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杜鹃红山花保护生物学

  2020-07-13 00:00:00  

杜鹃红山花保护生物学 本书特色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省级保护区以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视珍稀保护植物的研究,并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来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原理和工具的科学,庄雪影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自2003年开始就积极与当地林业部门合作,应用实地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杜鹃红山茶种群和群落生态、胚胎发育特性、繁殖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杜鹃红山茶濒危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危措施和保护建议,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杜鹃红山茶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杜鹃红山花保护生物学 目录

**章  绪论  1.1 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1.1 保护生物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1.1.2 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1.2 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    1.2.1 濒危植物的概念    1.2.2 濒危植物的研究现状  1.3 极小种群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1.4 杜鹃红山茶及其研究现状    1.4.1 杜鹃红山茶形态学特征    1.4.2 杜鹃红山茶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杜鹃红山茶生态学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水文    2.1.4 土壤    2.1.5 植被概况    2.1.6 区系特点  2.2 样方调查方法    2.2.1 群落结构调查    2.2.2 种群结构调查  2.3 杜鹃红山茶群落地理成分分析    2.3.1 杜鹃红山茶群落物种组成特点    2.3.2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2.3.3 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2.4 杜鹃红山茶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2.4.1 群落结构    2.4.2 物种多样性    2.4.3 区内不同森林群落聚类分析及cca分析    2.4.4 杜鹃红山茶群落与邻近地区森林群落的dca分析  2.5 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2.5.1 种群结构    2.5.2 种群分层结构与林冠郁闭度的关系  2.6 种群生态位分析    2.6.1 生态位宽度    2.6.2 生态位重叠  2.7 结论第三章  杜鹃红山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3.1 材料与方法  3.2 小孢子的发生及发育特性  3.3 大孢子的发生和胚囊的形成  3.4 胚珠发育特性  3.5 结论第四章  杜鹃红山茶繁殖生物学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开花特征观察    4.1.2 控制授粉试验    4.1.3 杂交指数的估算    4.1.4 花粉/胚珠检测    4.1.5 访花者的种类、行为及其活动规律的观察    4.1.6 土壤层种子与林下幼苗的调查    4.1.7 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    4.1.8 种子萌发试验  4.2 开花特性观察  4.3 控制授粉试验  4.4 杂交指数与花粉—胚珠比检测  4.5 访花者种类、行为及其活动规律    4.5.1 访花者种类    4.5.2 访花者行为    4.5.3 访花者活动规律  4.6 土壤层种子与林下幼苗调查  4.7 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  4.8 种子萌发特性  4.9 对杜鹃红山茶花柱异长及花多果少现象的探讨  4.10 结论第五章  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来源、取样方法和种群划分标准    5.1.2 总dna提取    5.1.3 pcr扩增与引物筛选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rapd分析    5.2.1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5.2.2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结构rapd分析    5.2.3 rapd聚类分析  5.3 issr分析    5.3.1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5.3.2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结构issr分析    5.3.3 issr聚类分析  5.4 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5.5 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因素  5.6 结论第六章  无性繁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实验数据处理  6.2 外植体的建立  6.3 杜鹃红山茶的增殖培养    6.3.1 细胞分裂素对增殖的影响    6.3.2 生长素对增殖的影响    6.3.3 活性物质对增殖的影响    6.3.4 基本培养基对增殖的影响  6.4 杜鹃红山茶组培苗的生根诱导    6.4.1 naa及iba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2 多因素组合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3 蔗糖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4 基本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5 添加活性炭壮苗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6 “饥饿”前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5 杜鹃红山茶组培苗的移栽  6.6 杜鹃红山茶解剖学研究    6.6.1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叶表皮比较    6.6.2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6.6.3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叶解剖结构比较    6.6.4 组培苗生根组织解剖学研究  6.7 结论第七章  杜鹃红山茶种群的的致濒原因和解危措施  7.1 杜鹃红山茶种群的致濒原因    7.1.1 内在因素    7.1.2 外在因素  7.2 解危措施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展望    7.2.1 就地保护    7.2.2 近地、迁地保护和归化自然参考文献附录a 杜鹃红山茶群落维管植物名录附录b 缩略词及其英汉对照表
杜鹃红山花保护生物学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08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