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2020-07-24 00:00:00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本书特色

本书抓住我国东部油田长期高压注水开采30~40余年,注聚10余年,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的特点,揭示了分流河道砂储层宏观、微观、流场参数演化规律、演化机理,阐明了分流河道砂储层宏观、微观和可动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这一重大问题,也是目前本学科的难点、热点问题。作者应用了国内外现代油藏研究、描述、表征、仿真的*新高科技理论和方法技术,以胜坨油田一区经40余年高压注水、10余年注聚开发的沙二段1~3砂组为例,深入系统的研究了长期注水、注聚后三角洲分流河道微相储层宏观、微观、流场和物理、数学模拟参数演化规律、演化机理,建立了研究区油藏宏观、微观、流场、仿真动态演化模型,预测了宏观、微观、可动剩余油四年后、六年后分布规律,指导油田开发取得很好效益。 该书的主要特色是论述了油藏宏观、微观、流场动态模型概念、主要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剩余油宏观、微观、动态模型和仿真模型,论述了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是诱发油田储层宏观、微观、流场参数演化机理和控制因素,预测了四年后和六年后可动剩余油分布,给研究区目的层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化发展了陆相断陷湖盆开发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该书可为本学科的重要参考书。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系统深入研究和揭示了分流河道砂储层长期高压注水、注聚后宏观、微观、流场演化机理和演化规律,建立油藏宏观、微观、流场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长期高压注水、注聚后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预测了四年和六年后可动剩余油的分布。
本书可作为油田开发工作者、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师生的参考书。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目录

绪论
**章 胜坨油田地质特征概述
**节 胜坨油田地层格架
第二节 胜坨油田构造格架
第三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成因类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砂体分布规律
第五节 胜坨油田开发历程及主要开发特征
第六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概况
第二章 胜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成岩相非均质性研究
第二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沉积非均质性研究
第三节 胜坨油田沙二段储层敏感性非均质研究
第三章 胜坨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节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第二节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划分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储层流动单元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 储层流动单元聚类分析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 胜坨油田注聚先导区储层流动单元模型
第四章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节 油田开发地质灾害概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第四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控制因素
第五节 胜坨油田开发地质灾害破坏性
第五章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动态模型
**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求取
第二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演化规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演化机理及数学模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储层宏观参数动态模型
第六章 胜坨油田储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
**节 储层微观参数动态模型的内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储层岩石骨架场演化模型
第三节 胜坨油田储层孔喉网络场演化模型
第四节 胜坨油田储层粘土矿物场演化模型
第五节 胜坨油田渗流场演化特征
第七章 胜坨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模式
**节 剩余油的概念
第二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形成微观渗流机理
第三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控制因素
第四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
第五节 胜坨油田剩余油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节选

**章 胜坨油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二节 胜坨油田构造格架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是一个受区域性拉张作用形成的北陡南缓、北深南浅的半地堑型湖盆。胜坨油田位于湖盆北缘、陈家庄凸起的南部,沙四段沉积时期,控制构造、沉积发育的坨-胜-永大断裂开始活动,本区处于稳定的持续下陷状态,连续沉积了巨厚的泥岩。与此同时,陈家庄凸起上剥蚀下滑的冲积物不断在基岩斜坡上沉积,断层与基岩面间形成了砂、砾岩体和断阶(即二台阶)构造。在沙三段中、下部及沙三段上部第十砂层组沉积前的各沉积时期胜坨地区仍为坳陷,沉积厚度大。至沙三段上部沉积后期,沉降运动才逐渐停止,至沙二段沉积早期开始隆起,东营组沉积时期隆起幅度*大,构造运动*强烈,往后持续隆起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隆起的幅度是逐渐增加的,之后,受多种构造运动影响,逐渐形成了现今具有背斜形态的构造格局。
胜一区北临胜北弧形断层,该断层为一正断层,产生时间早、落差大、延伸长,控制了该区的构造发育。胜北弧形断层*早产生在沙二段沉积早期,活动时间可延续到馆陶组沉积时期。胜北弧形断层(1-2-x191井至T43井)大体为东西走向,断面倾向北,断距10~60m不等,T43井以西部分胜北弧形断层逐渐变为北西走向,断面倾向北西。此断层在1-1-31井处向西南方向有一分叉,并经过1-1-34、1-2-32、1-1-39井呈东西走向,为一断面南倾的正断层。胜一区西部还发育三条较大的次一级断层,北边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延伸较长,由1 2-64井附近开始经1-2-55、1-2-54井向西延伸并与胜北弧形断层相遇,断面南倾。中间一条为北东东走向的正断层,由1-2-61井向南南东方向一直延伸到胜一区外,断面倾向南南东。在以上两条断层之间有一条经过1-3-39井的北东东走向的小断层,断面倾向南南东。南边一条为北东走向的正断层,断面倾向北西,这样就形成了胜一区西部地堑格局。三条断层造成了断层两侧油水界面不同,对油气分布有局部的控制作用,对地层沉积厚度也有影响。
……

注聚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63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