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儒教论

  2020-05-21 00:00:00  

中国儒教论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儒教的各个方面、并与其他公认的宗教进行比较,通过进行这种比较所揭示的宗教本质,来阐明儒教的宗教性质。

中国儒教论 目录

前言
导论:什么是宗教以及与儒教有关的争论
一什么是宗教?
二什么是儒教
三秦汉以降的宗教气氛
四传统的儒、佛、道三教观
五利玛窦与礼仪之争
六清末儒者的儒、耶之辨
七儒教的特点以及研究儒教的理论意义
**章儒教的彼岸世界
一中国上古的神祗观念
二儒教的上帝观念
三儒教的神灵系统
四人死后的归宿或鬼神观念
五儒教礼仪及事神原则
第二章儒教的此岸组织
一儒教国家的祀神部门
二天子及诸臣的使命
三皇帝及各级官员的祭祀职能
四儒家、儒者与国家官吏系统
五儒教与民众
六圣人一神人的中介,天意的传达者
七神道设教析
第三章天人之际及其演改
一以德配天思想及其发展
二天人感应说——儒教关于天人之际的**种学说
三儒教君臣对天变的责任
四天道自然说——儒教关于天人之际的第二种学说
五天赋性理说——儒教有关天人之际的第三种学说
第四章天意的载体
一儒教占卜术
二灾异和祥瑞——上帝的批评与表彰
三谶纬及其历史地位
四河图、洛书的特殊地位及其历史演变
五宋明时代的河图论
第五章天意与事天
一祭祀事天论
二以德事天论
三仁义忠孝事天论
四养性事天论
五主敬事天论
第六章儒者的事业和追求
一儒者与知识分子
二儒者的有德而王理想
三事父事君是儒者的主要事业
四成贤成圣是儒者的基本追求
五内圣外王辨
第七章儒经、儒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儒经的性质和意义总论
二相为经纬表里的《易》与《书》
三本天事神的礼和乐
四奉天命而作的《春秋》和天经地义的《孝经》
五儒经与其他宗教经典
六儒经和儒学
第八章法天则地的治国之道
一儒教先驱对治国之道的探讨
二崇礼尚德的治国之道
三以无为本的治国原则
四正心诚意的治国之道
第九章儒教哲学的天道理气论
一道与道论
二气与气论
三理与气
第十章儒教哲学的心性论
一天赋人性论
二性善性恶之争
三禀气人性论
四人性自然论
五天理人性论
第十一章儒教与诸文化领域
一儒教与道德
二儒教和文学艺术
三儒教与史学
四儒教与自然科学
第十二章儒教和其他宗教的交往
一儒教和基督教的交往(上)
二儒教和基督教的交往(下)
三儒教和伊斯兰教
四儒教和佛教
五儒教和道教
后语

中国儒教论 节选

刘牧的《河图》一出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知名的学者,如李觏、王安石、阮逸、胡瑗、欧阳修、二程、苏轼等,都参加了关于《河图》的讨论。胡瑗在他的《周易口义》,说《易传》中的“圣人则之”,并不是则《河图》画卦,而是“法则其时,以行其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则认为“河、洛不出图书”,根本否认《河图》的存在。程颐说,观兔子也可以画卦,何必《河图》!(见《二程遗书·伊川先生语一、四》)苏轼则认为《河图》载于儒经,曹魏时代张掖郡山谷中又出现过《河图》,所以不能否认。阮逸则假托北朝时代的关朗作了一个“易传”,说《河图》不是四十五个点,而是五十五个点;四十五个点的图形是《洛书》。这些讨论,除了欧阳修,都不否认《河图》、《洛书》的存在,不否认它们是天降的圣物。

中国儒教论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56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