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2020-05-21 00:00:00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本书特色

  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内容简介

▼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 曹卫东 学术散文自选集。 ▼ 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目录

代 序  卫东印象(童庆炳) **辑 交往理性与文化重建交往理性与文化现代性批判文化的剩余价值——论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 认同话语与文艺学重建 文化领导权与文学理论的重建 第二辑 阅读中的反思现代性: 问题还是主义?现代性张力与审美现代性——读周宪的《审美现代性批判》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正义问题——《正义的语境》阅读笔记 夜读偶记哈贝马斯思想的全景展示——读《哈贝马斯精粹》 忧郁而敏锐的心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新书发布会上的演讲个人主义的思想史意义——一份讲稿 第三辑 漫游德意志曼海姆 阿伦特 瓦恩哈根 海德堡与阿尔弗莱德·韦伯 海德堡与马克斯·韦伯 黑森林 弗莱堡 普莱斯纳 棕榈公园 菲舍尔 哈贝马斯 波茨坦、克吕格以及其他 汉堡社会研究所和它的“大广播教授” 卡尔斯鲁厄 联邦宪法法院 大法官 那山 那水 那酒——南德高地上的慕尼黑 第四辑 欧洲的未来欧洲的联合: 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斯特拉斯堡与欧洲的未来 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 “欧罗巴必须是文化的” 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与世界的未来 第五辑 当代中国文化反思中国文化的普遍有效性和认同路径“期刊热”:“ 网络”之后的又一个神话?风景的当代方式——余明油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纪要神圣重构与苦难美学 第六辑 大学的精神建构大学精神与民族价值共同体大学教育与文化认同——答《科学时报·大学周刊》记者问大学语文不能定位为某种专业性的学科数字化幽灵与中国学术评价制度学科超越与社会关怀 第七辑 教育的反思恪守良知 拒绝犬儒 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读书人励志耕耘忆启功先生一位诗学家的教育情怀——深切怀念童庆炳老师附 录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埃杜阿德 · 柯格尔  等:建筑再利用,旧貌换新颜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相关资料

让我们共同具有的理性达成一种非暴力的谅解、从而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的设想,影响和促使曹卫东决心成为一名中德之间思想文化的中介者。让中德这两个迄今为止共同点颇少的文化大国彼此更加接近和相互加深了解,甚至彼此通过对方来观照自己,成了曹卫东所有创作重要的目标。 ——阿克塞尔·霍耐特 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曹卫东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德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把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和霍耐特的大量著作翻译成中文并介绍到了中国,成功地把高校教师、翻译家以及协调中国出版社的联系人等多个角色结合于一身。 ——德国翻译界zui高奖项之一“文学之家 德嘉银行奖”授奖词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作者简介

  曹卫东,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兼任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主要著作有:《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中国文学在德国》《权力的他者》《曹卫东讲哈贝马斯》《思想的他者》《政治的他者》等;编有《霍克海默文集》《哈贝马斯文集》(第1-4卷)、《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等;译作有《后形而上学思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等。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904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