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本书特色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有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谓,篇篇在讲鬼狐仙怪,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
这部《狐鬼启示录》是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志异》的文化随笔新作。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仅从《聊斋志异》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摹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纠结与碰撞,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野望。可以说是一部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文化特点极富意趣而又有人文关怀和思考深度的作品。
另外本书附有多篇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的小说,再现了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以求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走向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内容简介
★梁晓声2019重磅新作!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人隐秘文化心理和中国文化的特质。
★解读《聊斋志异》中瑰丽奇幻的狐鬼世界,透析朴实的人性原则。
不忍陌生的女子两命俱亡,便毅然放弃了投胎转世的光明机会的《王六郎》;
以自我救赎之方式终成人之贤妻的美鬼《聂小倩》;
《王成》中隔代报恩的狐奶奶……
狐有狐品,鬼有鬼格,普遍高于人世间之人格。
狐鬼之爱,高于《梁祝》,高于《红楼梦》。
★揭秘从《聊斋》故事中描摹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
汉民族为何偏爱狐狸精?
狐鬼故事因何多发生于荒宅弃第之内?
对《耳中人》《尸变》《瞳人语》《山魈》《咬鬼》等民间迷信文化的分析;
《偷桃》《种梨》《口技》《戏术》等对中国社会民间江湖文化的记述;
《地震》一篇,极为写实地记载了某次大地震对民间造成的灾难,而在皇家“正史”中,却只不过两行冷静的文字;
《野狗》《公孙九娘》详述“于七一案”惨象, “正史”中曰“平乱”, 而“野史”一向无敢记。
★人性与道德,官方价值与民间价值的论辩。
——人既为人,由善与义区分耳。过多的道德附加,未免反使人性受其累也。★梁晓声2019重磅新作!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人隐秘文化心理和中国文化的特质。
★解读《聊斋志异》中瑰丽奇幻的狐鬼世界,透析朴实的人性原则。
不忍陌生的女子两命俱亡,便毅然放弃了投胎转世的光明机会的《王六郎》;
以自我救赎之方式终成人之贤妻的美鬼《聂小倩》;
《王成》中隔代报恩的狐奶奶……
狐有狐品,鬼有鬼格,普遍高于人世间之人格。
狐鬼之爱,高于《梁祝》,高于《红楼梦》。
★揭秘从《聊斋》故事中描摹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
汉民族为何偏爱狐狸精?
狐鬼故事因何多发生于荒宅弃第之内?
对《耳中人》《尸变》《瞳人语》《山魈》《咬鬼》等民间迷信文化的分析;
《偷桃》《种梨》《口技》《戏术》等对中国社会民间江湖文化的记述;
《地震》一篇,极为写实地记载了某次大地震对民间造成的灾难,而在皇家“正史”中,却只不过两行冷静的文字;
《野狗》《公孙九娘》详述“于七一案”惨象, “正史”中曰“平乱”, 而“野史”一向无敢记。
★人性与道德,官方价值与民间价值的论辩。
——人既为人,由善与义区分耳。过多的道德附加,未免反使人性受其累也。
——人自然应当成为道德的人,自觉地伏己,但前提是首先成为自由之人。现代社会具有高度的制度自信,相信人越自由则越道德。
——《聊斋》竟无只言片语涉及“忠君” 二字。其字里行间,“忠”只体现于爱情和友情。《聊斋》故事中的“孝”反而比《二十四孝》中的“孝” 更人性化。
——如“侠”,民间视为道义的伸张者,而官方却一向视为“以武犯上”的“异种”。“上者”,制度也,故按封建之逻辑,乃在人的价值之上。
★蒲松龄的自我疗愈与中国人隐秘的文化心理。
——文人们需要以想象来自我慰藉。作家不但以文学疗人、疗社会,也每以文学疗自己。蒲松龄希望自己的小说亦能是许多与自己同命运的人的“创口贴”。
——书生宁采臣身上附丽了蒲松龄对于书生、士子之好人格的由衷理想。所以,愿使笔下之宁生中进士,并使他的三个儿子后来也皆在士林有文名。
——一个社会,没有一套广为认同的道德观显然是不行的,唯靠封建道德观来延续自身寿命也是不行的。在蒲松龄的笔下,每现此种纠结、矛盾,而这一点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文人们普遍的内心矛盾。
★《聊斋》新编,《犬神》《聂小倩别传》《狐惩淫》《异邦奇谈》《怪猪》《鬼畜》《死神》……对当代人与事进行臧否,再现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汪洋恣肆,寓意深广。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目录
狐鬼启示录
《聊斋》中的仁义与报恩 / 003
文言的精妙 / 016
我与《聊斋》 / 019
“怪力乱神” / 021
当人性遇上道德 / 025
《聊斋》里的民间记忆 / 034
狐鬼爱情 / 046
蒲松龄的自我疗愈 / 052
美狐莲香 / 066
聂小倩、连琐与狐奶奶 / 077
《聊斋》中隐藏的历史真相 / 086
《红楼梦》人物的“狐性” / 094
《聊斋》新编
犬神 / 101
聂小倩别传 / 107
狐惩淫 / 111
异邦奇谈 / 113
怪猪 / 117
曲某 / 122
红磨房 / 127
鬼畜 / 133
死神 / 233
复仇的蚊子 / 242
咪娜 / 287
丢失的心 / 308
《狐鬼启示录》 样章
《聊斋》里的民间记忆
我小时候,每听大人们议及黄鼠狼迷人之事。黄鼠狼,即黄鼬,比狐的体形小得多,大者尚不及狐尾,身柔如无骨,善钻狭隙,害鸡。据说,仅吸血,不食肉。
在城市是见不到狐的,却亦常见黄鼬,于是关于它的迷信说法盛行。因为它的样子,使人觉得像狐一样有媚态。在难得一见狐而黄鼬常见的农村,关于狐的传说便少,关于黄鼬的迷信流言则几成共识。
若单论媚态,貂也是不逊于狐的。但中国民间,关于貂惑人的迷信流言,至今仍是空白。
何故之有?
因为貂不但生活在寒冷的东北,而且只在林海中出没,除深山猎户,一般人根本见不到。
漂亮的猫也是媚态百生的。《聊斋》中写到了各种各样的精怪,大到虎狼蟒鳖,小到鹦鹉蝴蝶,就是没写到又媚又善于黏人的猫。
却又何故之有?
盖因猫如犬,与人类的关系既古老又亲密,并且在这种关系中首先体现为人类对猫的容纳、宠爱。凡人类所熟稔和容纳于生活的,一般不迷信也。文学家的笔,通常也就不会妖化之了。
狐则不然。它们是野生动物,不可能被人类驯化。人类谋它们的皮,又认为天经地义。故狐对于人类,是本能地有敌意的。
人对于狐,却难免会有罪孽之感——从体形到头脸都那么漂亮的小动物,对人本身从来构不成任何威胁,所谓危害也无非便是叼走只鸡或拖走只兔,这构不成见则捕杀的符合天道人性的理由。
人心既存此感,却又克服不了获无本利的欲念,于是只能将狐妖化。这么一来,见之则捕,捕之则杀,剥皮弃其骨肉,便心安理得了。
天地之间,只有人,纵使行冷酷事,也要找出足够正当的理由。倘现存的理由不够用,便会脑洞大开地编创出来。人不仅以此法为害于异类,也惯以此法加害于同类。
人的这种恶,可曰之为进化之恶,也可曰之为智后之恶。智后之恶,尤属邪恶。如人为危害某些既不能食其肉也不能用其皮的动物,只要编创出它们身体的某一部分可入药,或仅仅可壮阳,于是便似乎有了极充分的理由到处搜捕,大开杀戒。
蒲松龄之怜狐乃至爱狐,不惜冒天下之成见,以连篇累牍的关于狐的美好故事为狐正名,足见他是一个对小动物心怀大爱之心的人。
《聊斋》则不啻是中国之**部文学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宣言书、倡议书。
在《聊斋》中,有些人事,既非虚构,亦非流言。其可信度,如今看来也并不存疑,可作为当时年代的民间记忆来了解。
例如,《龙取水》一篇,不过是发生于水面的龙卷风罢了。《水灾》则实录了康熙二十一年(1862)山东某地的水灾而已,只不过加入了孝子夫妇及儿郎幸免于难的颂孝情节,并且写明“此六月二十二日事也”,分明大体不妄。至于某地某人喜生吃蛇,又某人为救被蟒所吞之兄长力斩蟒头,都没什么可怀疑的。《义鼠》一篇,记甲鼠被蛇所吞,乙鼠“力嚼其尾”,迫蛇吞出死鼠“啾啾如悼之,衔之而去”。此类动物界中的感人事,今天的《动物世界》中亦屡见不鲜。
至于《蛇人》,讲一个“以弄蛇为业”者,曾饲驯两条小蛇,数年后长大无比,只有放归山林,于是每听人言,遇而骇绝,幸未殒命。某月,某人自己必经山林,也见到了。惊怖无措之际,忽忆起往事,急唤蛇名。“蛇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于是嘱曰:‘深山不乏饮食,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首,似相领受。”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作者简介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创作过大量极具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中国文化的性格》《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中国人的日常》《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等。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