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2020-05-29 00:00:00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亚细亚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的论著,具体来说着重于对西亚和中亚古代艺术的研究。本书涉及到的地理空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大西域范围,也包括受到西亚文化影响的爱琴-希腊文化区和地中海沿岸,以及亚欧大草原的欧洲部分,即黑海北部沿岸和北高加索地区。论述的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截至中古时代伊斯兰教兴起以前,各地区上古文明的终结并没有统一的下限。 该书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试图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文化比较,认识和评价亚细亚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价值。对各语言民族的历史、文明及其相互影响进行宏观理解;对古代宗教和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加以阐述和分析;对各民族艺术的起源和相互关系加以探讨,并对造型问题、个别专题和作品进行深入地研究,试图从文明的高度认识艺术史,从各个文明的文化本质角度理解和阐释艺术史,并从造型的角度来论证和解释各民族在艺术方面的相互交流。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古代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线索,讨论上古时期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各民族艺术发展的关联性,并从中揭示上古亚细亚文化的历史价值。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目录

关于本书书名的话(代自序)
引言
**部 文明和语言民族
**章 亚欧古代世界是一个整体
**节 古代文明的整体性
第二节 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第三节 西方和东方
第二章 西方探险家对古老文明的发现
**节 美索不达米亚、东地中海和波斯考古
第二节 印度、中央亚细亚和亚欧大草原考古
第三节 西方探险家在我国西部的活动
第三章 亚欧古代世界的语言系统
**节 语言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与楔形文字有关的西亚语种
第三节 古代中东地区的字母文字
第四节 印度和亚洲内陆的语种
第五节 爱琴海线形文字
第四章 闪含语系和印欧语系上古民族
**节 两河流域*早的民族
第二节 闪含语系民族主系
第三节 西支闪含语系民族主系
第四节 小亚细亚土著和西支雅利安各主要民族
第五节 印度河文明、伊朗和印度的雅利安人
第六节 米诺斯人和古希腊人
第五章 亚欧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
**节 黑海斯基泰和斯基泰-塞种
第二节 南西伯利亚-阿尔泰-中亚草原民族
第三节 大月氏和吐火罗问题
第四节 前匈奴-匈奴
第六章 亚历山大远征之后的亚洲
**节 亚历山大的远征
第二节 马其顿-希腊人的东方国家
第三节 安息、萨珊波斯、贵霜和噘哒
第四节 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古代民族
第五节 小西域诸国和匈奴衰落后的漠北
小结
第二部 古代神祗和宗教
第七章 诸神大战和世界的创造
**节 巴比伦史诗《恩努马·艾利希》
第二节 中东和小亚细亚的《天界统御》
第三节 从《神谱》看古希腊创世神话
第四节 希伯来创世神话和伊甸园
第五节 神话是历史真实的诗性写照
第八章 星神崇拜和诸神
**节 苏美尔-巴比伦的农历星神
第二节 两河星神和印欧语系*古老的诸神
第三节 宙斯、耶和华和东方诸神
第四节 早期神话里的巨人神
第九章 洪水灭世和永生的人
**节 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洪水故事
第二节 《吉尔伽美什》中的大洪水
第三节 两河泥板文献中的其他洪水传说
第十章 印度人和波斯人的信仰
**节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第二节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
第三节 波斯人的祆教信仰
第四节 摩尼教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十一章 西域各民族的精神世界和风俗
**节 史诗和习俗中的英雄崇拜
第二节 有关生死的观念和丧葬风俗
第三节 亚洲各民族的大女神崇拜
第四节 希腊化时代的信仰危机
第五节 古代文化中的若干糟粕
小结
第三部 各民族的古代艺术
第十二章 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库拉塔
**节 《旧约》中的“巴别塔”
第二节 苏美尔人的塔庙
第三节 亚述人的城堡及其正门神兽圆雕
第四节 巴比伦城的塔庙
第五节 谁建造了空中花园
第十三章 中东和小亚细亚的古老建筑
**节 远古西亚先民的早期建筑
第二节 胡里特-米坦尼-赫梯建筑及其狮子门
第三节 乌拉尔图和阿拉米亚的建筑传统
第十四章 苏美尔-闪米特和赫梯的艺术
**节 斧、灵鹫(鹰)、狮、公牛和英雄索拜
第二节 西亚早期母神的种种造型和意义
第三节 新月地区和小亚细亚等地的艺术
第四节 西亚若干古老纹样
第五节 青金石之路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节选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上下)》是一部从艺术的视角创作的学术性、可读性兼顾,图文并茂且独具特色的亚洲艺术史专著。《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上下)》以古代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线索,讨论上古时期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各民族艺术发展的关联性,并从中揭示上古亚细亚文化的历史价值。藉此展现古代中亚、西亚及亚欧草原伟大文明的整体性和多元化,带我们去领略古代文明多样化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我们追溯古代亚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实际就是一次青金石之路和丝绸之路的精神之旅。青金石和丝绸本身就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而实际上,古代文明和艺术令人感动和令人神往的事物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艺术史不具有诗性的光辉,人们就不会投入巨大的热情。让我们一起追随先人的足迹,去探索各民族的精神世界,去领略亚细亚艺术——这部壮丽史诗每一篇章的深远意境吧。
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敬畏大自然、热爱和平和传统文化并怀有爱心的朋友们。《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上下)》包括《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上)》和《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下)》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相关资料

插图:


第一部文明和语言民族
历史学家日知先生认为,按语言民族系统的复杂关系,在世界古代文明的三大地区中,中间部分(即北非、西亚、南亚、中亚、波斯)同欧洲部分事实上是联成一体的。由苏美尔一阿卡德而下的系统,同克里特一迈锡尼而下的希腊一拉丁一日耳曼系统互相穿插。随历史之发展,这个中间部分与欧洲构成西方古典文明系统,而与东方中国部分构成中国古典文明系统,两者成为中西并立之局面。就古代文明概括起来,古代世界应被视为一个整体①。
这个理解大致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作为整体的文明,是多元化的起源,还是单一的起源?如果强调了某一系统,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文明是从某一个点传播开去的。而事实上文明的发祥地是众多的,某一特殊系统可能并不是初始就有的,而是在某个机缘下获得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二,苏美尔一阿卡德系统虽然孕育了希腊一拉丁一日耳曼系统,但欧洲文明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本质上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不同的文化。其三,虽然青铜技术的起源存有争议,但不影响中国文明的独立特性,中国文明古代系统的主体结构在先秦时代即已独立形成,后来东渐的佛教和波斯文化是作为补充加入其中的,并促进了中国化的发展。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是这个中间部分与东方中国部分构成中国古典文明系统。
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非常重要,有必要加以分析。
我想是否可把古代亚欧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并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中求得一个多元共存的理解呢?或者,多元共存本来就是上古世界的文明态势。也就是说,无论是所谓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在古代的漫长时期里,它们共存于一个大范围的整体关联性之中,虽然在古代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今天的现代技术来得那么方便,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仍然是积极的。同时,也由于各地区天然因素的巨大差异,人类的生活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显然是自然多样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对应反映,而不应是所谓种族优劣的差异体现。这种差异和多样化的因素和文化是历史的本真体现。
在探讨早期各民族的起源、迁徙和立国等活动时,我们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如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所处地貌、海洋条件来衡量它们。今天被认为是生存条件恶劣的一些自然环境,如草原、沙漠、高原等,在古代却可能是一些民族的发祥地。今天被认为是优势环境的地方,如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作者简介

沈爱凤,别名爱平,笔名艾平。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3年2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83年至1988年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91年,潜心研究西方文明及其艺术史,并从事绘画创作。   1989年,以笔名艾平为陈醉《世界人体艺术大辞典》编写辞条。   1995年开始关注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文明。   1997年至今,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史研究及美术史教学工作,多年来在《艺苑》(后改为《美术&设计》)、《装饰》、《美术》、《丝绸》、《丝绸之路》、《艺术界》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2002年由教育部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俄罗斯。   2004年毕业于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艺术造型系,获硕士学位。   1997年至2007年,主要从事“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项目的专题研究及本书的撰写工作。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

http://www.00-edu.com/tushu/ys1/202005/237329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