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音乐 本书特色
音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产物。探明音乐加工的脑机制不仅能够拓展我们对大脑功能的认识,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音乐的本质、更好地促进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学等研究手段,从不同角度去深入考察音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书作者斯蒂芬·克尔施教授是国际音乐心理学*专家之一,他将音乐的脑机制类比于语言的脑机制,开创性地提出了“音乐语言连续体”这一概念。作者在本书的*部分详细介绍了相关的理论背景和基础知识,随后介绍了音乐知觉、音乐句法、音乐语义以及音乐与动作、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帮助读者建构认知神经科学、音乐理论和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助于读者快速进入音乐认知神经科学的殿堂。
大脑与音乐 内容简介
引进翻译国际认知神经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本项目*辑共7册,选取注意、语言等人类认知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儿童发展、判断决策、社会行为、音乐等领域作品翻译出版,其作者均为国外权威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由我国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著名学者担纲翻译。译丛反映了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新成果,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新技术,讨论了认知理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脑与音乐 目录
**部分 序篇 _ 001
第1章 耳和听觉 _ 003
1.1 耳 _ 003
1.2 听觉脑干和丘脑 _ 006
1.3 位置和时间信息 _ 008
1.4 拍音、粗涩度、协和音、不协和音 _ 009
1.5 音色和音位的声学等效性 _ 011
1.6 听觉皮层 _ 012
第2章 音乐理论背景 _ 017
2.1 大调之间如何关联 _ 017
2.2 大调里的基本调内功能 _ 020
2.3 和弦转位与那不勒斯六和弦 _ 021
2.4 副属和弦与重属和弦 _ 022
第3章 音高与和声的知觉 _ 023
3.1 音高在不同情境下的表征 _ 023
3.2 调性关联性的表象 _ 026
3.3 调性感的发展与变化 _ 029
3.4 和弦功能的表征 _ 030
3.5 和声的稳定性层级 _ 032
3.6 音乐预期 _ 035
3.7 和弦序列范式 _ 036
XXII _ 大脑与音乐
第4章 从脑电活动到ERPs与ERFs _ 040
4.1 脑电图 _ 042
4.2 获取事件相关大脑电位 _ 045
4.3 脑磁图 _ 047
第5章 ERP成分 _ 051
5.1 听觉 P1、N1、P2 _ 051
5.2 频率跟随响应 _ 053
5.3 失匹配负波 _ 054
5.4 N2b 和 P300 _ 058
5.5 语言加工的 ERP 关联物 _ 059
第6章 音乐加工的ERP研究历史简介 _ 069
6.1 起点 :旋律刺激的研究 _ 069
6.2 和弦的研究 _ 073
6.3 MMN 的研究 _ 075
6.4 音乐意义加工 _ 075
6.5 音乐乐句边界加工 _ 076
6.6 音乐与动作 _ 077
第7章 功能神经影像方法:fMRI和PET _ 078
7.1 fMRI 数据的分析 _ 079
7.2 fMRI 中的稀疏时间采样 _ 083
7.3 交错静音稳态 fMRI _ 083
7.4 “激活”和“活动变化” _ 083
第二部分 音乐心理学的新理论 _ 085
第8章 音乐知觉模型概述 _ 087
8.1 听觉特征的提取 _ 087
8.2 声像记忆与格式塔形成 _ 088
目录 _ XXIII
8.3 微小音程分析 _ 089
8.4 当智力发挥作用 :句法结构建立 _ 090
8.5 结构重分析和修正 _ 091
8.6 激活 :音乐对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_ 092
8.7 音乐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_ 093
8.8 音乐知觉诱发的前运动过程 _ 093
8.9 音乐中的意义加工 _ 094
8.10 理论基础 _ 095
第9章 音乐句法 _ 096
9.1 什么是音乐句法 _ 096
9.2 认知过程 _ 100
9.3 早期右前侧负波 _ 106
9.4 神经基础 _ 127
9.5 声学和音乐句法不规则的加工 _ 129
9.6 音乐与语言句法加工之间的交互作用 _ 133
大脑与音乐 作者简介
周晓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罗跃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深圳大学情绪与社会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会士,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中国分会会长,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