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五 本书特色
《中国文明的本质:全责组织结构下的公共权力一体化——一种历史哲学的思考》以六卷的篇幅,洋洋数百万字,力图打破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理论模式,以中国的方式描述中国的历史。它在连续性文明(以政治程序攫取财富从而进入文明)和断裂性文明(以贸易和技术程序积累和聚集财富从而进入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包括中华文明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两千年中华帝国的历史及其社会结构、价值、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这种连续性文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之后发生破裂之后,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现代启蒙运动并一直到改革开放所遭遇的问题及其本质。 卷五“断裂性文明——西方文明的本质”以“文明的断裂”为基点,在描述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法兰西古典文明、英国文明等西方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本质的区别,以及中国原始的连续性文明发生断裂的历史基础。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五 内容简介
以“文明的断裂”为基点,在描述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法兰西古典文明、英国文明等西方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本质的区别,以及中国原始的连续性文明发生断裂的历史基础。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五 目录
引论 关于断裂性文明的一些理论和历史背景问题 再谈连续性和断裂性的概念 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的发展模式问题 文 化的断裂是如何发生的(一):关于生产方式的问题 文化的断裂是如何发生的(二):关于英雄时代若干种断裂方式 **章 巴比伦文明—— 西方文明的起源 **节 苏美尔文明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的英雄时代第二节 苏美尔人进入文明的道路 苏美尔人如何告别原始农业 为什么会出现青铜工具 奴隶制社会 第三节 公共权力结构的改变 聚落形式和村落生活方式的改变氏族部落组织的解体 文明的聚落方式的形成及其意义村落生活王权、神权和财富的权力 第四节 巴比伦文明 苏美尔—阿尔卡德文明 亚述文明 第五节 关于破裂性文明基本结构问题的一些思考 西方文明的概念 私有制问题劳动分工和大商业三权鼎立和阶级对抗的关系 公共权力三分格局下的法的本质和地位的问题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 **节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背景 古希腊文明的概念 古希腊文化的场景 文明世界对古希腊文化的刺激 第二节 古希腊英雄时代的风貌 古希腊的英雄时代 古希腊英雄时代社会结构中的基本矛盾 关于军事民主制 第三节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图景 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 梭伦改革 希腊文明的兴盛和衰落的历史曲线 第四节 古希腊文明历史的一种哲学的描述 古希腊民主制的本质 法制与功能组织社会 古 希腊的直接民主制与政治上的统一的关系问题(一) 古 希腊的直接民主制与政治上的统一的关系问题(二) 古 希腊的直接民主制与政治上的统一的关系问题(三) 第五节 古希腊哲学随想 什么是智慧 智慧发展的历史 神话的本质 哲学的本质 哲学与宗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 关于终极关切的问题之一:死亡关切关于终极关切的思考之二:本体关切 第四节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古罗马文明 **节 古罗马文明的处境 古罗马文明的概念 古罗马文明的场景 古罗马的英雄时代一:《劫夺萨宾妇女》的解读 古罗马的英雄时代二:七王之谜的解读 第二节 古罗马文明的本质 古罗马早期文明概况 私有的出现:氏族部落组织解体的原因 塞维图斯改革 共和国和阶级斗争的激化 不断扩张中的军事帝国 第三节 关于基督教 关于基督教的一种历史哲学的说明 关于唯一的神的概念 犹太人的唯一神的概念或者唯一神信仰的产生 罗马人的普世精神的本质 第四节 古罗马文明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法兰西古典文明 **节 概念问题:为什么说法兰西文明而不说中世纪文明 封 建文明是跟随奴隶制文明出现的更高级文明吗? 西欧封建文明的产生及其一般本质 第二节 法兰西古典文明的场景 古代的法兰西空间 法兰西封建文明出现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法兰西的封建文明 法兰克人 法兰西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 第四节 法兰西封建文明的断裂 全责组织的解体 重犁改变了世界 自由城市以及生活方式是改变 第五节 启蒙的本质 启蒙的概念 启蒙是文化的自我反省 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 基督教会:独立的话语组织是话语自由的条件 启蒙的核心概念是人道主义 第六节 法兰西文明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英国文明 **节 理论问题 为什么讨论英国文明 关于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问题 第二节 封建时代之前的不列颠群岛文化 不列颠群岛的自然条件和原始文化 5 世纪—10 世纪的不列颠群岛文化(一):蛮族的迁徙 5 世纪—10 世纪不列颠群岛文化(二):基督教的传播 英国历史上的法制型自治社会的特点 第三节 英国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和历史过程 一 封建王国与自治社会的矛盾 如何看待英国封建时代的战争 王权与社会自治权力的争斗 英国封建社会的继起性特征 二 共同话语的形成 共同话语形成的外部条件 话语权力是*基本的公共权力 不同的共同话语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不同本质 第四节 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 产业革命或者说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 19 世纪的英国 第六章 关于现代西方文明的若干概念 **节 现代西方文明的功能组织社会结构 关于民主的概念 功能组织社会中公共权力的基本结构 关于“三权分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本质 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 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常态 市场竞争与市场拓展 市场秩序和特权资本 第三节 关于独立的话语权力 关于合法性的概念 公平与效率的概念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五 相关资料
陈宣良这些看法绝非临时起意,而是沿着一条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思路一路走来,而今阅读他的这些文字,仍有振聋发聩之感。据我所了解到的而言,当今中国史学界能够像他这样高屋建瓴地讨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人极少……更何况作者受历史学家黄仁宇和考古学家张光直的影响,对历史文化不是停留于抽象概念和理论,而强调直接的体验和现场感,即使那些需要凭借想象来补充的地方,也力求合乎情理……不显枯燥。——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巴比伦文明的具体演进形态,我们还很陌生;对中国人所理解的财富,以及封建与郡县制的兼并与集权的具体形态,我们还缺乏必要的研究……无论你是否能坚持把这么厚的一本大书读完,或者,你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何谓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的社会动员能力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早熟”、什么是西方人所理解的“挑战—回应模式”,等等)来看作者是怎么论述的,收获都一定很大。——陈家琪(同济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五 作者简介
陈宣良,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萨特名著《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最早的翻译者,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著有《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等。现旅居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