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本书特色
作者的主要学术著作:
《十大思想家》(合著)、《秦汉齐学》
(合著)、《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共5卷,
副主编,任其中《西亚北非卷》、《犹太
卷》主编)、《阿拉伯哲学史》、《沙漠里的
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修身
之道》、《季羡林传》(山西古籍出版社和人
民出版社两个版本)、《阿拉伯近现代哲学》
(主编)、《东方思想宝库》(主编之一)、《儒
学大词典》(副主编)、《世界哲学家词典》
(副主编)、《道统文化新编》(合著)、《中
国哲学流行曲》、《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
研究》(主编)、《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
及其修订本、《当代东方儒学》(合作主编)、
《择善而从——季羡林师友录》、《东方学人
季羡林》、《季羡林写真》、《真情季羡林》、
《五大家说儒》、《中国和平论》、《季羡林之
谜)等。
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内容简介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本书从饮食习惯中的筷子和刀叉入手,研究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包括有:筷子文化——人文精神突出的文化;手指文化——宗教精神突出的文化;刀叉文化——科技精神突出的文化三部分内容。
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目录
总论
(一)世界文化的体系
(二)筷子文化圈属于合一自然派
(三)手指文化圈属于亲证自然派
(四)刀叉文化圈属于分割自然派
(五)三大派有必要互补
一、筷子文化——人文精神突出的文化
(一)中国地域文化的分野:以齐鲁文化为例
(二)“三大发明”、“四大发明”和更多发明
(三)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
(四)茶叶与茶道
(五)“煞割令”与“中国雪”
(六)中国佛与印度佛
(七)东方儒学的共同价值观
二、手指文化——宗教精神突出的文化
(一)伊斯兰阿拉伯文化
(二)波斯文化
(三)印度文化
(四)东方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三、刀叉文化——科技精神突出的文化
(一)希腊与罗马的文化传统
(二)基督教为什么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
(三)西方分析思维条件下形成的哲学和科学
(四)中国画与西洋画
结论:东西方文化的*终超越和融合
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节选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中的筷子和刀叉入手,研究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包括有:筷子文化——人文精神突出的文化;手指文化——宗教精神突出的文化;刀叉文化——科技精神突出的文化三部分内容。
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相关资料
丝绸和陶瓷是筷子文化贡献给世界的礼物。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瓷器,有悠久的瓷器文化和高超工艺,瓷器的英文字是china,“瓷器”(china)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以及清代的精品陶瓷都是中国瓷器的佼佼者。
唐代柳宗元就写有《代人进瓷器状》;宋代蒋祁写有《陶记》;明代王宗沐写有《江西省大志?陶书》,宋应星写有《天工开物?陶埏》;清代佚名作者有《南窑笔记》,唐英有《陶治图编次》,朱琰著《陶说》,蓝浦、郑廷桂著《景德镇陶录》。这些都是瓷器史的早期著作。
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瓷器,但是那时候烧制工艺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一般被称为“原始瓷”。原始瓷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产物,与陶器相比,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瓷器研究专家介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以浙江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宋代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人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在很多中国典籍中,经常用青白瓷器或者青花白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宋赵汝适《诸蕃志》、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明费信《星槎胜览》等都有“青白瓷器”,指四种瓷器:影青、
筷子 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
蔡德贵,1945年7月25日生,山东招远人。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巴哈伊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学会理事。曾任《文史哲》主编、《孔子研究》主编。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先后在科威特、埃及、美国、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利比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进行访问研究、工作和参加学术活动。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宗教学科评审组专家,华夏文化促进会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香港国际教育中心顾问,台湾儒学青年会顾问等。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学术著作:《十大思想家》(合著)、《秦汉齐学》(合著)、《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共5卷,副主编,任其中《西亚北非卷》、《犹太卷》主编)、《阿拉伯哲学史》、《沙漠里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修身之道》、《季羡林传》(山西古籍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两个版本)、《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主编)、《东方思想宝库》(主编之一)、《儒学大词典》(副主编)、《世界哲学家词典》(副主编)、《道统文化新编》(合著)、《中国哲学流行曲》、《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及其修订本、《当代东方儒学》(合作主编)、《择善而从——季羡林师友录》、《东方学人季羡林》、《季羡林写真》、《真情季羡林》、《五大家说儒》、《中国和平论》、《季羡林之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