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2020-05-21 00:00:00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本书特色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1949年前后,大批知识精英随国民党到了台湾,他们对台湾各方面的建设和中华文化的延续,功不可没。2010年至今,作者多次赴台,机缘巧合地寻访了他们其中三十人的故址。以故址切入,广参史料,展开了三十位名家在台湾的奋斗和悲喜,耐人追思。写人记事的同时,作者的落脚点又在于强调台湾的“小地方,大文化”,即中华文化与台湾之间的相互作用,视角独特而积极。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内容简介

书中所记之三十人,在中国百年文化史上,分量可谓不轻。他们是吴稚辉、于右任、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王云五、朱家骅、吴国桢、蒋梦麟、梅贻琦、傅斯年、罗家伦、董作宾、李济、毛子水、王宠惠、顾维钧、雷震、殷海光、黄君璧、溥心畬、张大千、庄尚严、那志良、许寿裳、台静农、顾正秋、齐如山、钱穆、方东美。1949年前后,他们去了台湾,当属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各领域建设的奠基人之列,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奇迹”的实现。他们把中华文化带到台湾,对中华文脉的延续,功不可没。他们生前未能再回到大陆。作者多次赴台,寻访他们在台湾留下的痕迹(故居、墓地、雕像、纪念馆、工作之所等),以故址切入,广参史料,展开他们在台的生活和奋斗,成功和痛苦。他们的故事,会让后辈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台湾是小地方,大文化,这个大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也是台湾发展的内在动力。作者说,台湾的文化格局,既要尊重小文化的现实,更应以历史的长度来看待大文化的存在和影响,立意于此,视角积极。著名史学家张海鹏先生作序推荐。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目录

一 “国府”元老,归骨田横岛白头青年,老蒋陪祀立铜像 —— 吴稚晖北投梅庭,每日三千字 —— 于右任二 西学精英,文学硕彦,道不同亦相为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胡适青枣一枝传佳话,掀起游魂未了愁 —— 梁实秋阳明山上有书斋,性灵解脱写文章 —— 林语堂三 “战犯名单”中的文人,落叶不归根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壮游 —— 王云五风雨孤舟,夜海飘摇 —— 朱家骅少年不同路,花枝几回顾 —— 吴国桢四 几多大学校长,几多大学知音一曲琴,男儿肝胆异乡泪 —— 蒋梦麟早开风气,一代名师 —— 傅斯年水木清华,教育原来在,春诵夏弦 —— 梅贻琦巍巍乎高哉,读书新潮诗音来 —— 罗家伦五 “中研院”旧部,典守国学卜问“贞人”,凿破鸿蒙 —— 董作宾殷墟田野播火种,传薪终成学脉 —— 李济博学通儒,新潮中整理国故 —— 毛子水六 外交风云激荡,念故国家园全中国精通英文者“三个半”中的那“半个” —— 王宠惠内圆外方,无愧民国**外交家 —— 顾维钧七 《自由中国》主脑,蒋家王朝阶下囚铁窗外,“堂堂小溪出前村” —— 雷震自由思想者,“五四的儿子” —— 殷海光八 丹青宗师,几度漂泊瀑畔幽居映白云 —— 黄君璧流离半生,精神上从来未颠沛 —— 溥心畬从“大风堂”到“摩耶精舍”,还是那个“袍哥” —— 张大千九 三船宝物,隔岸两座故宫故宫国宝两岸各半,人在文物在 —— 庄尚严漫漫南迁路,典守国宝七十年 —— 那志良十 鲁迅余脉,留葬小岛眷念老友不忍去,喋血台岛埋忠骨 —— 许寿裳歇脚斋里“一张封尘的败琴” —— 台静农十一 几个舞台,别样的戏一样青衣别样娇 —— 顾正秋隔山隔水,还是梅派的皮黄 —— 齐如山十二 新儒家,继绝学在台湾素书楼里,六经皆史 —— 钱穆写瓶有寄,传灯不绝 —— 方东美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作者简介

吴十洲,1953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两周礼器制度研究》《乾隆一日》《紫禁城的黎明》《民国人物绰号杂谭》《百年斋号室名摭谈》《伦敦诱惑――中国文化名人的西学情结》《寻找鲁迅——从百草园到且介亭》等书。

归去来兮-那些去往台湾的文化名家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8946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