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

  2020-05-21 00:00:00  

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 内容简介

宁波人在建设海定波宁的物质家园的同时,也承担起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点、江南经济文化中心出海口、一个国家州治城市的责任,并营建了具有鲜明宁波特色的精神家园。宁波人的水利治理,成为宁波文明进步的内在动源与重要表征。
人们围绕着宁波府治,百里运河间贯联的余姚、慈城、镇海等中心城市,以及更小区间的草市、市镇,形成各自的生产与生活圈,区域呈现为更具平民化与延展性的祥和的城乡形态。
甬江平原水利治理被称为甬江模式,即以独特的堰埭碶闸等小型水利设施,构建起以三江六塘河为主干的人工塘河网系,解决自然江河的咸潮对土地碱渍,以及潮汐、水位对航运的影响的问题,承担起灌溉蓄泄、通航水运等功能。

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 目录

总论:山海本色与宁波水文化的滋衍
上编 宁波水文化史
**章 天开人作
一、河姆渡水文化与文明的起源
(一)更新世浙东地理变迁与文明初萌
(二)原始濒海文明的繁荣与衰落
(三)鸟田、鸟信仰与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
二、越地变迁与水文化的发展
(一)越国水利建设的推进
(二)句章的建立与浙东运河的开掘
(三)宁波水利格局的初步形成
(四)上林湖与湖泊经济的新样式
第二章 海定波宁
一、唐宋时期甬江平原的水利治理
(一)鄞西七乡精巧的引水蓄溉工程
(二)人工水利网织就鄞东百里沃野
(三)慈江横亘的江北平原
(四)广德湖的变迁与鄞西水利
二、元明清及至民国的宁波水利建设
(一)近世后期水利建设的持续完善
(二)社会变迁与水利共同体的演变
(三)山区水利推进与生态环境变迁
(四)士绅与清末民国的水利建设
第三章 三江新潮
一、现代水利与甬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一)甬江流域的现代治理
(二)高山湖泊群的建设
(三)现代碶塘的修建
二、水资源配置与水生态治理
(一)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五水共治与水务治理的完善
(三)湿地保护与水生态文明建设
三、水文化传承与城市文明的发展
(一)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三江六塘河开发与城市更新
(三)面朝大海的现代化国际港城构建
下编:宁波水文化遗产概要
第四章 运河城市
一、运河的成熟与唐宋水韵城市
(一)浙东运河的营建与演变
(二)三江口州治与中国大运河格局
(三)百里运河与江南水城
二、明清的变迁与运河的衰落
(一)江南市镇的兴起
(二)宁波帮的初起与运河会馆
(三)现代运输的兴起与运河的兴衰
三、三江六岸与海上丝路的转型
(一)从沿山地带走向三江口
(二)唐宋元大港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三)明清海禁及至江北岸的开埠
第五章 千年围塘
一、海塘建设与三北平原的开发
(一)潟湖的变迁与海塘的修建
(二)明清筑塘与三北河网的形成
(三)海塘聚落与海塘型水利社会
二、面朝东海的围塘与港口
(一)从甬江口南岸至太白山南麓
(二)太白山南涂地与象山港的开发
(三)象山东海岸与三门湾
三、以海为田与宁波海洋社会的特征
(一)盐的生产、管理与营销
(二)东海渔场与渔业生产
(三)宁波形态海洋社会的二元特征
第六章 塘河水韵
一、宁波古代水利技术与塘河生态
(一)构建平原水系的堰埭碶闸
(二)河漕池井与渡口内港
(三)入水和谐的江南人家
二、桥梁与船舶的文化
(一)桥梁建筑与桥文化
(二)以船为车与船舶文化
三、水神信仰与水乡民俗
(一)从自然水神到人间贤臣
(二)海神信仰的兴起与影响
(三)水神庙会与社会的凝聚
四、水的艺术、哲学与文献
(一)诗画江南与士大夫的艺术生活
(二)俗世传奇与民间艺术
(三)天一生水与水化哲学
(四)地方志与其他水利文献
参考文献

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 作者简介

黄文杰,浙江余姚人,现就职于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为文化学术杂志《天一文苑》主编。主持多个国家、省市社会哲学科学研究课题,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悦·读宁波》《文·化宁波——宁波文化的空间变迁与历史表征》等。

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39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