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藏族科技

  2020-05-22 00:00:00  

藏族科技 目录

序言
一、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考古发现
(一)对珠穆朗玛地区的考察、记载和命名
(二)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三)青藏高原考古发现
二、藏族天文历法
(一)藏族远古的天文历法
(二)7—9世纪吐蕃王朝的天文历法
(三)9一12世纪吐蕃地区的天文历法
(四)13世纪以后西藏地区的天文历法
(五)17世纪以后西藏地区的天文历法
(六)藏族“时轮历”
(七)藏历历法
(八)藏族学者与天文历算
(九)度、量、衡计算方法
三、藏族建筑
(一)新石器时代藏族建筑遗址
(二)平房
(三)楼房
(四)帐篷房
(五)宫殿建筑
(六)寺院建筑
(七)古碉堡
(八)藏王墓
(九)建筑与档案
(十)古代的桥
(十一)藏族著名的建筑师唐东杰布
四、藏族医学
(一)藏医学概述
(二)藏医的基础理论
(三)人体解剖
(四)诊断和治疗
(五)藏药
(六)藏医胚胎学
(七)藏医养生术
(八)藏医学挂图
(九)藏族著名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
(十)第司·桑杰嘉措
(十一)藏医历算大师钦绕罗布
五、藏族雕版印刷
(一)雕版印刷技术的形成
(二)制版工艺
(三)印刷原料
(四)印刷装订
(五)德格印经院
(六)那塘寺、拉卜楞寺等印书院
六、藏族的采矿冶铸技术和工厂
(一)金矿
(二)银矿
(三)铜矿
(四)铁矿
(五)古代兵器
(六)工厂
七、藏族工艺技术
(一)金属制品
(二)木制品
(三)陶器及玉器
(四)金属雕刻技术
(五)金属铸造技术
(六)藏笔
(七)制革与毛纺
(八)青稞酒酿造技术
八、西藏地方钱币
(一)西藏地方货币的起源
(二)西藏自铸印币始末
九、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农牧业技术和地震记载
(一)农牧业技术
(二)对地震的记载与认识
十、西藏的现代科学技术
(一)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二)科技队伍、科研成果
(三)综合科学考察
(四)国际科技合作
(五)农业科技
(六)牧业科技
(七)能源科技
(八)地矿科技
(九)生物科技
(十)气象科技
(十一)医学科技
(十二)交通科技
(十三)地震科技
(十四)电信科技
(十五)商业科技
(十六)环境保护
(十七)科技在民族手工业上的应用
(十八)乡镇企业
参考文献

藏族科技 节选

桑结林位于大殿正北,距北大门36.8米,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高二层,由门廊和经堂组成,门廊有2根八棱形柱子,墙壁绘有四大天王像。经堂共16根柱子,面阔、进深各5间。壁画以佛母讲经为主,佛母像俊美,姿态各异。
③八小洲及日、月殿
朗达参康林高三层。位于江白林北侧,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佛殿有18根柱子,主供三世佛。中层为印度佛教大师寂护的卧室。
达觉参玛林即印经院。位于江白林南侧,高二层,占地面积190多平方米。底层为印经场所。有丑8根柱子,主尊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为护法神。
扎觉加嘎林即译经场。位于阿雅巴律林西侧,高二层,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庭院内有桃树、竹子及清泉,环境幽雅。佛殿主供释迦牟尼像,印度、西藏大经师塑像。
隆丹白扎林位于强巴林南侧,高三层,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庭院内两层回廊壁画其内容为佛传故事。
顿单阿巴林位于南大门东侧,已成废墟。
桑丹林位于强巴林北侧,据说供5尊1米多高的石雕像(一佛四观音)。
仁钦那措林位于圣吉林西侧,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两层,有经堂和佛殿,佛殿主供泥塑三世佛像,壁画均为菩萨像。
白哈贡则林位于圣吉林东侧,建筑面积约140多平方米,已成废墟。
还有太阳殿和月亮殿。太阳殿位于大殿南侧,月亮殿位于大殿北侧,占地面积约70多平方米,殿内有4根方柱,壁画均为千佛像。
④白、红、黑、绿四塔及围墙
桑耶寺四塔分别在“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地方,塔与殿相距数十米。四塔高大雄伟,形制各异,独具风格。
白塔建于大殿东南角,用石板、石块砌成,塔体全为白色,在塔基的方形围墙上,立有108座小塔。塔身方形,在腰部以上逐层收分如阶梯,上有覆钵形塔腹,覆钵扁平而大,没有龛门,宝刹上置17环相轮而不分级。在转经道旁有石板雕刻十六罗汉像,精致美观。
红塔建在大殿的西南角,造形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突圆,状如覆钟,腰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置两段相轮,上为7环,下为9环,塔身为土红色。
黑塔位于大殿的西北角,塔身为条砖砌成,全身为黑色。塔身如三叠覆锅,刹盘上托宝剑。第二级相轮7环,上是瓶盖和宝珠。
绿塔位于大殿的东北角,塔基很高,共三层,每面都有明梯。一、二层有龛室,内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形的塔身,**级托盘上置相轮9环,中间二级有相轮7环,第三级有相轮5环。伞盖上承托宝瓶和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坚硬而富有光彩,十分精美。以上四塔不仅形制奇特,而且风格古雅,壮丽雄伟,是西藏地区罕见的文物古迹。
桑耶寺的围墙周长1200多米,墙高3.5米,墙厚1.2米,墙上原有塔刹1008座。
桑耶寺在历史上曾遭到过几次破坏,也多次进行了维修和扩建。近年来,国家拨出巨款对桑耶寺进行了逐年维修。这颗古老的藏族文化明珠,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雅鲁藏布江畔。
公元10一14世纪建立的著名寺院在西藏有萨迦寺、达龙寺、直贡寺、泽当寺、纲塘寺、楚普寺、类乌齐寺、托定寺等;在安多有瞿昙寺;还有甘孜地区的白玉噶托寺等等。

(十一)藏族著名的建筑师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于藏历第六饶迥木牛年(1385年)出生于西藏昂仁宗沃加拉孜地方(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原名措吉达真,幼时家境贫穷,在家放羊。16岁时,唐东杰布应征从军,数年后遵照父母的旨意做小本生意。由于生意做得不顺利,唐东杰布在强定寺出家,受沙弥戒,得僧名真珠桑布。在寺院学习期间,他敏而好学,勤奋努力,爱好广泛,尤其修习显、密二宗佛学成绩显著,成为有一定造诣的学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草原上的国王”)。
14世纪初叶,唐东杰布云游印度、康藏及汉土各地,在游说佛法途中,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次,他由蔡公堂地方向拉萨摆渡的时候,因没有向船夫送礼,结果挨了几个耳光,还落人河里。相传又有一次,他在拉萨河畔见到一位身挎弓箭的青年人,便借了他弓箭,向对岸射了一箭,结果箭落在了河中。唐东杰布当即想到,这莫不是我为众人遇河架桥设舟,排忧解难的好兆头。有鉴于此,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先后踏遍西藏大部分地区,广泛地向众百姓及善男信女们讲明架设桥梁的意图,赢得了众多百姓的信赖和支持。他们采集大量铁矿,请铁匠加以冶炼。也得到了当地宗本及宗政府官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筹集了大量的钱粮,派出建桥工匠及民工,终于在公元1430年,首建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资金来修桥、造船、补路、修建寺庙,便邀请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七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姐妹,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外加虎皮袍褂,由两人
扮猎人,两人扮王子,两人扮仙女,一人敲钹击鼓,随处表演。七姐妹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晰的唱腔,让观众们赞叹不已。看到这精彩的艺术表演,大家惊奇地称赞:?阿加拉姆(仙女大姐),下凡了!”从此,她们的剧甲便被人们誉为“仙女七姊妹剧团”。才华过人、能歌善舞的唐东杰布把演戏化缘得来的钱粮,作为专用资金,然后积极组织调集了设计和冶炼的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造了58座铁索桥,其结构是把铁索桥凌空悬吊大河两端,上铺木板,构成简单的桥面。其载重量限二人左右通行。唐东杰
布一生还修建了60座木桥,造了118条船,只是后来由于战乱,特别是18世纪初叶,蒙古准噶尔部对卫藏的侵扰,这些桥梁被全部毁坏。上述铁索桥的建成,反映了五百多年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显示出古代藏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鉴于唐东杰布的伟绩与贡献,人们亲切地赞誉
他为“甲桑珠古”(意为铁桥活佛)。
唐东杰布不仅建造铁索桥,还修建寺庙,如在拉萨贾波日创建了药王庙等。
14世纪中叶,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解除众百姓交通不便之苦,造福人民与后世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羌姆)舞蹈向藏戏的过渡。他在群众喜闻乐见的白面具藏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说唱结合的
表演艺术形式——“喇嘛玛尼”。这种民间说唱艺术既不同于唱民歌,更不同于讲故事,它与角色化的戏剧也不尽相同。其表现形式是通过跳神仪式,由一个僧人挂起绘有神佛图的“唐卡”(佛画轴),讲演者手持木棍指点着一个个画面,用固定的颂经调演唱故事内容并结合适当的表演,以吸引群众。同时,唐东杰布还汲取了其他一些藏族歌舞艺术形式,加以提炼,使之适合于表现故事、刻画人物性格的戏曲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今天的规模的蓝面具藏戏。这样,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表现手段不断加强,并从宗教跳神形式中分离开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戏。因此,藏族人民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祖师。
藏历第八饶迥木猴年(1464年),藏族*著名的建桥大师、藏戏的创始人、噶举派(白教)喇嘛唐东杰布圆寂,享年79岁。
唐东杰布一生为开拓西藏交通,为藏戏的创立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受到人民的尊重、爱戴和后人的缅怀。至今,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常可看见供奉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祥、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中间的桌子上,均供有唐东杰布的塑像和画像,开场戏中有为祭颂他而编的藏戏故事内容。看戏的观众在捐赠财物之前,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敬重谢恩等。唐东杰布的故乡昂仁及拉孜、萨迦等地的群众,还保留着一种纪念、缅怀其卓越功绩的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一定要带一些清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羊毛和清油涂擦铁索,以保护已不复存在的唐东杰布所建造的铁索桥,使其不锈,永存于世。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唐东杰布的无限崇敬之情,也说明了铁索桥的兴建与藏戏起源的紧密的历史渊源关系。

他讲求实际,制定了学习期间要有半个月时间到盛产药材的山区去采集标本的规章制度,要求在野外就地辨认药物,至少认药3000种以上,培养学徒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
他的名声和业绩传扬各地以后,前来拜师求学者无数。他不仅从藏区各地招收僧俗学徒,还从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库伦等地招进学生。他所培养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达千人,成为雪域藏医、历算的顶梁柱。
热振当政期间,钦绕罗布被提升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堪穷,对藏医历算学校学生实行新的薪水制。1957(藏历火鸡)年,他被十四世达赖喇嘛封为侍从达尔罕大堪布。西藏民主改革后,1961年(藏历土牛年)被任命为拉萨历算学院院长,次年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1962年(藏历水虎年)去世,享年80岁。
钦绕罗布除培养大批藏医、历算方面的接班人外,在学术上也有很大成就,著作甚多。除以上列举过的医著之外,他还著有《显明(四部医之程序)母虎锐气》、《广释……

藏族科技 相关资料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
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
《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藏族文化按照传统藏族文化的范围划分,有佛学、因明学、工艺学、医药学、声明学,即大五明;以及修辞学、戏剧学、韵律学、星象学、辞藻学,即小五明。这大、小五明即十个学科,按照现代学科来划分,有藏族语言、藏族文学、藏族宗教、藏族历史、敦煌学、藏族逻辑、藏族工艺、藏族天文、藏族医学、藏族教育、藏族文化、汉藏关系史、藏族科技、藏族民俗、藏族旅游以及藏族地区的现代化等。为了弘扬藏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雪域文化丛书》,由于时间紧、资料少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在丛书中挂一漏万,凡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周润年

藏族科技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9311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