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日本的汉字

  2020-05-21 00:00:00  

日本的汉字 本书特色

■国#内#第#一本以日本的汉字为主题的作品;填补知识空白、拓展认知边界的力作。它试图澄清人们长久以来的误解:日本汉字的源头虽然在中国,但其今日的形态已与中国汉字大大不同。

■从文字看民族:多元、包容、灵活——日本的汉字反映了日本人对汉字的取舍和创造,折射出日本人、尤其是当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从模仿到创造,日本汉字的发展历程恰如其文明,本土与舶来互相碰撞,焕发出新的生机。

■早稻田大学汉字研究专家的集大成之作。以地名、人名、新生事物中的汉字等众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日本汉字,分析它们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展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日本的汉字 内容简介

  ?古代日本人从中国带去汉字,也带去了文明与开化。?

?汉字被用于记录日语,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渐发展出不同于中文汉字的特点。有些汉字按照古汉语发音,有些按照日语发音;有些字写法与汉语相同,意义却不同;日本人为了方便书写、表义,甚至创造出新的汉字,称为“国字”;为了翻译西语,创造出新的汉语词汇,后来又传回中国,成为今天我们的常用词。

?在日本,汉字的形态丰富多样,有广为流传的错字,有无人看懂的“幽灵文字”,有特定阶层使用的语相文字,也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个人造字,还有广告招牌上的艺术字……日本汉字学家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文字世界。

日本的汉字 相关资料

前言
汉字是古代汉民族创造而生的、用于书写汉语的文字。但由于汉字的表意性,位于周边的日本人在效仿汉字、用它来书写与汉语性质迥异的日语时,便下了各种功夫。也就是说,汉字之源头虽在中国,但是在日本,它的功能却是用来书写日语的文字。可以认为,这一现状是日本先人各种主观努力的结晶。

这是不论巧拙、将所有雕琢融为一体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经营过程也还在继续之中。同时,也正是这些汉字让日语文章大放异彩,让人感受到不同于以夸张著称的“新人类语言”和流行语的独特味道。

日本的汉字当中,有些字被以汉籍为典据的汉和辞典称为“俗字”,不予收录。殊不知,这些俗字中恰恰蕴含着日本先人的许多努力。他们为了将汉字改造为日本人的文字,继而改造为能更有效表达日语的文字,曾对它进行过无数转用、改造和创造,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固然要从字源、熟语和故事成语中学习古代中国,但绝不应受其束缚,被其捆绑。既然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日本的汉字改造为方便日本人使用的文字,一直在摸索日本汉字最为贴切的表述方式,就应该正视它、满怀自信地使用它。

本书要谈的就是伴随日本人一路走来的汉字。第一章和第二章谈从中国接受汉字和其日本化的过程。第三章关注那些日常使用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汉字背后隐藏的背景和意义。第四、五、六章分别从“群体”“地域”“个人”的角度谈广泛存在却鲜为人知的日本汉字百态。第七章谈汉字与外国的关联,力图多角度思考“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应为何物”这个问题。通过以上实事求是的认知,我想读者能够综合理解日本的汉字。

基于文字和符号的表述,其存在意义绝不只限于文字表层。从大处说,文字是窥探文字体系、了解使用不同文字的文化体系的线索。它与世界思想、宗教、政治的联系,从基督教文化圈与罗马字、希腊正教与希腊文字、俄罗斯正教及东欧等苏联影响地区的西里尔文字、犹太教文化圈的希伯来文字、伊斯兰教文化圈的阿拉伯文字以及儒佛道教广泛分布地区的汉字,可知俗世也有套用圣典文字的意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事物,其起源竟大多出人意料。重要的是要客观地去捕捉事实。

日本的汉字 作者简介

笹原宏之

1965年生于东京,199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2005年获得早稻田大学博士(文学)学位,专业为日语学和汉字学。现任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教授。著作有《汉字的现在》《汉字中的“日本心”》《日本人与汉字》《汉子与社会》等。

丁曼

外交学院副教授,日语教研室主任,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著有《日本能狂言在中国的译介》,主编《日本谣曲选》,并在《现代日本经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文化遗产》等CSSCI刊物发表若干学术论文。

日本的汉字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75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