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发展报告-共建共享和谐社区文化(2008)(含光盘) 本书特色
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本书于2000年2月出版,是全国**本城市文化发展年度研究报告。本书已分别就文化产业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文化体制改革、创意产业发展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主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批扎实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本书具有明确的定位,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宏观研究和深度调查分析为特色。在研究方法上尽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相结合,现状研究与历史分析、前瞻性研究相结合。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共建共享和谐社区文化(2008)(含光盘) 节选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指标体系{iJt:究
陈亚亚。
摘 要:上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何对其
进行绩效评估成为保证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上海
社科院课题组研究建立了一套社区文化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
体系分四个维度展开:一是“中心”的公共性/非营利性;二是
“中心”的运作和服务能力;三是“中心”的服务效率;四是“中
心”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其中一和三是评估重点。课题组于2007
年10月中旬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三林、花木、陆家嘴等3个社区文
化中心进行了试评估。
关键词:社区文化中心 绩效 评估指标
公共文化服务正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焦点,在《国家“十
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6项举措来拓宽公
共文化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
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据统计,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文化
事业经费已累计达到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公共文化产品供
给能力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日趋完善。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次全面论述了文化的重要性:“当今时
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
望。”同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这
表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文化需求已成为中国社会从“量”
到“质”飞跃的一个标志。
当前,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状态,但作为政
府而言,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需
求,特别是不能忽略基层文化建设和弱势人群的文化权益。因此,建立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此体系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为重
要的组成部分。
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的意义
上海自2004年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正在
形成,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也日益步人规范化轨道。在这
些机构中,既包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责任主体的政府文化部门,也包括
提供具体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美
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还包括其他社会办非营
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贴近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的环节。-
近3年来,上海市政府已经投入22亿多元,建成了80个社区公共
文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市、区
(县)、街道(乡镇)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成型。按照进一步
的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200个这样的多功能中心,基本形成
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覆盖全面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市民出门
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文化服务的人文环境)。
与以前的基层文化馆(站)相比,这些新建的“中心”具有设施
功能先进、标准相对统一、综合兼容度高等特点,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
的一站式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经费主要由市、区政府提供公
共财政支持,管理方面则借鉴了国外非营利机构运作模式,部分采用政
府购买方式,借此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力争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准的公共
文化服务。
然而,“中心”在运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政府投入不足,
不同中心的使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大相径
庭,相关规范性标准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相去甚远等。这些问题一方面是
由于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才刚刚展开,“中心”的建设尚处
于起步阶段,设施条件及主体能力间存在很大差异,管理经验匮乏,各
种服务要素之间还需进一步磨合,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