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丛书》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文章精选。《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丛书》采用纵横交叉的结构来编排所选论文。横向上,按照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对所选论文做了分类,全书以“高等教育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题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论文又按发表时间先后做了纵向的排序。希借此来展现中国高等教育在历史和现实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 目录
导言
上篇 中国社会文化研究
**章 “文化中国”构建
**节 “文化中国”的三个向度
第二节 “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第三节 “文化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
第四节 “文化中国”的时代价值
第二章 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现代转换
**节 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节 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的现代转换
第三章 中国物质文化发展
**节 物质文化的本质规定
第二节 物质文化的外延与类型
第三节 物质文化的功用
第四节 物质文化的发展
第四章 中国精神文化重建
**节 精神文化的内涵结构
第二节 精神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精神文化的功能作用
第四节 精神文化的当代发展
第五章 中国制度文化建设
**节 制度文化的本质、类型、结构与特点
第二节 制度文化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 中国制度文化建设
第六章 中国经济文化塑造
**节 经济文化的内涵与类型
第二节 经济文化的内在构成
第三节 经济文化产生发展的成因
第四节 经济文化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七章 中国法律文化重构
**节 法律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法律文化的类型
第四节 法律文化的结构
第五节 法律文化的发展趋向
第六节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精神文明建设
**节 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第二节 中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中国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现状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第四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
第五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
下篇 山东社会文化研究
**章 齐鲁文化的独特优势、精神品格和面临的挑战
**节 齐鲁文化独特优势
第二节 齐鲁文化精神品格
第三节 齐鲁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齐鲁文化保护传承
**节 加强齐鲁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节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
第三节 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融合与利用
第三章 齐鲁文化教育普及
**节 齐鲁文化的国民教育普及
第二节 齐鲁文化的家庭教育普及
第三节 齐鲁文化的社会教育普及
第四章 齐鲁文化创新、发展与传播
**节 强化齐鲁文化的创新
第二节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
第三节 加强齐鲁文化交流传播
第四节 推动山东传媒产业“走出去”
第五章 山东文化强省建设
**节 文化强省的深刻内涵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意义
第三节 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节 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举措
第六章 山东文化民生建设
**节 山东文化民生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山东文化民生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第三节 加强山东文化民生建设
第四节 推进山东文化扶贫事业发展
第七章 山东道德文化发展
**节 山东省“四德工程”建设
第二节 山东道德模范建设
第三节 “山东好人”评选活动
第四节 弘扬沂蒙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
第八章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节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
第二节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建设
第三节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第九章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
**节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第二节 推动山东演艺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 山东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 节选
《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丛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提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三大纲领,新时期以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先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后来又更加全面完整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不过这些并不能作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并论的依据,要知道,物质文明、物质生活尽管主要体现为经济建设、经济生活,但二者毕竟是一种交叉关系,不能等同,许多物质文化如个人的物质生活等不能完全归结为经济建设、经济生活。在我们看来,应当坚持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法,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应,创造性地提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类型。 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出二律背反规律,这即是文化在文明和野蛮、进步和倒退、肯定和否定的辩证运动中演进着。例如,人类通过征服自然而使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但同时却造成生态失调、环境污染、沙漠化、气温变暖、资源枯乏等恶果;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使个人更加自由,更富有权利、个性,自我享受的机会更多,但它同时使人情淡漠、冷酷无情。 就两大文明关系而言,虽然从理论上说物质文明会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但是,客观上说,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产生的作用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庄子就说过,有机械必有机心。这是两大文明不同步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物质文明从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但精神文明却是进步和倒退并存(“善恶俱分进化”)。与原始社会比起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不知丰富多少倍,但是,现代人却缺乏卢梭等启蒙学者所描写的原始自然状态中的直爽、仁慈、勤勉、朴实、平等、和谐、互助等精神。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而在富裕、殷实、生存等物质生活价值和公平、自足、平静、和谐、仁爱等精神生活价值之间,中国文化的价值重心似乎偏向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