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

  2020-05-22 00:00:00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叶,是人们观念中的现代中国文化形成时期。铸就现代中国文化,需要构建两座桥梁:一座是沟通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桥梁,一座是沟通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桥梁。一代学人傅斯年,背负起历史使命,倾尽一生心血投到这两座文化桥梁构建中。当然,参与这两座文化桥梁构建的诸多文化先驱,他们之间不乏学说、学派之争,甚至非常激烈。不过,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种论争,使现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更加耐得起时光浸渍。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24日至27日在先生故里山东聊城举行。这次讨论会,是早在1991年召开的全国**届“傅斯年学术研讨”会上,由先生在北京的诸弟子发起。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众家弟子心中的老师傅斯年先生
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永远活在学生心中的傅斯年校长
傅斯年先生对国家的贡献
浮光掠影忆校长
怀念校长
中国研院史语所与北大文科研究所——兼忆傅斯年、郑天挺先生
重读傅斯年先生《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
试析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现代性及其局限
略论傅斯年的历史语言研究
“回到傅斯年”:九十年中国内地史学的走向
中国考古学的“傅斯年特征”
1949年后傅斯年与其史料派对台湾史学教研的影响
“不以空论为学问”——有感于傅斯年先生的“史学就是史料学”
对傅斯年学术识见的思考
试论傅斯年的儒学观
傅斯年与清代学术
傅斯年的先秦诸子学研究析论
傅斯年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从傅斯年致袁同礼的信谈起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
要正确理解傅斯年
傅斯年炮轰宋子文评析
傅斯年与五四文学革命
傅斯年的民主政治观
试述傅斯年的抗日民族爱国思想
傅斯年品格散论
试论傅斯年的人格魅力
“兼收并蓄”下的“新旧之争”——1917—1919年北大内部国故派与新文化派的对峙
傅斯年在中山大学
试析傅斯年的考试观
傅斯年与郭沫若
傅斯年与吴晗
求真乎?经世乎?——傅斯年与钱穆学术思想比较
傅斯年与鲁迅
傅斯年与夏鼐
Re-forgingtheWesternpopularmemoryofChina’sPast:Fusimian,HushiandHGWells
论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的学术关系
傅斯年与齐鲁文化研究
科学史与道德史的论争:以傅斯年与南高学者柳诒微的讨论为例
总结发言(根据2004年8月27日上午闭幕会上录音整理)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2954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