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2020-05-21 00:00:00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本书特色

时至今日,中、西、马三“学”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了,而是当今中国思想格局中三者共生并存的内部多元性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今日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急迫而重大并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沟通和融合以中、西、马为主的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使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资源能够在一种理性多元的公共论域或话语平台上彼此展开合理回应与良性对话。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便在于,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之相容性问题。依方克立先生之见,在当今中国的思想格局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都具有“体”的优位性,不过一个是主导性之“体”(他也称之为“魂”),一个是主体性之“体”,二者既不能混同,而又彼此构成一种“相需”的关系,只有“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才能成大用”。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中、西、马三“学”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了,而是当今中国思想格局中三者共生并存的内部多元性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今日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急迫而重大并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沟通和融合以中、西、马为主的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使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资源能够在一种理性多元的公共论域或话语平台上彼此展开合理回应与良性对话。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便在于,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之相容性问题。依方克立先生之见,在当今中国的思想格局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都具有“体”的优位性,不过一个是性之“体”(他也称之为“魂”),一个是主体性之“体”,二者既不能混同,而又彼此构成一种“相需”的关系,只有“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才能成大用”。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目录

为了人民的安乐和福祉(代序) 林存光 上 篇 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 方克立 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 方克立 略论现代新儒家之得失 方克立 评大陆新儒家推出的两本书——《理性与生命》〔1〕、〔2〕 方克立 从曲高和寡到主流话语——张申府“三流合一”思想的历史命运 方克立 《我相信中国》序 方克立 冯契研究与冯契学派——兼论当代中国的学术学派 方克立 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 方克立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序 方克立 要重视研究钱学森的中医哲学思想 方克立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魂中体西用”的方针 方克立、谢青松 铸马学之魂 立中学之体 明西学之用 方克立 “马魂中体西用”与文化体用问题纵横谈——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 张小平、杨俊峰 擎旗引领综合创新路——纪念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一文发表30周年 方克立 下 篇 从“三教合一”到“三流合一”——中医哲学发展史观 程雅君 马魂、中体、西用”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新建构 杜运辉 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评 林存光 魂体相依 综合创新 杨俊峰 试论方克立的马克思主义儒学观 陆信礼 马魂中体西用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自觉 字振华 “马魂中体西用”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杜德荣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义、要求及范式 谢青松 “马魂中体西用”的政治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范式 谢青松 “马魂、中体、西用”:方克立先生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展望和沉思 何中华 “马魂、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张力结构 洪晓楠、蔡后奇 从“中体西用”到“马魂、中体、西用” 李广良 兼取“道”“技” 三流合一—— 论“中、西、马三流的对立、互动、互融” 耿彦君 主体主导说: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解读 李元旭 “综合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评“综合创新”与“马魂中体西用”论 张允熠 “马魂中体西用”发微 宁新昌 “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文化体用论的范式创新 陆信礼 “马魂中体西用”论的三元结构探析 杨俊峰 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如何向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转化?——基于对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论的“同情之理解” 周可真 “马学为魂”如何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看“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合法性 邵然 “马魂、中体、西用”是当代中国文艺评论之道 王海东 “马魂中体西用”与当代中国家风文化建设 张升 附 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陈先达、方克立、赵敦华先生中西马高端对话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作者简介

方克立(1938-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2000年8月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会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驻大陆代表。80年代初期,他开创了新儒学的研究,完成国家

马魂 中体 西用: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361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