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 本书特色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用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围绕食品实验室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及相关管理要求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分为3篇8章。第1篇以食品实验设计及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内容,分两章进行阐述分析;第2篇为实验室仪器分析概论,分两章围绕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仪器的性价比、实验室功能需要及条件保证等进行阐述分析;第3篇以实验室管理及质量保证为主要内容,分4章围绕着实验室管理效益、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实验室的认可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书中既有对理论性内容的阐述,又有对实践管理经验的总结,应用性较强,既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各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对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 目录
序前言第1篇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1章 食品实验设计1.1 食品实验设计1.1.1 食品实验设计的意义1.1.2 食品实验设计方法的建立1.1.3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食品实验的保证运行1.2 食品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2.1 正交实验法1.2.2 拟水平珐1.2.3 均匀设计法1.2.4.其他设计方法1.3 食品实验研究结果表征1.3.1 实验报告1.3.2 研究报告思考题第2章 食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2.1 食品实验室不确定度分析2.1.1 食品实验室分析中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2.1.2 食品实验室分析中不确定度分类及其数学模型2.1.3 食品实验室中不确定度的评定2.2 食品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2.2.1 食品分析检验结果的有效数字2.2.2 食品分析检验中数据的取舍2.2.3 食品分析检验中分析误差与结果判定2.3 食品实验室中显著性检验方法2.3.1 平均值的t检验2.3.2 二项成数的U检验2.4 食品实验室中回归分析方法2.4.1 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标准曲线的绘制2.4.2 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2.4.3 回归估计精确度与置信区间2.4.4 两条回归直线的比较2.5 食品实验室中方差分析方法2.5.1 方差分析的意义与基本原理2.5.2 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2.5.3 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2.6 食品实验中的动力学分析方法2.6.1 食品分析中的酶反应动力学2.6.2 食品分析中的热分析动力学2.6.3 食品分析中的催化动力学思考题第2篇 实验室仪器分析与配置管理技术第3章 现代食品实验室仪器分析技术3.1 仪器分析技术术语3.1.1 灵敏度3.1.2 检出限3.1.3 精密度3.1.4 准确度3.1.5 线性范围3.1.6 信噪比3.1.7 耐用性3.2 光学分析技术3.2.1 光学分析技术概述3.2.2 食品实验室中常用光学仪器分析技术3.3 色谱分析技术3.3.1 色谱分析技术概述3.3.2 色谱分析技术的分类3.3.3 色谱分析技术常用术语3.3.4 色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3.5 食品实验室中常用色谱仪器分析技术3.4 电化学分析技术3.4.1 电化学的基础3.4.2 极谱分析技术3.4.3 新极谱分析技术3.4.4 极谱技术的应用3.5 仪器分析新技术方法3.5.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3.5.2 质谱分析技术3.5.3 热分析技术3.5.4 毛细管电色谱技术思考题第4章 食品实验室仪器配置4.1 食品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功能配置4.1.1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功能配置4.1.2 光学分析仪器的功能配置4.1.3 色谱分析仪器的功能配置4.1.4 质谱仪器的功能配置4.2 食品专业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2.1 基础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2.2 食品营养实验的仪器配置4.2.3 食品安全类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2.4 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2.5 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2.6 生物技术类实验室的仪器配置4.3 食品实验室仪器配置的性价比分析思考题第3篇 实验室管理与质量保证第5章 食品实验室管理与效益分析5.1 食品实验室的特征与组织结构5.1.1 食品实验室的专业特征与责任5.1.2 食品实验室的组织结构5.2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5.2.1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模式5.2.2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原则、职能5.3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质量保证5.3.1 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订5.3.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5.3.3 实验室质量手册的形式与内容5.3.4 实验室程序文件的结构与内容5.3.5 实验室工作指导书的编写5.3.6 实验室记录5.4 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与保证5.4.1 实验室受控管理文件的范围与受控管理方法5.4.2 实验室外来文件的获取5.4.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5.4.4 实验室外来文件的评审5.4.5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5.5 实验室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5.5.1 实验室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5.5.2 评价实验室经济效益的方法思考题第6章 食品实验室环境质量管理6.1 食品实验室环境质量要求6.1.1 食品实验室通风条件6.1.2 食品实验室的噪声6.1.3 食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6.2 食品实验室设施条件6.2.1 食品实验室建筑布局要求6.2.2 食品实验室内部结构设施要求6.2.3 食品实验室供电要求6.2.4 食品实验室照明设施要求6.2.5 食品实验室给排水要求6.2.6 食品实验室肪火要求6.3 食品实验室的基准物质质量管理与环境条件的保证6.3.1 实验用水质量要求和环境保证6.3.2 化学试剂质量要求及管理6.3.3 标准物质质量要求及管理6.4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与保证6.4.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无菌室(区)的环境控制6.4.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评价6.4.3 食品实验无菌控制与质量保证思考题第7章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7.1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任务与范围7.1.1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7.1.2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范围7.2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7.2.1 仪器设备的建账7.2.2 仪器设备的编号、建卡7.2.3 仪器设备的保管7.2.4 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借入7.2.5 仪器设备的报废7.3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7.3.1 仪器设备的验收7.3.2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7.3.3 仪器设备的修理7.3.4 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7.4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计量溯源管理7.4.1 实验室设备计量溯源的重要性7.4.2 实验室溯源中的校准、检定7.4.3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校准状态标志及校准间隔的确定7.4.4 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可信度的技术校核及量值溯源结果的确认7.5 食品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与质量保证7.5.1 实验室的检测报告/证书7.5.2 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格式7.5.3 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结论7.5.4 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中的意见和解释7.5.5 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副本的管理7.5.6 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质量控制7.5.7 实验室电子传输的检测报告/证书管理思考题第8章 实验室认可管理8.1 实验室认可概述8.1.1 实验室认可的目的和意义8.1.2 实验室认可发展概况8.1.3 实验室认可体系发展8.1.4 实验室认可后的作用和意义8.2 实验室认可的准备8.2.1 实验室各级人员对认可的认识8.2.2 对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内审员进行培训8.2.3 对实验室人员全员宣传贯彻实验室认可标准8.2.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准备8.3 实验室的内部审核8.3.1 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要点8.3.2 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流程8.3.3 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准备8.4 实验室的现场审核8.4.1 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基本方式8.4.2 实验室现场审核程序8.4.3 实验室的审核报告8.4.4 对实验室审核问题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8.4.5 实验室的跟踪审核思考题参考文献附录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 节选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系统地围绕食品实验室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及相关管理要求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分为3篇8章。第1篇以食品实验设计及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为主要内容,分两章进行阐述分析;第2篇为实验室仪器分析概论,分两章围绕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仪器的性价比、实验室功能需要及条件保证等进行阐述分析;第3篇以实验室管理及质量保证为主要内容,分4章围绕着实验室管理效益、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实验室的认可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书中既有对理论性内容的阐述,又有对实践管理经验的总结,应用性较强,既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各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对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食品实验室管理方法概论 相关资料
插图: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特征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关注色、香、味、形等品质特性,更注重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及安全。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证人们每日从食品中获取营养物质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最终使开发、生产的食品营养特征的“量”和“质”得到真正的体现。传统的食品生产是以小作坊、小厂房、初级原料为主,加工技术简陋。陈旧观念认为食品加工就是把生的原料变成熟的即可,然而往往通过简单加工过程,很难保证食品的色、香、味、形及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不受损失,很难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食品生产加工在经济领域中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受原料生产、原料特性、加工技术、运输、贮藏、消费形式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产品,且以人类社会需要决定了该类产品活动范围,因此,食品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及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关系到子孙后代素质和国家未来,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食品生产、开发,许多国家都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发展对策纳入国家政府重要工作内容。由于食品科学研究中涉及的对象既复杂又特殊,必须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种类多而广,性状各异,如植物性原料有粮食、果品、蔬菜、野生植物等,动物性原料有畜禽、水产、野生动物、特种水产等,还有各种微生物性原料等;二是生产工艺多样,由于食品加工原料品种繁多,产品的加工要求又各不相同,有的要保持原有的色泽和风味,有的又要求掩盖原有的色泽和风味,有些初级产品只需简单地烘干或晒干,有的则需要均质、发酵、提取、纯化、浓缩、超滤乃至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三是维持食品的新鲜(保鲜)特征、延长保质期特性要求高、难度大;四是食品质量(营养性、安全性、感官性)评价体系特殊,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包括种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市场流通环节、产品的监督和检验等环节,保证食品对人类绝对安全。鉴于以上特点,在进行食品科学研究实验和生产实践推广中,就应该特别注重对实验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安排,注意实验过程与实际生产要求相符,保证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并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依据科学的结论,保证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