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2020-08-06 00:00:00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系统阐述了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该书反映现代临床的新理念、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该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新颖、专业度高、实用性强;该书既能体现现代临床经验,又能满足其他临床工作者的需求,可作为各级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目录

**章 出生缺陷的预防与诊断
**节 产前咨询与预防
第二节 产前筛查
第三节 产前诊断
第四节 孕期用药

第二章 异常妊娠
**节 妊娠剧吐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流产
第四节 早产
第五节 胎儿生长受限
第六节 羊水异常
第七节 胎儿窘迫
第八节 胎膜早破

第三章 异常分娩
**节 产力异常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第三节 胎位异常

第四章 妊娠并发症
**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第二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三节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

第五章 分娩期并发症
**节 子宫破裂
第二节 下生殖道损伤
第三节 产后出血
第四节 羊水栓塞

第六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节 病理性闭经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四节 高催乳素血症
第五节 绝经综合征

第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节 外阴及阴道炎症.|
第二节 宫颈炎症
第三节 盆腔炎症

第八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节 外阴鳞状细胞癌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肌瘤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五节 卵巢肿瘤

参考文献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节选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一、输卵管妊娠  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输卵管妊娠的发病部位以壶腹部*多,约占78%;其次为峡部、伞部、间质部妊娠较少见。输卵管管腔狭小,管壁薄且缺乏黏膜下组织,其肌层远不如子宫肌壁厚与坚韧,妊娠时又不能形成完好的蜕膜,不能适应胚胎的生长发育,因此,当输卵管妊娠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将发生以下结局: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宫外孕、继发性腹腔妊娠、持续性异位妊娠。常见病因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等。  (一)异位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停经:多有6~8周停经史,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另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停经史,可能因未仔细询问病史,或将不规则阴道出血误认为末次月经,或由于月经过期仅数日而不认为是停经。  (2)腹痛:是输卵管妊娠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之前,由于胚胎在输卵管内逐渐增大,输卵管膨胀而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输卵管流产或破裂时,患者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若血液局限于病变区,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当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时,出现肛门坠胀感。随着血液由下腹部流向全腹,疼痛可由下腹部向全腹部扩散,血液刺激膈肌时,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出血: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少数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多,类似月经。阴道出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系子宫蜕膜剥离所致。阴道出血一般常在病灶除去后,方能停止。  (4)晕厥与休克:由于腹腔急性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越多越快,症状出现也越迅速越严重,但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正比。  (5)腹部包块: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所形成的血肿时间较久者,因血液凝固与周围组织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肠管或大网膜等)发生粘连形成包块,包块较大或位置较高者,可于腹部扪及。  2.体征  (1)一般情况: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呈贫血貌。大量出血时,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脉快而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体温一般正常,出现休克时体温略低,腹腔内血液吸收时体温略升高,但不超过38℃。  (2)腹部检查: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尤以患侧为著,但腹肌紧张轻微。出血较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3)盆腔检查:阴道内常有少量血液,来自官腔。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者,除子宫略大较软外,仔细检查可能触及胀大的输卵管有轻度压痛。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或摇摆痛明显,将宫颈轻轻上抬或向左右摇动时引起剧烈疼痛,此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是因加重对腹膜的刺激所致。子宫稍大而软。内出血多时,检查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其后方可触及肿块,其大小、形状、质地常有变化,边界多不清楚,触痛明显。病变持续较久时,肿块机化变硬,边界亦渐清楚。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时,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基本符合,但子宫不对称,一侧角部突出,破裂所致的征象与子宫破裂极相似。  ……

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治理论与实践

http://www.00-edu.com/tushu/kj1/202009/270681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