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2020-07-29 00:00:00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内容简介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是在第3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由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国际理论与实践、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科专业背景三部分内容组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以国内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代表性实例为素材线索,基于作者的实践与研究,深入浅出地探讨、阐述了城市广场、商业街景、公园旅游区、居住区环境、纪念性场所、湿地公园、城乡绿地绿道规划建设、城市景观设计等各类典型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和基础理论要点;并就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理论、从业注册、专业教育、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学等问题,向读者展示了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可供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旅游规划人员,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学习与参考,亦可作为正在兴起的景观规划设计类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的教材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的书目。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目录

第4版前言
**部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1.1 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
1.2 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1.3 面向大众群体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4 作为城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5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专项分支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6 面向风景旅游区保护开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7 面向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2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2.1 从基本的行为开始
2.2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行为
2.3 规划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
2.4 景观行为的空问格局
2.5 空间、场所、领域:景观/风景园林感受的对象和载体
2.6 五官与景观感受
2.7 景观空问感受的三大门槛
2.8 景观行为构成设计与建筑空间构成设计的异同
2.9 与景观空间同等重要,甚至比景观空问更为重要的景观时间因素
2.1 0 公共性中的私密性
3 广场规划设计
3.1 广场规划设计的三要素
3.2 公众群体聚集的大型场所
3.3 规划设计取向
3.4 定性、定位、容量
3.5 几种典型
3.6 面向游憩活动
3.7 解决多功能需求
3.8 寻求风格
3.9 景观风貌的整治创造
3.1 0 基本出发点
4 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
4.1 概念原理
4.2 方法要点
4.3 大都市市区景观大道
4.4 中小城市街道景观整治
4.5 交通道路景观规划
4.6 景观轴线的重要作用
4.7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三条途径
5 滨水带规划设计
5.1 内在持久的吸引力
5.2 现代人类向往的聚居胜境
5.3 滨水景观特征
5.4 跨越世纪的远见
5.5 为滨水景观生态留下一席之地
5.6 生态化滨水驳岸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节选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4.6.1 景观轴线与“三观”激发建立的想象力和秩序感  中国字“观”的繁体“觀”,其本意是大鹏之见,可见中国古代就已对“观”的意义有所觉悟。“观”(View)比“看”(Look)更为全面,比“望”(Prospect)更接近现实,“观”有环绕覆盖之意,其作为视觉感受的浓缩,是立体化、空间化、时间化的。对于当代人类,“观”的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  (1)一观——人类生理必需的“观”:如同狗需要不停地“嗅”,经长期进化而养成的习惯养成了人类需要不断地“观看、观察”的天性。没有缺乏足够的、令人悦目的、在长期进化中习惯了的观看空间,人类从生理到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引发景观缺乏症。这也正是现代城市人回归自然欲求的根源,因为与亲近了数十万、数百万年的地球自然景观相比,仅仅出现了100多年的脱离自然的现代城市景观对于人类实在是过于陌生。  (2)二观——人类“嘹望一庇护”心理需要的“观”:既可以视察周围的一切,又可以不受外界的侵扰。没有或缺少符合这种“嘹望一庇护”模式的空间景观,其空间观看的心理感受就会缺乏秩序感而显得杂乱无章,其景观将令人不安、紧张烦躁,进而引发景观注意紧张、警惕和恐惧症,以及一系列有害身心健康的结果。反之,符合“嘹望一庇护”“黄金分割”等经长期积淀而成的景观观赏习惯的“观”,其景观令人悦目赏心、放松平静,进而引发景观吸引的舒适、愉悦和美感,以及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结果。  (3)三观——人类探索精神之源泉动力的“观”。生理感受、心理认知、精神领悟,从五官感受到思索探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连续运转的过程。人类发现、发明、创造的原始动力正是源于人类五官之于外部世界的感受体察,首当其冲的是空间立体时间序列化的视觉感受,这种基于个体的视觉感受对于想象创造力的培养形成有着至今仍未被深入研究理解的决定性作用,尽管当代人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仍在继续退化。  总之,能够提供满足“三观”之需的景观,可以充满观赏的时间空间,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和建立秩序感。  4.6.2 从“三动”引发丰富的创造力和思想性  景观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观”,对于人类生存,景观还因提供着必要的户外空间场地而对于引发制约人类户外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观推动人类户外活动的积极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活动:(1)休闲运动活动;(2)聚集娱乐活动;(3)参与交往活动。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活动”同样是人类的天性之需,其作用在风景园林中尤为显著:使人们得以不受拘束、自由交往,对话在这里发生,思想在这里碰撞,想象力受到大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启迪。作为“三动”的发生地,优美理想的风景园林环境,特别是以自然为主的风景环境,少有那些人工的痕迹和认为的限制,提供了身心无拘无束的空间,所引发的思想智慧创造作用远远胜过恶劣、污染、充满了危险的环境。目光所及、行动所致如果能够超越六面体的限制,思想肯定更易自由驰骋。人类个体原本就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认知、思考,景观的基本作用正是在于还原回归了这一人类的本源,对于解放思想的束缚、释放想象的潜力,景观风景园林的作用不可小视。  4.6.3 从“三生”孕育培养的生命力和纪念性  景观的本底是自然生态环境,它与地球同时产生,是人类赖以生存进化了上百万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来源。离开自然,景观的“三观”和“三动”都无从谈起。因山清水秀而地灵人杰,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之于思想智慧的本源作用。细分景观本源的本底,有生命、生态、生产“三生”之分。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如山、水、林、田、动植物、气候等都是有生命的,景观的时空存在呈现着多样性及相互依存的生态性,景观又因生命繁衍而具有了生产性。人类与景观“三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密不可分。尤以大学校园为典型,古今中外,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理想之地,全世界所有的大学无一例外、无不极度重视大学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断繁衍、生生不息、经久不衰,景观生命力因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庞大而产生的纪念性真正获得了永恒。作为大学生活和记忆的载体,较之一幢幢校园建筑,以林木和场地环境为主体,统领校园的景观更具长久时间和庞大空间的标志性和纪念性。随着数百上千年的时光流逝,单体建筑将迟早物是人非,但是,伴随着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和那些生意盎然的绿地广场,大学校园景观则青春永驻而令人记忆犹新。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作者简介

  刘滨谊,1978-1989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科、硕士,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博士毕业。  现任: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院校风景园林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国家森林公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终身荣誉会员(Hon. ASLA)   至201 7年,从事景观设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34年。出版《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实践》《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等专著14部以及《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译著1部,发表期刊、会议学术论文430余篇,培养毕业博士40名、硕士140余名,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30余项以及景观设计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旅游策划规划等实践项目200余项。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4版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8/264087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