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 本书特色
皮埃尔-吉耶·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1932-2007),著名法国物理学家。他把在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而创造的方法,成功地应用到更为复杂的物质形态,特别是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创立了软物质物理学这门交叉学科,并为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荣获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是德热纳的代表作之一,对超导电性的许多重要现象和基本理论作了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论述。《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以**类与第二类超导体的磁学性质的初步讨论为开始,然后用博戈留波夫自洽场方法建立微观理论;这种方法很适用于有序参数在空间受到调制的那些有趣情形,而且它还保留了某些和单粒子波函数相关的物理图像。在这段内容中,作者系统地讨论了合金的性质,特别是所谓“脏”合金,这些讨论是和纯金属并列论述的。《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是为超导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关于超导电性基本知识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研究金属与合金超导电性*好的入门书,可供凝聚态物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超导研究的实验与理论工作者参考。
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 目录
特序
序言
第1章 基本性质
1.1 一种新凝聚态
1.2 抗磁性质
1.3 不存在低能激发
1.4 两类超导体
第2章 **类超导体的磁性质
2.1 长圆柱体的临界场
2.2 穿透深度
2.3 任意形状样品的磁性质:中间态
第3章 第二类超导体的磁性质
3.1 长圆柱体的磁化曲线
3.2 涡旋态:微观描述
3.3 非平衡性质
第4章 凝聚态的描述
4.1 存在吸引相互作用时正常态的不稳定性
4.2 吸引相互作用的来源
4.3 基态与元激发
4.4 温度不等于零情况下的计算
第5章 自洽场方法
5.1 博戈留波夫方程
5.2 对势和激发谱的定理
5.3 金属和合金的迈斯纳效应
第6章 朗道-金兹堡唯象方程
6.1 引言
6.2 自由能的构成
6.3 平衡方程
6.4 两个特征长度
6.5 φ是常数的情况
6.6 φ在空间变化的情况
6.7 强磁场(h~hc2)中涡旋相的结构
第7章 朗道一金兹堡方程的微观分析
7.1 线性自洽方程
7.2 朗道-金兹堡方程
7.3 朗道-金兹堡区域中的表面问题
第8章 强磁场和磁性杂质的效应
8.1 转变温度与时间反演性质之间的关系
8.2 各态历经性质与非各态历经性质的比较——无能隙超导电性
8.3 强磁场中的脏超导体
a中文版附录 非常规超导材料和配对机制研究简述
a.1 探索新型非常规超导体的努力
a.2 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和机理研究
a.3 高温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混合态物理研究
a.4 铁基超导体材料和物理研究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 作者简介
皮埃尔-吉耶·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著名法国物理学家,1932年10月2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十二岁前仅接受家庭教育,之后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5年毕业后入法国原子能中心,任研究工程师,开始研究中子散射和磁学,1957年获博士学位。1959年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在法国海军服务27个月后,1961年任巴黎大学副教授并领导Orsay超导体研究组开展超导体研究,1968年转入液晶研究。1971年任法兰西公学院物理学教授,参与并领导法国三大实验室的高分子物理学联合研究,1980年起开始研究界面现象,尤其是润湿动力学和黏合的物理化学,大力倡导对“软物质”的深入探索。199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2-1994年在全法200多所高中宣传讲解“软物质”,这些讲话后来汇集成一本有名的科普书《软物质与硬科学》于1994年出版。1976-2002年他兼任巴黎工业物理和化学高等学校校长。2002年退休后在巴黎居里研究所任教授,研究细胞的黏附及大脑的功能等生物物理学问题。2007年5月18日,德热纳在Orsay去世,享年75岁。
德热纳一生的研究横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广泛的领域,涉及从固体物理到液晶物理、高分子物理等重大研究方向,以及软物质物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的许多新课题。在这些研究方向上,德热纳均以其独具的风格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诺贝尔基金会在对他的授奖理由中称:德热纳“把在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而创造的方法,成功地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物质形态,特别是液晶和高分子”,“证明了研究简单体系而发展的数学模型,同样可以应用到如此复杂的体系。他发现物理学中仿佛完全不相关的不同领域是有联系的,过去还无人明白这些关联”。他们将德热纳誉为“当代的牛顿”。
德热纳生前是法国科学院、德国科学院、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等的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先后荣获的主要荣誉还有:法国和英国物理学会联合霍尔维克奖、法国科学院安培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金质奖章、意大利科学院马特西奖章、以色列哈维奖和沃尔夫奖、德国艺术和科学院洛伦兹奖、美国化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的高分子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