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本书特色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系列成果,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重点图书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内容简介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国内旅游流行目的地、出境旅游流行热点、流行旅游方式、旅游消费与社会政策、旅游热点引发的社会问题。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目录
序言
导论
**章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节 文化视野中的旅游
第二节 文化产业范畴中的旅游业
第三节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现象
第二章 国内旅游流行目的地
**节 农家乐与乡村旅游
第二节 红色旅游
第三节 西藏旅游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第三章 出境旅游流行热点
**节 欧洲游
第二节 香港迪斯尼与港澳游
第三节 赴台旅游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节选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内容包括: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国内旅游流行目的地、出境旅游流行热点、流行旅游方式、旅游消费与社会政策、旅游热点引发的社会问题。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相关资料
插图: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比较明确的范围,指具备典型意义、有着独特或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教审美等方面价值的文化遗存,具体地说就是指从历史、艺术、人类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是与具体的物质实体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相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更为宽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其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
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 作者简介
仓理新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社会学博士,主持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并主编本丛书。主要成果:策划、编辑的图书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9项。主编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丛书》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定为2009年重点图书,从2010年起将陆续出版5~7部专著。本人已出版著作7本,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各一项。代表作:《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出版产业的文化社会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现象》(《旅游学刊》2008年第12期)、《旅游文化的社会学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从流行语看流行文化——以超女选秀为例》、(《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