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常识 内容简介
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如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他们一起整理、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典章制度,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本书通过收集一般教科书中所不可触及到的题材,描写某些重要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人物。此外,对于口头传说的成语,都通过具体史实,给以详尽的说明。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概况。形式,比较活泼,不拘泥于一定格式,比一般辞书要详细一些,丰富一些,也更生动一些。不仅便于读者记忆,更有利于读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发。
中国历史常识 目录
**编
一 中国猿人·002
二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003
三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005
四 黄帝 炎帝 蚩尤·006
五 尧 舜 禹·007
六 夏 商 周·008
七 殷墟 甲骨文·010
八 周文王 姜子牙·011
九 周公·012
十 春秋 战国·013
十一 五霸 七雄·014
十二 管仲·016
十三 子产·017
十四 卧薪尝胆·018
十五 商鞅变法·019
十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020
十七 苏秦 张仪·021
十八 火牛阵·023
十九 完璧归赵·025
二十 将相和·027
二十一 毛遂自荐·028
二十二 信陵君救赵·030
二十三 图穷匕首见·031
二十四 端午节·033
二十五 诸子百家·034
二十六 四书 五经·036
二十七 孔子 孟子·038
二十八 老子 墨子 韩非·040
二十九 孙武 《孙子兵法》·042
三十 班门弄斧·044
三十一 屈原·044
三十二 都江堰 郑国渠·046
第二编
三十三 秦灭六国·050
三十四 秦始皇·051
三十五 灵渠·052
三十六 孟姜女哭长城·053
三十七 陈胜 吴广·055
三十八 约法三章 鸿门宴·056
三十九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058
四十 汉初三杰·060
四十一 汉武帝·062
四十二 司马迁《史记》·064
四十三 赵过·066
四十四 苏武牧羊·067
四十五 昭君出塞·068
四十六 王莽·069
四十七 绿林 赤眉·071
四十八 党锢之祸·073
四十九 佛教 道教·074
五十 《论衡》·075
五十一 班昭·077
五十二 张衡 张机·078
五十三 扁鹊再世 华佗重生·080
五十四 黄巾起义·081
五十五 赤壁鏖兵·083
五十六 曹操·084
五十七 文姬归汉·086
五十八 三顾茅庐·087
五十九 晋朝的建立·089
六十 石崇、王恺斗富·090
六十一 八王之乱·091
六十二 南北朝 六朝·092
六十三 闻鸡起舞·093
六十四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095
六十五 魏孝文帝·096
六十六 葛荣起义·097
六十七 王羲之·098
六十八 顾恺之·099
六十九 祖冲之·100
七十 范缜·102
七十一 《文选》《文心雕龙》·103
七十二 《齐民要术》·104
七十三 《水经注》·105
七十四 云冈、龙门石窟·106
第三编
七十五 隋朝的建立·110
七十六 隋朝的崩溃·112
七十七 隋末农民起义·113
七十八 贞观之治·114
七十九 魏徵·116
八十 文成公主·117
八十一 武则天·118
八十二 唐代的长安·120
八十三 安史之乱·121
八十四 黄巢起义·122
八十五 刘知几 杜佑·123
八十六 李白 杜甫·125
八十七 白居易 元稹·128
八十八 唐代著名书法家·129
八十九 唐代著名画家·130
九十 唐代著名的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131
九十一 孙思邈·132
九十二 玄奘取经·133
九十三 敦煌艺术·134
九十四 五代十国·136
九十五 周世宗柴荣·137
九十六 陈桥兵变·138
九十七 杯酒释兵权·139
九十八 杨家将·140
九十九 澶渊之盟·142
一百 范仲淹·143
一百零一 包公·144
一百零二 王安石·145
一百零三 梁山好汉·146
一百零四 方腊起义·147
一百零五 契丹·148
一百零六 女真·149
一百零七 宋代临安·151
一百零八 八字军·152
一百零九 黄天荡之役·153
一百一十 岳家军·153
一百一十一 郾城大捷·154
一百一十二 秦桧·155
一百一十三 唐宋八大家·156
一百一十四 宋初四大类书·158
一百一十五 《资治通鉴》·159
一百一十六 《梦溪笔谈》·160
一百一十七 李清照·161
一百一十八 辛弃疾 陆游·162
一百一十九 宋朝四大书法家·163
一百二十 宋朝著名的画家·164
第四编
一百二十一 元朝 忽必烈·168
一百二十二 文天祥·169
一百二十三 元曲·171
一百二十四 郭守敬·172
一百二十五 黄道婆·173
一百二十六 红巾军·174
一百二十七 朱元璋·175
一百二十八 靖难之变·176
一百二十九 迁都北京·177
一百三十 土木之变·178
一百三十一 于谦·179
一百三十二 戚继光·180
一百三十三 澳门被占·182
一百三十四 东林党·182
一百三十五 《永乐大典》·184
一百三十六 李时珍·185
一百三十七 潘季驯·186
一百三十八 徐光启·187
一百三十九 明朝著名画家·188
一百四十 李自成·189
一百四十一 张献忠·191
一百四十二 努尔哈赤·191
一百四十三 吴三桂·192
一百四十四 史可法·194
一百四十五 江阴人民抗清斗争·195
一百四十六 郑成功·196
一百四十七 康熙皇帝·197
一百四十八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198
一百四十九 文字狱·199
一百五十 《四库全书》·200
一百五十一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聊斋志异》《红楼梦》·201
一百五十二 洪昇 孔尚任·203
第五编
一百五十三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正式纪年·206
一百五十四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207
一百五十五 我国的民族·208
一百五十六 首都北京·209
一百五十七 六大名都·210
一百五十八 天干 地支·211
一百五十九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212
一百六十 我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214
一百六十一 我国古代兵役制·216
一百六十二 世卿政治 官僚政治·218
一百六十三 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官制·218
一百六十四 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官制·220
一百六十五 古代选拔制度·222
一百六十六 科举制度·224
一百六十七 三教 九流·226
一百六十八 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作物·227
一百六十九 四大发明·229
一百七十 弓箭 弩·231
一百七十一 养蚕缫丝·232
一百七十二 六畜·234
一百七十三 船舶·236
一百七十四 瓷器·238
一百七十五 砖瓦·240
一百七十六 漆器·241
一百七十七 煤 石油·242
一百七十八 酿酒·244
一百七十九 糖·246
一百八十 茶·247
一百八十一 汉字·249
一百八十二 少数民族文字·250
一百八十三 文房四宝·252
一百八十四 书·254
一百八十五 报纸·254
一百八十六 锅灶·255
一百八十七 家具·256
一百八十八 跪拜·258
一百八十九 穿衣打扮·260
一百九十 音乐·264
一百九十一 舞蹈·267
第六编
一百九十二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72
一百九十三 鸦片战争·273
一百九十四 林则徐 虎门销烟·275
一百九十五 关天培 陈化成·277
一百九十六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279
一百九十七 《南京条约》·281
一百九十八 《望厦条约》·282
一百九十九 拜上帝会·284
二百 金田起义·286
二百零一 《天朝田亩制度》·287
二百零二 太平天国的北伐·288
二百零三 杨韦事件·290
二百零四 石达开·291
二百零五 曾国藩 湘军·293
二百零六 陈玉成 李秀成·294
二百零七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296
二百零八 《资政新篇》·297
二百零九 小刀会·298
二百一十 大成国·299
二百一十一 捻军·301
二百一十二 张秀眉 杜文秀 李文学·303
二百一十三 宋景诗·304
二百一十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306
二百一十五 圆明园·308
二百一十六 北京政变·309
二百一十七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310
二百一十八 租界·311
二百一十九 中国海关·313
第七编
二百二十 洋务运动·316
二百二十一 天津教案·317
二百二十二 中法战争·318
二百二十三 中国工人阶级**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320
二百二十四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321
二百二十五 邓世昌·322
二百二十六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324
二百二十七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325
二百二十八 门户开放·326
二百二十九 公车上书·327
二百三十 强学会 保国会·329
二百三十一 《时务报》·330
二百三十二 严复·331
二百三十三 百日维新·332
二百三十四 戊戌六君子·334
二百三十五 《大同书》·335
二百三十六 义和团运动·336
二百三十七 八国联军·338
二百三十八 《辛丑条约》·339
二百三十九 东南互保·340
二百四十 颐和园·341
二百四十一 慈禧太后·342
二百四十二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344
二百四十三 退款兴学·345
第八编
二百四十四 新政 预备立宪·348
二百四十五 派遣留学生·349
二百四十六 日俄战争·351
二百四十七 英国侵略西藏·352
二百四十八 中国同盟会·353
二百四十九 三民主义·354
二百五十 保皇会·355
二百五十一 《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357
二百五十二 苏报案·358
二百五十三 秋瑾·360
二百五十四 中国*早的铁路·361
二百五十五 保路运动·362
二百五十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364
二百五十七 文学社 共进会·365
二百五十八 武昌起义·367
二百五十九 中华民国的成立·369
二百六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70
二百六十一 宋教仁·371
二百六十二 二次革命·373
二百六十三 袁世凯的皇帝梦 护国运动·374
二百六十四 张勋复辟·376
二百六十五 北洋军阀·378
二百六十六 护法运动·380
二百六十七 京剧·381
二百六十八 现代话剧·383
中国历史常识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 原名吴春晗,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先后担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代表作有《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