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当代数码艺术

  2020-05-29 00:00:00  

当代数码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介绍西方*新数码电影、图像及艺术作品的精选集,兼具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这些文章是高名潞和陈小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多部重要英文数码理论文集中遴选而来。它们*初发表在这一领域*重要的英文出版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有的侧重某一问题,有的比较宽泛,有的理论性强,甚至偏于自然科学理论,有的则偏重人文历史。读者可以从这些具有多样性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点,并得到更多的启发。

当代数码艺术 内容简介

【数码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权威读本】——这本书不是一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数码技术的教科书。它是一本有关数码电影、图像和艺术作品的讨论文集,带有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读者可以从这些长短参差不齐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点。他们的论述一定会给读者,不论是学生、教师、艺术家和批评家很多启发。 【揭显人与技术的抗争】——数码艺术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艺术形式,而非科技至上的艺术。数码艺术发挥着书一样的功能,但比书更有直接的视觉魅力,更能直接地提供对现实再现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何谓数码艺术】——数码艺术的叙事可以把不同片断、不同时间和异在空间集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电脑程序化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大脑想象的过程。数码艺术*有利的叙事方法就是它的虚拟性。数码或者多媒体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怎样将时间和空间模式化。

当代数码艺术 目录

绪论

此即虚拟:千古一瞬和过眼云烟/ 高名潞

数码艺术的理念和实践—《美苑》访谈陈小文

 

 

**章 何谓多媒体?观念和定义的区分

 

何谓数字电影? / 列夫莫诺维奇

lev manovich, “what is digital cinema?”

 

叙述理论—多重投影与多重叙述(过去与未来)/ 彼得 韦伯

peter weibel, “narrated theory: multipleprojection and multiple narration (past and future)”

 

叙事的艺术—动态的艺术作品/ 索克 丁克拉

soke dinkla, “the art of narrative – towards thefloating work of art”

 

 

第二章 技术性与艺术性, 主体与客体

 

远程即席的历史—自动操作、幻象与对身体的离弃/ 奥利弗 格劳

oliver grau, “history of telepresence: automata,illusion, and rejecting the body”

 

虚拟环境/ n. 凯瑟琳海勒斯

n.katherine hayles, “the condition ofvirtuality”

 

内部物理学或我们的彩虹世界/ 奥托e. 罗斯勒 彼得韦伯

otto e. rossler, peter weibel, “endophysics orour rainbow world”

 

媒体考古志—媒体的方法、机器vs 媒体的历史、叙事/ 沃尔夫冈 恩斯特

wolfgang ernst, “media archaeography: method andmachine versus history and narrative of

media”

 

 

第三章 虚拟语言与模拟时空

 

虚拟房子/ 约翰赖赫曼

john rajchman, “the virtual house”

 

新的范例 新的电影 —互动电影和新叙述文的相互作用/ 克里斯 海尔斯

chris hales, “new paradigms, new movies:interactive film and new narrative interfaces”

 

胶片之后的电影—数字化电影/ 杰弗里 肖

jeffrey shaw, “movies after film – the digitallyexpanded cinema”

 

交叉、断裂的时间—在变革期重建他/ 她者历史和意识形态的

电影叙事/ 吉尔斯科特

jill scott, “crossing and collapsing time:re–constructing (her)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film narratives on atransformed stage”

 

曝光时间,灵韵,交互视觉传递技术/ 玛丽娜 格兹尼克

marina grzinic, “exposure time, the aura andtelerobotics”

 

第四章 空间展示与社会互动

 

虚与实的交叉—交互式媒体装置的空间/ 乔治 罗格朗

george legrady, “intersecting the virtual andthe real: space in interactive media installations”

 

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先辈—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伦理及**原则/ 鲍勃 斯坦

bob stein, “we could be better ancestors thanthis”: ethics and first principles for the art of the digital age”

 

媒介即记存/ 弗罗里安布罗迪

florian brody, “the medium is the memory”

 

网络作品,统治阶层和干涉/ 曼纽埃尔 德兰达

manuel de landa, “meshworks, hierarchies, andinterfaces”

 

媒体艺术的变革—从电影到互动艺术/ ryszard w. kluszczynski

ryszard w. kluszczynski, “from film to interactive art: transformationsin media arts”

当代数码艺术 相关资料

所有传统类型的艺术,不论是古典写实的、现代抽象和当代观念的,不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绘画或者装置这类美术作品,都旨在告诉我们有关这个世界的特定信息,包括故事、寓言或者思想等等。这就是叙事,不同的艺术类型有不同的叙事优长。数码艺术也不例外,它也渴望带给观者某种叙事,然而,它的方法和角度则与传统叙事有所不同。

……

数码艺术的叙事可以把不同片断、不同时间和异在空间集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电脑程序化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大脑想象的过程。所以,数码艺术的最有利的叙事方法就是它的虚拟性。但这个虚拟不仅需要编制数码程序,更重要的是赋予程序一个如何把握虚拟的灵魂和方法论。

——高名潞

 

数字技术给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不只是工具,而是新的语言和文法,非线性的、多维的叙事方式,它带来了新的美学思想。新媒体艺术既不是绘画,又不是电影,它不是独特的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的混血儿。

——陈小文

当代数码艺术 作者简介

高名潞,1968年“文革”期间下乡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七十年代在内蒙古乌盟师范任教。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84年任《美术》杂志编辑。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萨凡纳艺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教,四川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研究教授。高名潞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学者,八十年代曾策划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展“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九十年代他又在纽约策划了迄今为止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1998),以及《墙》(2005)等海内外当代艺术展。高名潞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合著,中文,1990)、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 (英文,1998)、《世纪乌托邦》(中文,2000)、《中国极多主义》(中英文,2003)、The Wall: Reshap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中英文,2005)、《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中文,2006)、《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中文, 2007)、《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中文,2009)以及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Twentieth CenturyChinese Art (英文,2011)等。   陈小文,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院版画系,199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版画/油画文学硕士和艺术硕士双学位。现任美国阿尔弗莱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从事绘画、视频和视频装置艺术、互动媒体艺术、信息艺术的创作与教学。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美国阿波尔·纳克思美术馆(Buffalo, 水牛城)举办过个人展览。策划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当代版画展”,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纸道——来自美国的纸上的艺术”,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术馆举办的“传统与再创——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人物”(与徐冰和威斯康星大学美术馆馆长共同策划)。

当代数码艺术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35662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