵的书艺/184
临摹曹全碑圣手潘勤孟/187
当代金文专家边政平/190
我所知道的江小鹣/193
擅画熊猫的胡亚光/195
画马名家赵叔孺/199
梅竹双清话石伽/201
贺天健与杨石朗/204
金闺国士周炼霞/207
蒲作英之九琴十砚斋/210
林琴南卖画/212
奇遇“郑逸梅”/214
朱梅村谈画艺/216
辑五/219
苏绣沈寿的《雪?绣谱》/221
刻竹名家徐孝穆/224
细刻工艺大师薛佛影/227
刻碑名手黄怀觉/231
陈端友的琢砚艺术/238
雕纽后起之秀杨忠明/240
摔跤名手兼刻瓷家杨为义/244
徐忠明精雕鸟笼钩/247
装潢名手刘定之/249
但杜宇爱禽成癖/253
介绍跳舞给国人的先驱者徐傅霖/255
莫悟奇的灯彩和魔术/259
气功能手董世祚/262
徐棣山的筑园癖/266
编后小记 沈建中/269
纸帐铜瓶室文丛照影留痕忆旧游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出生于江苏苏州,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年至1946年,在模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很多,有近50种。沈建中,金融界从业人员,长年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对近现代文化、学术和文献文物的研究,著有《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编选《从北山楼到潜学斋》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