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孝的系列故事 本书特色
“孝”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前,已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据文献记载,自殷商时代起,统治者已经讲孝并大力提倡孝行,孝道也大大地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这时的孝,不仅是对父母,也包括对死去已久的先祖。周的统治者把“孝”当成人的重要品德,是能否当官为吏的衡量标准,从而奠定了两千年传统家族伦理道德规范的雏形。 孔子把“孝”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孝”是子女爱父母的道德,这种道德要求子女对待父母,不仅能赡养老人,而且还要尊敬老人。孔子认为孝有三层含义: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礼的准则来孝敬他们。父母死后要按照礼的准则进行安葬;还要按照礼的准则进行祭祀。孟子尤其重视“孝悌”,他认为尧舜之道的基本精神就是孝悌。“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人人恪守孝道,天下则治则平。 苟子、曾子继承了孔子孝为本的思想,认为孝是众德之本。《孝经》主张:一,对父母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孝的系列故事 目录
●弊絮单席尽孝心 ●曹娥寻父投东江 ●吉翂为父申冤 ●恪守遗示葬孝经 ●恪子扮鹿取奶 ●仇览劝人敬寡母 ●李密孝祖上“陈情表” ●殚精竭虑安父心 ●杜环义奉常母 ●夫妻同死尽忠孝 ●闽子骞保护继母 ●泮周岱夜取泉水 ●子路背米孝双亲 ●千里寻母尽孝心 ●扇枕温席传孝名 ●世代家传研《周官》 ●王原千里寻父 ●朱寿昌同州认母 ●万观承北国探亲 ●夏统洛阳买药 ●部分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