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材料修复技术导则 本书特色
戴仕炳、张鹏所著的《历史建筑材料修复技术导则》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历史建筑围护体表面材料修缮领域的现代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及实践经验,在参照相关省市已有保护法规和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在历史建筑围护体修复领域的先进经验、已形成的体系化的成熟技术和控制方法。本技术规程目的是为中国从事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的投资方、建筑师、项目管理者、修缮施工方等提供各建筑围护体类别修缮方法的参考“路线图”。
历史建筑材料修复技术导则 目录
前言与致谢 序一 序二 总述 1 术语 1.1 历史建筑(historicbljildirlgs) 1.2 特征要素(crtaracter-defirlingelernents) 1.5 修缮(rerlabilitatiorl) 1.4 维护(mainterlarice) 1.5 保存(consematiorlorpreservatiorl) 1.6 修复(restoratiorl) 1.7 清水砖墙(fairfacedbrickfacade) 1.8 敷贴法清洁(poljlticing) 1.9 喷砂清洗(sandblasting) 1.10 防潮层原位增设、修复(installatiorl/restoratiorlo rising damp barrler) 1.11 排盐、脱盐(desalirmtiorl) 1.12 排盐灰浆(desalinatiorlpoljltice) 1.13 牺牲灰浆(sact’ificialrerider) 1.14 憎水(water’repellirlg) 1.15 渗透增强(impregnatiorlcorlsolidatiorl) 1.16 清水漆(glaze.stairl) 2 一般建议 2.1 历史建筑材料的保存与修复目标 2.2 保存与修复方案的选择 2.5 保存与修复的原则 2.4 修复材料的选择条件 2.5 保存与修复宜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2.6 传统材料与替代材料的应用建议参照的基本原则 2.7 重视结构加固工艺和材料对历史建筑饰面的影响 2.8 样板面的必要性 2.9 日常维护 2.10 其他情况 3 材料及其病害学检测 5.1 一般建议 5.2 现场勘查 5.3 资料搜集 5.4 检测方案设计 5.5 现场取样 5.6 围护体潮湿程度现场无损检测 5.7 实验室研究 5.8 水溶盐危害程度检测及评估 5.8.1 水溶盐危害程度检测方法 5.8.2 水溶盐危害程度的评价 5.9 编制检测报告 4 立面清洁 4.1 一般建议 4.1.1 历史建筑围护体立面的清洁 4.1.2 调查分析 4.1.5 试验 4.2 清洁方法 4.2.1 物理清洁方法 4.2.2 化学清洁方法 4.5 相关注意事项 5 敷贴法无损排盐 5.1 排盐技术的分类 5.2 排盐灰浆与牺牲灰浆 5.2.1 排盐灰浆的质量要求 5.2.2 牺牲灰浆 5.5 相关建议 5.4 质量控制 6 防潮层原位增设、修复 6.1 一般建议 6.1.1 查明来源 6.1.2 优先考虑的措施 6.1.5 修复方法的选择 6.1.4 修复后的维护 6.2 防潮层增设或修复的物理方法 6.5 增设、修复防潮层的化学方法(防潮针法) 6.5.1 化学注射方法 6.5.2 无压力注射工艺 6.5.5 压力注射工艺 6.4 效果检测 7 天然石材 7.1 石材清理要求 7.2 石材置换或粘贴 7.5 石材表面渗透增强要求 7.4 石材修补要求 7.5 接缝处理 7.6 石材立面防渗漏 7.7 表面润色处理 7.8 防石砌块 8 清水砖墙 8.1 一般建议 8.2 修缮设计方案及技术流程 8.5 基层清理、清洁 8.4 砖缝清理按下列建议实施 8.5 砖的处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8.6 表面渗透增强建议参照下列建议 8.7 勾缝时建议注意如下工艺 8.8 表面憎水保护 9 清水混凝土 10 装饰粉刷 11 外墙涂饰 12 户外一半户外木构等油饰保护 13 修缮档案 附录 附录a 历史材料总含水率、潮解水及水溶盐含量的取样检测 a1总含水率检测 a2潮解水检测 a5水溶盐检测 附录b 建筑材料表面吸水性能测试——卡斯特瓶法(k法) b1毛细吸水系数k法仪器简介 b2毛细吸水系数概念及计算方法 b5k一法测试方法及步骤 附录c 建筑石灰类型及其应用 c1建筑石灰类型及术语定义 c2历史建筑修复常用天然水硬石灰配比及使用注意事项 c5上海地区石灰传统配方 c4美洲19世纪装饰粉刷(石灰)a.j.downing(1850)配方 附录d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