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 本书特色
《四书》又称《四子书》。四书中,只有《论语》从汉代即被尊为经典;《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不独立成书,跟《孟子》一样,并无特殊地位。隋唐时期,三书才逐渐受到重视;至宋,朱熹承袭“二程”(程颢、程颐)的观点和做法,大力推崇此三书,使之与《论语》并重。从三十岁开始,朱熹便对四书下功夫,并分别做注。《大学》《中庸》的注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因为引用程说和他说较多,称为“集注”。1182年,朱熹正式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称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次出现,并从此开创了汉唐崇《五经》,唐后重《四书》的时代。
四书章句集注 内容简介
◆元明清三代公务员考试*官方指定教科书!
1313年(元皇庆二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确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指定用书。明洪武三年,再次确立科举以朱熹“传注为宗”。从此,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想要当公务员、做官,就必须读懂、读通《四书章句集注》!
◆张居正、王阳明、曾国藩、蔡元培、梁启超等的人生*书!
元明清三代,230多位状元、数十万的进士和举人,以及难以统计数量的读书人,无一不是从小把本书作为启蒙书来读。其中不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精英人物,如杨慎、徐光启、汤显祖、海瑞、纪晓岚、郑板桥、林则徐等等。正如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 而胡适在《我的信仰》中回忆他的父亲就是“严守朱熹的新儒教理学的人”,他在村塾读书之时,就熟读并背诵了《四书》《孝经》等。
◆八百年来*人朱熹,穷四十年之功,逐字逐句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流传*广,影响*的《四书》注释本。
朱熹生前唯恐道统失传,故尤重教育,由此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1200年朱熹逝世,给他送葬的弟子就达到上千人,一度引起当局恐慌,竟下令约束。元明清三代,他的理学思想就是治国之本和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所以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爷爷的爷爷从小就读的*本启蒙书,穿越一族**神器!
想穿越回清朝去当格格或者阿哥么?想穿越到明朝去做公主或者王爷么?那么你该如何生存?读《四书集注》啊!为什么?因为这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本启蒙书!
◆清嘉庆吴县真意堂刊本简体横排,国学经典再现!◆元明清三代公务员考试*官方指定教科书!
1313年(元皇庆二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确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指定用书。明洪武三年,再次确立科举以朱熹“传注为宗”。从此,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想要当公务员、做官,就必须读懂、读通《四书章句集注》!
◆张居正、王阳明、曾国藩、蔡元培、梁启超等的人生*书!
元明清三代,230多位状元、数十万的进士和举人,以及难以统计数量的读书人,无一不是从小把本书作为启蒙书来读。其中不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精英人物,如杨慎、徐光启、汤显祖、海瑞、纪晓岚、郑板桥、林则徐等等。正如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 而胡适在《我的信仰》中回忆他的父亲就是“严守朱熹的新儒教理学的人”,他在村塾读书之时,就熟读并背诵了《四书》《孝经》等。
◆八百年来*人朱熹,穷四十年之功,逐字逐句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流传*广,影响*的《四书》注释本。
朱熹生前唯恐道统失传,故尤重教育,由此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1200年朱熹逝世,给他送葬的弟子就达到上千人,一度引起当局恐慌,竟下令约束。元明清三代,他的理学思想就是治国之本和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所以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爷爷的爷爷从小就读的*本启蒙书,穿越一族**神器!
想穿越回清朝去当格格或者阿哥么?想穿越到明朝去做公主或者王爷么?那么你该如何生存?读《四书集注》啊!为什么?因为这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本启蒙书!
◆清嘉庆吴县真意堂刊本简体横排,国学经典再现!
清嘉庆年间,吴县吴英、吴志忠父子用多种古本,及宋、元两代各种疏释本为依据相互比校,纠正了不少错误,力求恢复朱熹定本的原貌。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刊行,被称为“真意堂刊本”,是公认现存各版本中质量*好的。本书即以此为底本,仅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其他如体例、注释、文字、句读等均遵照底本。
◆首次增补《四书家塾读本句读》一卷,《四书章句附考》四卷,共约7万字!
《四书家塾读本句读》一卷,近1.2万字,父亲吴英撰;详细罗列了在阅读时句读有误或有疑问之处,并给出了理由。《四书章句附考》四卷,近5.8万字,儿子吴志忠撰;详尽考证了宋代至清代各古本和疏释本在内容、字句上的异同,并一一标识。此五卷内容不仅体现了吴氏父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传承之不易。 信息
四书章句集注 目录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论语序说
读论语孟子法
卷一
学而**
卷二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
论语序说
读论语孟子法
卷一
学而**
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孟子集注
孟子序说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离娄章句上
卷八 离娄章句下
卷九 万章章句上
卷十 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附录
四书家塾读本句读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四书章句附考序
四书章句附考信息
四书章句集注 相关资料
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我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一个严守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我在村塾里读书,读了九年(1895-1904)。在这个期间,我读习并记诵了以下几部书:《孝经》《小学》《四书》《五经》……。
——胡适《我的信仰》
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我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一个严守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我在村塾里读书,读了九年(1895-1904)。在这个期间,我读习并记诵了以下几部书:《孝经》《小学》《四书》《五经》……。
——胡适《我的信仰》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
——钱穆
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
——李约瑟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康熙大帝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辛弃疾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陆游信息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福建尤溪县人。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与“二程”并称为“程朱理学”。
1148年朱熹中进士,1153年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由此奠定了理学之基。1169年,朱熹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标志着其哲学思想的成熟。1175年,与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会于信州鹅湖寺,就“心”与“理”的问题辩论、讲学达十日之久,这就是学术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在教育方面,朱熹先后重建了白鹿洞书院(1180年)和岳麓书院(1194年),为之请名师,购图书,订学规,并亲自主持讲学,其办学模式开创了后来七百年封建书院教育的典范。
1200年,朱熹在“庆历党禁”的迫害中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谥“文”,追封徽国公,世称朱文公。朱熹被尊为朱子,作为“孔门十二哲”享祀孔庙,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位列大成殿,受儒教祭祀的人。
朱熹一生勤于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约2000万字。后人辑有《朱子语类》《朱文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