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店印象 本书特色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作家、文人、学者和各类各行业人才及各类文化、出版机构的聚集地,同时也为书店提供了沃土。
全国书店*多的城市,恐怕非北京莫属。知识分子的书店比如万圣、涵芬楼,女性书店有粉色的、常放映电影的雨枫书馆,艺术书店中,有位于东直门的库布里克,单向街、字里行间这样的连锁书店,已经在城市中遍地开花……2014年,24小时书店在中国兴起,美术馆东街老牌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更成为年轻人的好去处。
本书与北京的书店有关。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沈昌文、俞晓群这样出版业的前辈关于书店的文章,有著名书迷的逛书店小史,更有万圣书园、涵芬楼、三联书店、豆瓣书店这样京城文化地标式的书店老板的访谈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书店的实景照片,或宁静,或温暖,或厚重,或文艺;还可以根据彩图上面指示的页码,找到内文相应的文章。文末,附有长长的一串北京书店名单及地址,可供参考。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灯火;北京的这些书店灯光,是迷人的。愿你会喜欢它。
北京书店印象 内容简介
“我曾暗暗猜想,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
“没有书店的地方不是地方”
我们和更多不相识的人一起,每天进进出出于北京各条街道、各座楼里的书店,我们为书店的光所吸引,像蚂蚁出入自己的精神巢穴。
北京书店印象 目录
**辑 读者篇001 北京的书店 解玺璋003 到北京去做“醒客” 沈昌文010 京城书店印象 俞晓群012 买书旧事 止 庵016 读书买书二十年 冯俊文019 逛书店小史(外一篇:不再淘旧书) 杨 葵023 怀念美好的书店时代(外一篇:谢谢书店,谢谢书) 绿 茶029 盘桓潘家园 任剑涛038 淘书再无乐趣 思 郁044 小书店 唐 山050 书店十年 贺 超055 商场的地下王国 远 子059 在书店,来自陌生人的美意 张 莉064 第二辑 书店篇069 做书女,让心行走 许春宇071 读易洞:社区的内心秘密 杨 早077 书店:这门奇怪的生意 邱小石083 单向街的变与不变——从圆明园到花家地 许知远087 让一盏灯点亮一座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前总经理樊希安访谈录 《三联生活周刊》092 书店体系的挑战——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访谈录 尹 彬100 想在天上扒开一个口,看看这人间事——涵芬楼书店赵万波访谈录 尹 彬127 小书店与特价书的出路——卿松和他的豆瓣书店 尹 彬151 理科男中的文艺女青年——墨盒子访谈录 夏钰奇174 彼岸书店老板赵越超开店日记 赵越超190 附录 北京书店地图223 跋 我的书店,我的北京234
北京书店印象 相关资料
我的书店,我的北京
——写在《北京书店印象》后面
我是南方乡下人,自小学到高中毕业,活动的范围只有离家方园四五里的地界。初中以前,读过的课外书报极其有限,不过《小溪流》、《少儿报》之类。到了初中,才读到《故事会》,破破烂烂的,在同学的课桌底下传阅。高中也在镇上,镇上有两家租书的店,记得其中主要有港台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现在想起来,也是盗版的居多。世界名著,那时我没有见过,鲁迅的文章是在课本上读到的。所幸的是,凭着各类诗词和一本《三国演义》,我的语文成绩很好,全市第一。
大学以前我没有读过什么课文以外的书,更不知道世上的书原来有那么多种。镇上还有一家书店,主要销售各类考试辅导材料,我从那里买过一套“走进清华北大”,分数学、语文两册,物理化学合为一册。那是我仅有过的最为高级的课外辅导资料——清华北大自然没有去成,我在湖南本省读了大学。
这是我读书的过去。我的故事不足为奇。去年夏天,因公回到长沙,在河西大学区附近一条街上闲逛,路过几家书店,密密麻麻挤在斜坡上一堆房子之间。书店里卖的,主要仍是教辅书,以及一些学生们余下的旧课本、旧书。我在其中一件淘到几本“湖湘文库”,心里已经十分欢喜了。
也许这便是中国城乡普遍的境况:四处缺书,缺新书,缺好书。
如今我所居住的北京东三环附近,邻着朝阳区文化馆,旁边有家新华书店。有一回和女儿路过,进去看了两个钟头,居然没有买到一本称心的书,倒是女儿在少儿区读得着迷。朝阳区文化馆西侧,原有家斑马书店,今年秋末我再去时,书店已经没了,门口几张桌子,也被工人陆续搬走了。
北京的书店,也在艰难中零落又生长着。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知识分子和作家大概最为繁盛的城市,也许这里的书店也是最多的吧。十年来,我去过无数家书店:
风入松是去过的。2011年,风入松关张歇业。
三味书屋是去过的。2008年前后,我在那里听过讲座,见到过“老李夫妇”,也见过哲学教授刘小枫。
单向街书店我是去过的。2007年左右,在圆明园一角,作家徐晓女士拿出过整套天蓝色的《今天》杂志,在单向街狭长的过道中,和我们说往事。
第三极书店我是去过的。也是在2007年前后,我见到在高楼上开始营业,又见它后来关门大吉,人去楼空。据说它当时参照的是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上下三四层,书店中的空间很大,恍如超市,读者可读可坐,环境很好。
成府路的万圣书园和豆瓣书店,我是去过的。我在路北的万圣买到过数本极廉价的“新世纪万有文库”,三五元一本,书都是90年代的。我在路南的豆瓣书店和店主卿松聊过两回天,淘到过《奈瓦尔传》。
我见过的布老虎不见了,我见过的字里行间又开了新店。我在帽儿胡同朴道草堂听过章诒和女士讲故事,在世贸天阶的时尚廊书店见过台湾来的龙应台——那时她还不是“文化部长”,为我们讲《目送》来的。
事实上,北京的书店业算是发达的,北京的书店太多了。
如今我每月总要去两家书店看看,去美术馆东街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买两本杂志,顺道往二楼独自读两篇,看看和我一样的陌生人。而我总想起香港青文书屋的老板罗志华,2008年,他被自己的书压死在自己的库房里,数天后才为人发现……
提了这许多往事,倒有些感怀了,才说起这本小书。
2014年,北京阅读季期间有一项与书店有关的评选。书店大体上分作三类:以西单图书大厦等为代表的大型书店,如万圣书园、单向街这样的小书店、民营书店,以及分散在郊区县的农家书屋。后来主办方有意,要编一本北京书店的书。我作为评选评委之一参与其中,也不知哪里来的胆量,竟和活动协办方中央编译出版社一道,应下了编书的差事。于是绞尽脑汁做书的计划,找作者约稿,做书店访谈。几乎一年下来,拖拖沓沓,书才算成形了。
作为编者,我要感谢为本书提供作品、接受过访谈的朋友、师长,他们中有知名作家、知识分子、藏书家、出版家,他们是书媒从业者、书店从业者,他们的名
字,都在书前目录内了。而他们,包括我自己,以及因编书之故,与我打过太多交道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岑红女士,我们都是读书人,是爱书人,我们大概也是传统书店的老顾客吧。
我们和更多不相识的人一起,每天进进出出于北京各条街道、各座楼里的书店,我们为书店的光所吸引,像蚂蚁出入自己的精神巢穴。
有时候我也担心,书店会不会消失?会不会像毛笔一样,从日常书写工作,成为艺术家的笔?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我想,只有这轰隆隆的时代的列车最后能说得清吧。
愿书店长存。
愿北京的书店更好。
愿更多人有书可读。
严彬
2015年初冬于北京呼家楼
北京书店印象 作者简介
严彬,1981年生,湖南浏阳人,作家。在京从事文化媒体工作十年,创办凤凰网读书频道并任主编至今。主编“凤凰网读书文库”《野渡》、《临渊》、《盗火》,出版诗集《我不因拥有玫瑰而感到抱歉》。
作者:
解玺璋(作家、学者)003
沈昌文(出版家)010
俞晓群 (出版家)012
止 庵(作家)016
冯俊文 (出版家)019
杨 葵 (作家)023
绿 茶 (媒体人、出版人)029
任剑涛(学者)038
思 郁(书评人)044
唐 山(媒体人)050
贺 超 (媒体人)055
远 子(青年作家)059
张 莉(作家)064
许春宇 (雨枫书馆创始人)071
杨 早(作家)077
邱小石(读易洞书店创办人)083
许知远(单向空间创始人)087
樊希安(前三联书店总经理)092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赵万波(前涵芬楼总经理)
卿 松(豆瓣创始人)
张 弘(墨盒子创始人)
青 云(墨盒子店长)
夏钰奇(记者)174
赵越超(彼岸书店创始人)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