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内容简介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全书为四大部分,即文字、文献、史学与文学、国学相关之古代文化常识,由内到外,将国学*基础的知识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由于篇幅限制,还有一些常识不得不忍痛割爱,请读者诸君体谅。 本书主旨是为东北大学讲授素质选修课而编写的。但适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此,本书既可以作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之国学爱好者入门的津梁,也可以作为讲授此类课程之教师的参考。故本书不仅仅是校园里的书籍,也适应广大社会读者阅读,但愿本书能够为弘扬国学起到微薄的作用。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目录
**讲 奠定国学的基石——汉字
**节 永远流传的语言符号
第二节 仓颉造字与李斯统一文字
第三节 带有表情的文字
第四节 六书与小学
第二讲 汉字的演变
**节 从甲骨文到篆书
第二节 从隶书到魏碑
第三节 楷书与行书
第四节 草书
第三讲 古代书籍制度
**节 了解书籍制度的重要
第二节 书籍的产生
第三节 甲骨与金石时代
第四节 简册书籍
第五节 卷轴制度
第六节 册页制度
第四讲 古代目录学
**节 何谓目录学
第二节 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系统目录的建成
第四节 《七略》的内容
第五节 《汉书艺文志》的编订
第六节 《七志》与《七录》的编订
第七节 中古时期四分法目录的建立
第八节 《隋书经籍志》的编订
第九节 历代各朝的史志目录
第十节 清代的官修目录
第十一节 《四库全书》的内容
第十二节 《四库全书》的收藏
第十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订
第十四节 私家藏书目录
第十五节 私人撰写的目录
第十六节 张之洞《书目答问》
第十七节 小说、丛书、类书目录概貌
第十八节 目录知识的运用
第五讲 版本学与校勘学
**节 要有一定的版本知识
第二节 为避免错字的麻烦
第三节 避免删节的问题
第四节 各种版本的名称
第五节 有关版本的术语
第六节 关于版本的其他问题
第七节 何谓校勘学
第六讲 学术思想的发端与百家争鸣
**节 阴阳观念与术数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节 筮卜与龟卜
第四节 百家争鸣的出现
第五节 老子及道家
第六节 墨翟及墨家
第七节 韩非子与法家
第七讲 孔子与《论语》
**节 孔子的生年与生日
第二节 孔子的生平
第三节 孔子儒家思想的来源
第四节 周礼依然是社会制度的主流
第五节 鲁国是保存礼乐文化*完备的国家
第六节 孔子时期确实面临礼崩乐坏的严重危机
……
第八讲 五经四书简说
第九讲 博大精深的史学(上)
第十讲 博大精深的史学(下)
第十一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上)
第十二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中)
第十三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下)
第十四讲 古代教育
第十五讲 选士与科举
第十六讲 古代职官
第十七讲 天文与历法
第十八讲 古代地理
第十九讲 古代服装与佩饰
第二十讲 古代节 日习俗
第二十一讲 古代的居处与车马
第二十二讲 古代饮食
第二十三讲 古代常用器物
第二十四讲 古代婚姻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节选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孔子见老子的事,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也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对于老子有个大致的印象:他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负责保存管理国家图书档案的官员。为人深藏不露,比孔子年龄大,起码应当大十岁以上。他对孔子很器重,也很关心。关于老子的归宿,司马迁说: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同前书)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其行踪神秘莫测,他对于宇宙意识的感悟是同时代的人难以企及的,许多精彩的语言至今依然精辟。那位守大门的尹喜很了不起,强迫老子把自己的主要思想写出来,这才有《道德经》五千言传世,否则将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损失。至于老子的具体生活状态,我们更难以测知,不敢妄说。而老子思想的精髓,则非《国学基础二十四讲》所当论。 老子是史官,故注意天人之变,探究人与自然之关系,生活在自然环境好而不忧衣食的楚国,且在洛阳东周政权下当官,故对于现实没有过多注意,而更多的注意力在探讨宇宙生成等问题,其学问高深玄虚,故称“形而上”。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道生成,故道可为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阴阳。因天地无心而万物生长,故老子提倡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在社会政治方面反对孔子的仁义学说,提倡小国寡民的自然经济与自然部落状态。其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让人再退回到“结绳而治”的原始状态,显然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老子在社会政治理想方面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思想。但老子是对社会政治状况失望,从统治者道德虚伪的实际出发,进行尖锐批判,故极其深刻犀利。后来的庄子说得更明白彻底,“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谁当上诸侯谁就把持舆论,谁就有话语权,都标榜自己是仁义。老子在方法论方面有突出贡献,特别强调事物的变化和相互转换,充满辨证思想的光辉。 ……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作者简介
卞地诗,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师,在读博士,多年从事文学课的讲授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有《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五首古题乐府正李益之冷情》《张学良诗歌浅论》《毛泽东诗词浅论》《爱国的诗篇战斗的号角》《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论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等。参与编写的著作有《隋唐生活掠影》《夕阳文选》《艺术概论》等。 毕宝魁,男,汉族,1952年3月生,辽宁铁岭人。1980年毕业于铁岭师专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东北古代文学概览》、《新注花间集》、《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王维传》、《李商隐传》、《李清照》、《韩孟诗派研究》、《论语精评真解》、《国学基础二十四讲》等32本,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共发表1000多万字。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收藏其著作22本,美国哈佛大学东方学院燕京图书馆收藏其著作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