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中国古代法书选 本书特色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身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东土名士谢安、孙绰、郗昙、许询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县(今绍兴)的兰亭,举行『修禊』盛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为诗写序,即是著名的《兰亭序》。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此帖以行书体书写,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被后人称为『天下**行书』。原迹据传已入唐太宗墓穴。现存的重要复制品有两种:一是宋代定武地方出现的石刻本;一是唐代摹写本。《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躯,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宋代黄庭坚称赞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