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艺术之美 本书特色
◎作者耗费三十年心血,五易其稿,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文化视野下的妙笔勾勒,上百幅关于中国艺术、西方艺术的精美插图;
◎著名学者傅国涌老师倾情作序推荐;
◎精彩摘句:
只有在艺术中,人才会表现出整个生命和全部人性的痛苦和美丽,寂寞和庄严。
——吴式南
宋词的情感主要是享乐主义的、爱情主义的,不是功名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人生哲学的,而是世俗的、生命个体的。但正是在这里见出了在长期禁锢中的中国古代文人们难得的人性情感的曝光,非常璀璨,非常精致,非常有感染力。
——吴式南
中国书法是约化到*后的文化活动、精神寄托,是比哲学更远的一境,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熊秉明
发现艺术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既从中国艺术的历史演变中呈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远古嬗变,秦汉气魄,六朝风韵,唐代气象,宋人心态,元明清趣味,又从艺术的历史展开中,对各门艺术的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服饰、彩陶、青铜、建筑、绘画、书法、诗文、小说、戏曲。
作者的一个观点,是发现庄子的道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发现艺术之美 目录
九龙湖畔有吾师
题记
开场白
**辑 中国艺术独具的审美观照
**章 写生·写意·写千古
第二章 还自然以独立的生命
第三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四章 毛笔与水墨
第五章 汉字与书法
第六章 艺术的质的标志是有无“意态”
第七章 意态问题无法用理性法庭来判决
第八章 艺术是人生之“盐”
第九章 过去·现在·未来艺术是全方位、永续地开放着的
第二辑 艺术之审美批评
**章 批评的见地——艺术与批评(一)
第二章 批评的风骨——艺术与批评(二)
第三章 批评的风采——艺术与批评(三)
第三辑 文学审美三题
**章 L=W×En关于“文学是什么”的一个定理性的表述
第二章 文学语象操作模型试拟
第三章 《阿Q正传》风格新论
发现艺术之美 节选
开场白
人们之谈论艺术,犹如人们之谈论男人和女人,几千年前就开始了,一直谈论到现在,而且以后还要继续下去,谈不完,谈不全,永远新鲜,永有魅力。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艺术之所以产生,恰如蚕儿之所以要吐丝,女人之所以要生孩子,乃是出于自身生命的躁动,乃是人类的生命冲动与外界刺激相互碰撞的结果。这个过程无始无终,一直与人类共同着生存。艺术是“大自然的升华”,艺术是“人性的投影”。人们为了要审视和完善自己的生命和人性,就必须要审视和完善自己制造的艺术;不懂得艺术,不喜爱艺术,就不懂得和不喜爱自己的生命和人性,那他(或她)的存在,就无异是一个还未能脱离蒙昧状态的野蛮人,活着就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言来说,艺术就是一个纯真少女的梦[如附图]:赤裸裸的,质朴朴的,在这个梦中,交织着她(他)们的欢乐和追求,痛苦和奋斗,寂寞和希望……
男人们,女人们,让我们来到艺术的世界中作些漫步吧。当你把生存的实境和这个少女的梦幻两相掺和时,我们的生命和人性状况就会变得更美丽。
赵鑫珊说,“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冲动和要求,原是与人性同在的。洞穴岩壁画便足以说明这一点。这是原始人在饱暖之后的所作所为。在‘饱暖思淫欲’这句话的后面,还要加上‘思绘画,思舞蹈,思音乐,思戏剧’这才全面些。”赵氏还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基本问题恐怕永远会一再纠缠住我们不放。比如……人为什么活着?尽管我们的先辈对人生的意义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活在今日的你和我,还有他,仍旧要亲自追问‘人干吗活着’这个*古老的问题。出于同样的道理,尽管我们的先辈对艺术本质有过许多富有哲理的论述,但我们仍然要再追问一次,不亲自追问一次,好像就不是人”。(赵鑫珊《对绘画艺术的哲学思考》,《艺术世界》1992年第5期)
在世界已进入一体化的今天,在欧美的现代主义艺术五彩缤纷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今天,我们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国艺术又是怎样的?它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它到底具有何种独自的、超乎寻常的特色?这是今天每个站立且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自发的问题。朋友们,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在工作和学习的闲暇,以图文相谐的形式,作些漫步吧。因为是“漫步”,我们将避免学院式的枯燥的高头讲章,也摒弃玩弄自己都不清楚的时髦术语的连番轰炸,和徒作堆泥式的庞大而空洞的文字游戏。我们也不遵循以史的方式,按大师或名作的线索作系统讲述。我们只是从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基本方面着眼,着重捡一些近现代的富有特征的作品(包含小品),用散文的形式轻松道来,且与西方艺术的比较之中,随景移步,走到哪里说到哪里,景之所遇,兴之所致吧。
是为开场白。
发现艺术之美 相关资料
发现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吴式南,温州人,温州大学文学评论教授。教授文学评论和写作,研究中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